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草藥臨牀應用


〔1〕【降血壓藥】:菊花、羚羊角、辛荑、葛根、枯草、龍膽草、知母、草決明、珍珠母、木賊、蓮只心、虎杖、生地、元參、丹皮、西瓜皮、蔓京子、白蒺藜、獨活、五加皮、秦艽、桑枝、桑白、桑椹、豨籤草、鹿含草、棉茵陳、澤瀉、金錢草、車前子、五加皮、瞿麥、玉米鬚、山楂、雞屎藤、絡石藤、防杞、土青木香、紫金牛、川貝、銀杏葉、海藻、昆布、厚朴、柿蒂、地榆、槐花、側柏葉、薺菜、川芎、紅花、藏紅花、毛冬青、益母草、牛七、丹蔘、棗仁、夜交藤、石決明、代赭石、天麻、鉤藤、羅布麻、全蟲、地龍、黨蔘、黃芪、蜂蜜、枸杞、石斛、桑寄生、黃精、冬蟲草、肉蓯蓉、仙茅、淫羊蒮、吐絲子、杜仲、破故子、麻黃根、五味子、山茱萸、大黃、香附、胖大海、花生衣、荷葉、西瓜皮、葫蘆瓜、梹榔、金針菜等。(稀籤草、旱蓮草對舒張壓升高有降壓作用)。

〔2〕【升血壓藥】:麻黃、乾薑、樟樹、陳皮、枳實、牛黃、玉竹、鹿茸、胡椒等。

〔3〕【降血糖尿糖藥】:蒼耳子、桑葉、桑白、葛根、生地、知母、人蔘、元參、丹蔘、西瓜皮、天花、地骨皮、蒼朮、赤小豆、澤瀉、玉米鬚、紅絲線、枸杞、玉竹、黃精、盤龍參、鬼箭羽、石斛、白朮、土茯、冬蟲草、芡實、荷葉、韭菜、淮山、絞股藍、荔枝核、苦瓜乾(肉桂具夷島素功效治第二型糖尿病有)等。

〔4〕【除尿酸蛋白藥】:車前子、萹蓄、秦皮、棉茵陳、土茵陳、老桑枝、蟲衣、寬根藤、蒼朮、白茯、制草烏、制川鳥、蒲公英、鬼箭羽等。

〔5〕【降血脂藥】:銀花、菊花、虎杖、蓮葉、茵陳、山楂、全瓜樓、海藻、昆布、桔梗、萊菔子、枸杞、銀杏葉、絞股藍、女貞子(合柏子仁)、決明子、石決明、黃芪、澤瀉、甘草、茯苓、桑寄生、杜仲、川芎、三七、丹蔘、靈芝、薏米、玉米鬚、生亞麻子等。

〔6〕【降轉氨酶藥】:龍膽草、敗醬草、板藍根、棉茵陳、五味子等。
【降膽固醇藥】:草決明、澤瀉、靈芝、人蔘、大黃、海藻、銀花、茄子等。

〔7〕【擴張血管藥】:(增加血流量
1、可用於腦血管:菊花、葛根、白花前胡、絡石藤、鹿含草、肉桂、茯神木、茵陳、防杞、天竹黃、制天南星制白附子、猴棗、田七、川芎、地龍、蜈蚣、全蠍、鉤藤、玄胡、丹蔘、藏紅花、薑黃、冰片、當歸、杜 仲、大蒜、澤漆等。

〔8〕可用於冠心脈:石南藤、葛根、絡石藤、鹿含草、制附子、肉桂、茯神木、茵陳、防杞、山楂、瓜樓、檀香、鉤藤、田七、川芎、元參、紅花、藏紅花、全蠍、玄胡、五靈脂、丹蔘、毛冬青、薑黃、蘇合香、麝香、羅布麻、桑寄生、杜仲、麻黃、薤白、乳香、沒藥、當歸、骨碎補、靈芝、芫花、大蒜、澤漆、銀杏葉等。

〔9〕可用於皮膚血管: 檉柳、樟腦、麻黃、紫蘇葉、鉤藤、毛冬青等。

〔10〕【廣譜抗菌藥】:蒲公英、荊介、菊花、枯草、蘆根、知母、銀花、連翹、板藍根、地丁、馬勃、穿心蓮、地膽頭、敗醬草、白洗皮、羊蹄草、鬼針草、貓爪草、了哥王、魚腥草、千里光、虎杖、半邊蓮、馬齒莧、赤芍、黃連、黃栢、豨籤草、花椒、全瓜樓、紫金牛、厚朴、地榆、槐花、蘇木、黃芪、五味子、大黃、大蒜、蛇舌草、冬青、七葉一枝花(重樓)等。

