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不断升级贸易战,利用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打压多家中国企业,引发国际社会关注。这不仅是美国向中国施压与讹诈的一种伎俩和手段,背后还藏着更深层次的战略意图,就是打算通过对中国部分企业进行高端技术封锁,限制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而限制中国经济的结构升级。

美国打着如意算盘一意孤行,能带来多大的“杀伤力”呢?毋庸讳言,贸易战没有赢家,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战,对双方企业都会有伤害,表现在中国企业身上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因为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会直接导致产品订单的减少,造成部分企业业务量下滑;

另一方面,美国会直接对中国部分企业进行高端技术封锁、设置禁令、念起“紧箍咒”。但总的来看,不利影响有限,风险是可控的。

影响有限、风险可控的判断,来自党和政府营造的更加有利的大环境。自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减税降费、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方面加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降低企业成本,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财政金融政策要协同发力,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并对减税降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工作进行了部署。这些紧锣密鼓的工作,也印证了几个月前我们的表态:不希望看到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但也做好了应对各种可能的准备。这个“准备”,不仅是怎样有理有据有节地“打回去”,还包括怎样防御对方的“拳头”、化解对方的招数。对此,广大企业要有充分的、坚定的信心。

影响有限、风险可控的判断,还来自企业可以在练内功、闯难关上大有作为。面对美国的肆意伤害,中国企业当然不能只是被动挨打受气、无所作为,而是要拿出应有的韧劲和拼劲。

其一,以当前的困境倒逼自己,在自主创新上下功夫,一门心思搞研发,通过强化管理、加快创新等,尽快将主动权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

其二,“东边不亮西边亮”,外贸企业出口美国受限,就尽可能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加大“一带一路”周边市场等的份额。

同时,还可以多开发适合国内市场的产品,毕竟中国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做后盾。只要企业坚持在深化改革中谋求新动力、在扩大开放中抢抓新机遇,就能够开辟浴火重生的新境界。

有党中央坚强领导、精心部署,有企业的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一定能渡过难关。而且,经过了这次风雨的洗礼和磨炼,中国企业一定会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新闻多一点

年内大豆进口有望减少千万吨以上

近日,经济日报记者在走访相关行业专家、综合分析国内外市场形势后发现,通过推广低蛋白日粮配方、增加杂粕进口、扩大国内生产等措施,2018年内我国大豆进口量有望减少1000万吨以上。

推广低蛋白日粮饲料配方可实质性减少大豆需求

目前,我国正在全国生猪、肉鸡和蛋鸡养殖中推广应用低蛋白日粮技术,通过添加氨基酸,降低豆粕等蛋白原料添加比例,而不影响生产性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印遇龙的研究表明,猪在不同生长阶段饲喂低蛋白日粮(蛋白添加比例降低3%)并补充四种限制性氨基酸后,猪肉产量和质量不受影响。据广东恒兴饲料实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海涛介绍,目前我国赖氨酸生产能力充足,而且使用低蛋白日粮配方技术,可以减少约5%至7%豆粕消费需求,折合大豆约500万吨。因此,通过低蛋白日粮饲料配方减少我国对大豆的实质消费需求,是可操作、可持续的。

增加杂粕进口可有效替代大豆进口

饲料中的蛋白原料不仅只靠豆粕,也可来自其他杂粕,如菜籽粕、棉粕、葵仁粕、棕榈仁粕等。当前,饲料中豆粕使用比例高,价格便宜是一个主要原因。随着豆粕价格上升,选择其他替代品将变得经济可行。上海汇易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咨询师李强介绍,2018年全球除豆粕外,主要粕类产品出口前三大品种依次为棕榈仁粕、葵仁粕和菜籽粕,其中,棕榈仁粕出口723万吨,葵仁粕出口684万吨,菜籽粕出口613万吨。而我国目前棕榈仁粕、葵仁粕和菜籽粕的年进口量并不大,其中,棕榈仁粕进口45万吨,葵仁粕进口15万吨,菜籽粕进口100万吨,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据李强测算,今年如能增加进口250万吨油菜籽(折合150万吨菜籽粕)、350万吨葵仁粕、300万吨棕榈仁粕,理论上可替代约480万吨豆粕消费,折合进口大豆约600万吨。

提升国产油料自给水平

当然,要缓解我国油籽油料供应受制于人的局面,离不开自身油料产业的发展。5月16日,农业农村部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今年大豆种植面积将增加1000万亩。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表示,我国长江流域约有1.5亿亩冬闲耕地和滩涂,其中6000万亩可率先利用。如果冬闲地实现一季油菜籽与一季大豆轮作,每年至少可产出1000万吨至2000万吨油料作物。

此外,养殖业亏损也导致对豆粕需求减少。今年3月开始,国内生猪价格迅速回落,生猪养殖利润进入亏损区间。四五月份,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和同比持续下降,生猪集中出栏数、出栏体重等指标大幅下降,导致4月至6月国内豆粕消费同比减少1.3%。预计未来几个月豆粕需求还可能继续低于去年同期,这将持续抑制国内大豆消费需求。

其他人都在看

编辑 / 李静

来源 / 经济日报(记者华实、刘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