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眼淚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我們出生後掌握的第一個“本領”就是哭泣,可隨着長大,流眼淚常被看成是軟弱的表現。其實,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長期壓抑情緒,找不到“出口”,會“急火攻心”。很多研究表明,淚水有時就像一個發泄通道,適當掉幾滴,反而有助於健康。

01

“有淚不輕彈”苦身心

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哭鼻子”在很多人看來,是沒出息的表現,往往帶有怯懦、失敗者的標籤。不僅男兒如此,當下“女漢子”也越來越多。面對上司的批評,只能點頭應對;面對同事的嘲諷,只能裝作聽不見;面對飛速上漲的物價和月月要還的房貸、車貸,也只能埋頭苦幹……有時,即使壓力重重,也只能默默忍受。眼淚,似乎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

人們的“忍淚吞聲”是多重因素造就的。

首先,是社會壓力。面對生存壓力,很多人只有通過不斷的努力,才能獲得成功,堅強至關重要;

其次,信任感缺乏。同事朋友間交流變少,彼此缺乏感情交流,不願意將最真誠的情感流露出來;

再次,個性特點。現在的年輕人很多沉溺在電子設備中,不善與人交流,長時間習慣了這種行爲模式:在遇到“坎兒”時,會用意志力克服想哭的生理反應,即使有委屈,也不吱聲。

人類的情緒表達多種多樣,流眼淚無疑是宣泄痛苦、憂傷,反映了內心的真實寫照。哭其實是一種表達方式,動情之時無需刻意壓抑,敢於正視內心纔是真性情,不應被限制。

02

哭一哭,益處多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試驗:讓一組人看感人的電影,並收集他們因感動而流下的眼淚;讓另一組人切洋蔥,收集他們因辣眼而留下的淚水。結果發現,因感動而流下的“情感眼淚”中含兒茶酚胺成分,“反射眼淚”中則沒有。

兒茶酚胺是大腦在情緒壓力下釋放的一種化學物質,如果在體內積聚太多,容易增加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同時,該大學對“哭泣”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一個月內,男人最多哭7次,而女人的流淚次數則超過30次。

女性壽命普遍比男性長的原因,除職業、生理等方面的優勢外,“善於哭”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此外,他認爲,生活中充滿的變數,遇到傷心事,哭一哭就是在給身體和心理“排毒”。

哭泣有助睡眠:眼淚是情感的宣泄口,哭泣使人體釋放去甲腎上腺素,這種激素是一種神經遞質,能幫助人們發泄痛苦、獲得平靜,提高抵抗力。一個很形象的例子就是,在哭過後,不論小孩或大人可立即入睡。

有利情感釋放:美國聖保羅雷姆塞醫學中心精神病實驗室專家發現,人在哭泣後,負面情緒可降低40%。情感淚液含有應激激素,在哭泣的過程中會被排出體外,因而讓人感覺更好。此外,哭泣會引發身體釋放出讓人感覺良好的內啡肽。

有助心肺健康:人們在哭的時候,會不斷地吸氣,有助於呼吸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的工作。這種“帶哭的呼吸”已經被運用到一些對治療氣喘和支氣管炎非常有效的呼吸運動當中。

清潔溼潤眼睛:眼淚對保持眼球的溼潤非常必要,它所含的蛋白質和其他物質能夠維持眼睛健康和防止感染。眼淚裏含“溶菌酶”,這是人體的一種自衛物質。當我們哭泣時,淚水不但能夠滋潤眼角膜,使眼睛得到清洗,還能起到殺滅病菌的效果,預防眼部疾病。

03

哭之有度才管用

哭泣雖是情感宣泄的有效方式,但也不能毫無節制。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和荷蘭蒂爾堡大學心理學家進行的研究發現,1/3的人痛哭過後情緒沒有緩解,1/10的人痛哭之後反而情緒更加惡劣。壓抑的心情得到發泄、緩解後就不能再哭,哭過了頭只會越哭越傷心。

哭要儘早:當感覺有負面情緒時,應儘早進行宣泄,不要憋在心裏。

找對地方:有安全感的環境利於人們真情坦露,可在家中或自己認爲信賴的地方,卸下僞裝,釋放“脆弱”的一面。

不要嚎啕大哭:最好的哭泣是輕聲啜泣,而不是嚎啕大哭。哭泣時,可以想着自己傷心和委屈連同眼淚一起流出的畫面。

哭泣不宜超過15分鐘:人的胃腸機能對情緒極爲敏感,憂愁悲傷或哭泣時間過長,胃的運動會減慢,引發胃病,而且,心理也易進入疲勞期。哭泣的時間不宜太長,當覺得心情有所平復即可,控制在15分鐘內爲好。

哭完要放鬆:哭就是“洗心”,由於負能量被排泄了,哭完應該是放鬆的,可以去睡一覺或是散散步,不要急於做別的事情。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抑鬱症患者也經常哭泣。如果情緒持續沮喪,且常暗自流淚,可能是抑鬱症引發的病態表現,應及時諮詢心理醫生

本文屬於天音心理諮詢中心網絡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