〔11〕【抗病毒藥】:牛黃、 貫衆、柴胡、荊介、防風、地膽頭、青黛、板藍根、銀花、連翹、敗醬草、白鮮皮、馬勃、了哥王、菊花、虎杖、黃芩、黃柏、豨籤草、鹿含草、佩蘭、海金砂、胖大海、百部、丁香、茵陳、田基黃、布渣葉、雞屎藤、紫金牛、鴨腳木、青天葵、艾葉、蘇木、薑黃、石菖、紫河車、淫羊蒮、五味子、烏梅、石榴皮、大黃、商陸、梹榔、大蒜、漏蘆、重樓、蝸牛、半枝蓮、馬錢子、斑蟊、鵝不食草、蛇牀、孩兒茶、黑麪神、雞骨草、白背葉、桑寄生、珍珠草等、(牛黃、貫衆、檳榔、了哥王、青蒿、佩蘭、鴨腳木等對流感病毒有較好抑制作用)。

〔12〕【抑制真菌藥】:白芷、牛蒡子、升麻、花粉、荊芥、白蘞、銀花、板藍根、大青葉、蒲公英、白鮮皮、谷精草、馬勃、土茯、地膽頭、白薇、白頭翁、雞冠花、射干、黃芩、苦蔘、白蒺藜、海桐皮、川必改、地夫子、萹蓄、紫菀、全瓜樓、馬兜玲、百部、海藻、甘松、丁香、青蒿、艾葉、川芎、五靈脂、丹蔘、石菖、蜈蚣、蛇蛻、黃芪、地稔、黃精、山茱萸、烏梅、苦楝皮、石榴皮、大黃、蘆薈、番瀉葉、芫花、商陸、茵陳、梹榔、四君子、苦楝皮、蕪荑、大蒜、漏蘆、黃藥子、白英、硫黃、急性子、樟椔、大楓子、雄黃、千金子、蛇牀子、蜜陀僧、孩兒茶、香附、薑黃、山柰(三利)、狼毒、乳香等。

〔13〕【抑制癌細胞藥】:山豆根、馬勃、檉柳、蒲公英、紫草、豬苓、薏米、瞿麥、雞屎藤、全瓜樓、馬兜苓、狼毒、紫金牛、半枝蓮、八角蓮、十大功勞葉、急性子、八月扎、半夏、天南星、海蛤売、仙鶴草、田七、川芎、三棱、乾漆、石菖、蜈蚣、紫河車、大黃、石上柏、石見穿、龍葵、蟾酥、硇砂、南瓜子、大蒜、漏蘆、山慈菇、重樓、天葵子、黃藥子、菝葜、鬼臼、蛇舌草、白英、壁虎、穿山甲、馬錢子、斑蟊、千金子、阿魏等。

〔14〕【抗組織胺藥】:1、可用於皮膚過敏藥: 麻黃、荊介、羌活、防風、薄荷葉、牛旁子、蟲衣、檉柳、鴨腳木、浮萍、連翹、生地、紫草、苦蔘、地骨皮、白薇、蒺藜、豨籤草、烏稍蛇、鉤藤、必改、大小薊、寮刁竹、青箱子、銀花、白洗皮、土茯、地夫子、紫蘇、羊蹄草、防杞、萹蓄、冬瓜皮、火炭母、地榆、茜根、毛根、鳳凰衣、川芎、王不留行、含羞草、蛇蛻、百合、大棗、首鳥、地稔、盤龍參、大戟、菝?、飛揚草、枸橘、蛇牀、甘草、鬼箭羽、大蝨子、鵝不喫草等。外用: 冰片、硫黃、爐甘石等。附:(豨籤草一両 、甘草八錢 對顏面痤瘡有療效)。2、可用於鼻敏感藥:辛荑、白芷、通草、路路通、蓽茇、皁角、蒼耳子、蜂蜜、細辛、大小薊、當歸、牡丹皮等。

〔15〕【增加血球藥】:1、可用於白血球減少症:黃芪、黨蔘、虎杖、桑枝、吳茱萸、代赭石、白朮、熟地、當歸身、阿膠、雞血藤、女貞子、鱉甲、鹿茸、紫河車、麻菇、大青葉、(黨蔘、黃芪、靈芝、鱉甲、女貞子、補骨脂、雞血藤、雞屎藤 等對因化療及放射線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症有升高作用)。2、可用於紅血球減少症:代赭石、黨蔘、大棗、熟地、當歸、枸杞、鱉甲、鹿茸、阿膠、山稔子、冬蟲草、麥芽糖、旱蓮草、雞血藤、紅參、黑木耳、牛黃等。

