七角井镇的古史七角井原名七个井,远在七、八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直到今天还残存着许多古城、古墓、石器遗址。七角井虽然环境恶劣,却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很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屯兵重地。抗日战争期间,七角井成为援华物资的一个“中转站”,负责接运各国援华物资和接待来往车队。1950年改设为七角井中心区,由哈密地区管辖。1984年成立七角井镇,1993年撤乡并镇。

原计划走G7北线进内蒙,结果出发后一直走国道耽误时间下午四点才到哈密,直接赶到额济纳旗肯定没戏,商量决定还是走常规线到瓜州时间合适,晚上10点顺利到达。全程除了沙漠就是骆驼戈壁,已经审美疲劳结果而然发现一个废弃的镇子一下提起了兴趣,找到资料如下:

七角井镇西距哈密200公里,汉唐时代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清代乾隆年间这儿储量丰富的盐开始供应西域。座座盐池和盐滩位于七角井低洼地势处,40平方公里的盐区成了盛产湖盐及元明粉、芒硝的宝地,自从有了盐地,七角井人的命运就和它紧密相连。1962年,兵团农五师、农六师后勤部、建工师后勤部、兵团哈密管理局、哈密专区纷纷来到这里开发,形成了几个盐场,荒芜的七角井盐地由此揭开了大规模生产的序幕,上世纪80年代,这儿人口最多时竟有五六千人。

哈密地区交通志记载,1978年开始,国道312线进行全面改建。1979年,从梯子泉至车鼓泉基本沿老路走向改建,车轱辘泉至鄯善40里改道南移,避开七角井、东西盐池山岭重丘区地段,从此七角井这个从唐代沿袭的重镇便失去了它特有的地理位置优势,也注定了它的荒芜。

七角井是一个大概已废弃15年的小镇,是盐化总厂的厂区及生活区形成的小镇,当年人口有上千人,是哈密地区的利税大户,繁荣一时。后来由于国家体制的变化,这个产业在这里慢慢衰退,当年的居民也都慢慢走光。如今,还残留着当年的一些建筑。比如银行、商店、电影院、澡堂子、医院、学校、厂房和生活区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七角井镇“兰新铁路”,“兰新公路”穿镇而过。七角井常年干燥是新疆乃至全国蒸发量最大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疆著名的“百里风区”,十三间房平均风速达9.2米/秒,为新疆之最。

如今的破败也是时代给与造就的,从这些依稀的影子中可曾看到老一辈人对于新疆的建设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