〔16〕【鎮痛止痛藥】:乳香、沒藥、玄胡、劉寄奴、五靈脂、血竭、王不留行、川棟子、降真香、橘核、凰衣、艾葉、田七、川芎、澤蘭、紅花、連錢草、牛七、自然銅、毛冬青、三棱、莪術、薑黃、鬱金、蘇木、土鱉、雪上-枝花、冰片、麝香、天麻、全蠍、甘草、當歸、白芍、棗仁、骨補、川斷、白藥子、石見穿、蟾酥、露蜂房、制馬錢子、桂枝、荊介、防風、莘荑、細辛、白芷、蒼耳子、藁本、羌活、薄荷、葛根、虎杖、赤芍、制天雄、原蠶沙、防杞、京子、白蒺藜、獨活、威靈仙、五加皮、制草鳥、川鳥、松節、秦艽、寮刁竹、寬根藤、石南藤、雷公藤、茴香、蓽茇、肉桂、金錢草、田基黃、雞骨草、白芥子、全瓜樓、紫金牛、制天南星、洋金花、臺鳥藥、九里香、黑老虎、樟樹、東風桔、黃荊子、四君子、急性子、樟腦等。


〔17〕可用於肋間神經痛:膽草、麥芽、雞矢藤、瓜絡、洋金花、佛手、荔枝核、青皮、香附、薑黃、玄胡、桂枝、柴胡、瓜樓、川楝子、厚朴、素馨花等。

〔18〕可用於平滑肌痙攣:救必應、赤芍、乾薑、茴香、良姜、畢橙茄、花椒、胖大海、木香、砂仁、白豆蔻、佛手、鬧羊花、香附、甘松、沉香、檀香、丁香、玄胡、三棱、莪術、石菖、五倍子、訶只、枸橘、面刺、黑老虎、雞骨香、九里香、臺烏藥、陳皮、枳殼、靈芝等。

〔19〕【鎮靜藥】:犀角、水牛角、羚羊、五加皮、稀籤草、胡椒、白茯神、棗仁、燈心草、山楂、雞屎藤、苦杏仁、瓜樓實、桑白、蘇木、棗仁、鉤藤、地龍、羅布麻、冬蟲草、九節菖蒲、含羞草、海桐皮、徐長卿、制天南星、洋金花、猴棗、伏龍肝、牛黃、龍骨、龍齒、磁石、代赭石、桑椹子、白芍、玄胡等。

〔20〕【安眠藥】:柏仁、含羞草、夜交藤、珠砂、珍珠、磁石、琥珀、龍骨、牡蠣、羅布麻、胡椒、大棗、龍眼肉、桑椹子、百合、合歡皮、白茯神等。

〔21〕【催眠藥】:赤靈芝、生棗仁、遠志、鉤藤、冬蟲草、胡椒、蘇木、玄胡等。
【麻醉藥】:細辛、川鳥、草鳥、胡椒、雙面刺、洋金花、九里香、雪上一枝花、天仙只等。

〔22〕【強心藥】:連只心、犀角、生地、元參、白薇、制川鳥、制附子、鹿含草、乾薑、山楂、白頭翁、停力、澤蘭、人蔘、洋蔘、南沙蔘、黃芪、熟地、木通、仙鶴草、冰片、牛黃、靈芝、蟾酥、麥冬、玉竹等、附:(紫草、附子有奮心臟作用,紅景天增加含氧量

〔23〕【動胎藥】:禁忌:紅花、天花、蟲衣、虎杖、山豆根、苦蔘、射干、丹皮、路路通、制川鳥、制草鳥、制附子、制天雄、肉桂、雷公藤、葫蘆子、木通、通草、瞿麥、皁角、制天南星、洋金花、昆布、雙面刺、花蕊石、含羞草、蜈蚣、地龍、鱉甲、刺猥皮、瓜蒂、藜蘆、膽凡、常山、大黃、芒硝、田七、乳香、沒藥、連錢草、劉寄奴、五脂、王不留行、牛七、藏紅花、桃仁、三棱、莪術、凌霄花、蘇木、虻蟲、水蛭、土鱉蟲、雪上一枝花、麝香、蘆薈、番瀉葉、巴豆、甘遂、大戟、芫花、商陸、牽牛子、鴉膽子、漏蘆、重樓、白藥子、鬼臼、急性子、鬼箭羽、穿破石、壁虎、蟾酥、硫黃、輕粉、樟腦、雄黃、鉛丹、硇砂、制馬錢子、斑蟊、千金子、紅娘子、青娘子、狼毒、木鱉子、皁刺、砒石、黑麪神、生藤黃、天仙子、阿魏等。 慎 用:桂枝、白鮮皮、羊蹄草、了哥王、貫衆、苦蔘、寬根藤、紅藤、馬胎、吳茱萸、花椒、薏米、原蠶沙、冬葵子、滑石、馬鞭草、神曲、半夏、紫金牛、白附子、金礞石、川樸、樟樹、香椽、只實、槐花、紅絲線、毛根、蒲黃、玄胡、澤蘭、血竭、冰片、牛黃、乾漆、代赭石、全蠍、亀板、赤石脂、禹餘糧、郁李仁、硃砂、益母、辛荑、枯草、五加皮、使君子、梹榔、苦楝根皮、蕪荑、榧子、雷丸、半枝蓮、白英、穿山甲、大風子、鵝不食草、田基黃等。

〔25〕【安胎藥】:紫蘇梗、黃芩、白朮、當歸身、荷葉蒂、地稔、桑寄生、吐絲子、杜仲、續斷、鉤藤等。
【產後催乳藥】:王不留行、冬葵子、通草、木通、陳皮、五指毛桃、飛揚草、三棱、瓜絡、漏蘆、穿山甲、路路通、桑寄生、木瓜、豬蹄、章魚、白蟮魚等。

〔26〕【產後回乳藥】:麥芽、 神曲、山楂、淡豆豉等。


   🌸🌸🌸不良反應藥物 🌸🌸🌸 


〔27〕「個別患者因服以下藥物(或過量)可引起眩暈、嘔吐、腹痛、腹瀉、休克等症狀 」山豆根、洋金花、馬兜鈴、射干(開口箭)、制川烏、制草烏、制附子、苦杏仁、蒼朮、細辛、尋骨風(綿毛馬兜苓)牙硝、豬膽汁、虎杖、四君子、黑麪柛、苦蔘、鉤吻、砒石、狼毒、紅娘子、馬錢子、白英、龍葵、石上柏、鬼臼、白藥子(地不容)、黃藥子、商陸、芫花、巴豆、貫衆、生甘遂、生黃藤、常山、藜蘆、羅布麻、蒲公英、雪上一枝花、乾漆、蘇木、側柏葉、雙面刺、制天南星、土青木香、關木通、廣防杞、雷公藤、秦艽、白芷等。

〔28〕【解毒藥】:紫蘇葉、扁豆、甘草、綠豆(解魚蟹毒),紫蘇葉、葛根、扁豆、枸橘、枳椇子、白藥子、菊花、人蔘、茶葉(解酒毒),甘草、綠豆(解洋金花、商陸毒),土茯(解汞毒),番石榴葉(解巴豆毒),崩大碗、蕹菜(解大茶藥毒),藍根、黃連(解藜蘆毒),崗梅根(解野蕈、砒霜中毒),甘欖(解河豚毒)。

〔29〕【利尿藥】:麻黃、香茹、浮萍、枯草、龍膽草、蘆根、淡竹葉、鴨跖草、梔子、連翹、地膽頭、鬼針草、魚腥草、生地、紫草、五加皮、路路通、秦艽、寬根藤、白茯苓、赤小豆、川萆薢、活石、冬葵子、車前子、地夫子、紅藤、半邊蓮、黃栢、黃芩、獨腳金、絲瓜絡、苦蔘、西瓜皮、綠豆、桑枝、桑白、豬苓、崩大碗、木通、澤瀉、防杞、金錢草、馬鞭草、玉米鬚、毛根、薺菜、澤蘭、連錢草、益母、牛七、琥珀、羅布麻、地龍、生黃芪、甘草梢、火麻仁、郁李仁、番瀉葉、八月扎、輕粉、巴豆、甘遂、大戟、芫花、商陸、牽牛子、菝蕨、蝸牛、蛇舌草、半枝蓮、石上柏、龍葵、白英、飛揚草、千金子、澤漆等。

〔30〕【排結石藥】:竹葉、木賊、梔子、貓爪草、魚腥草、赤茯苓、冬葵子、滑石、海金砂、萹蓄、石韋、瞿麥、玉米鬚、金錢草、海浮石、牛七、琥珀、鬱金、茜根、紫背天葵子、石決明、八月扎、硼砂、葫蘆瓜、藕汁、榕樹須、生地等。

〔31〕【通大便藥】:瀉下藥:大黃、朴硝、番瀉葉、秦艽、玄明粉、千金子、巴豆、芫花、大戟、商陸、牽牛等。緩瀉藥:虎杖、牛旁子、蒲公英、千里光、胖大海、首烏、蘆薈、梹榔、枳實、枳売、枳椇子、硫黃、輕粉、飛揚等。

〔32〕【潤腸藥】:肉蓯蓉、銷陽、火麻仁、郁李仁、瓜樓仁、生地、草決明、甜杏仁、桃仁、棗仁、柏仁、蜂蜜、當歸、桑椹子、麥冬、胡麻仁、芝麻仁等。

〔33〕【止瀉藥】:炒白朮、淮山、砂仁、炒意米、炒扁豆、仙鶴草、槐花、炒防風、炒葛根、秦皮、金櫻子、芡實、車前、活石粉、雞冠花、樗皮、石榴皮、石榴葉、番石榴幹、烏梅、禹餘糧、訶只、蓮只(去心)、五味子、地稔、赤石脂、肉豆寇、五倍子、補骨脂、吐絲子、益智仁等。

〔34〕【止吐藥】:乾薑、吳茱萸、草豆蔻、良姜、藿香、陳皮、砂仁、紫蘇葉、伏龍肝、生薑、半夏、扁豆花、白豆蔻、旋覆花、竹茹、沉香、柿丁、代赭石、畢澄茄、連翹等、(藿香、砂仁、伏龍肝、黃皮果、可用於妊娠嘔吐 , 半夏適用於妊娠六個月以上之嘔吐)。

〔35〕【止血藥】:荊介炭、黃芩炭、祈艾炭、大黃炭、梔子炭、乾薑炭、青黛、馬勃、土茯、馬齒莧、救必應、石韋、毛根、藕節、雞冠花、冬青、孩兒茶、飛揚草、明凡、爐甘石、鳳凰衣、樗皮、石榴、烏梅、禹餘糧、刺猥皮、海螵蛸、蓮鬚、冬蟲草、旱蓮草、崗稔、阿膠、代赭石、鬱金、血決、五靈脂、血餘、百草霜、田七、人中白、紫珠草、生地、犀角、馬?莧、蓮只心、花蕊石、蒲黃、棕櫚皮、仙鶴草、白芨、血見愁、薺菜、側柏葉、荷葉、茜根、大小薊、槐花、地榆、槐角、 降真香、玫瑰花、木棉花、銀柴胡、木賊、伏龍肝等。

〔36〕【抑制胃酸藥】:瓦楞子、鳳凰衣、海蛤売、牡蠣、海螵蛸、雞骨香、蒼朮、吳茱萸、白芨、珍珠、甘草等。

〔37〕【止遺精遺尿藥】:白果、龍骨、益智、吐絲、巴戟天、沙菀子、補骨脂、狗脊、五味、金櫻子、棗肉、覆盆、蓮只、蓮鬚、芡實、桑螵蛸、海螵蛸、刺猥皮、枸杞、雞內金、仙茅、五倍子、牡蠣等。

〔38〕【止白帶過多藥】:白頭翁、白薇、雞內金、金狗脊、蓮鬚、芡實、海螵蛸、赤石脂、白芷、椿根皮、雞冠花、五指毛桃、孩兒茶、玫瑰花、牡蠣等。



(二)常用草藥功效摘錄

〔1〕蚤 休: (草河車、拳參) (重樓、七葉一枝花) 10-15克,清熱解毒,消腫散瘀,熄風定驚。用於咽喉炎,癰腫,流感,肺炎,支氣管炎,子宮糜爛,脫肛,帶狀皰疹,多種癌症,癲狂,遙頭弄舌等。

〔2〕貓爪草:(小毛茛)10-15克,清熱散結,解毒利咽。用於肺及淋巴結核,扁桃及咽喉炎,甲狀腺肥大,各種結石。配寬根藤、連召、桔梗等治咽喉炎及喉壁濾皰。配柯子、重紙、麥冬、石斛等治聲帶發炎。
〔3〕青天葵:(鋪地天葵)10-15克,清熱化痰,明目利溼。用於高熱不退(合水角),喉頭炎,肝炎,乳腺炎,感冒。配膽南星、天竹黃等清熱化痰。

〔4〕地 丁:(疔毒草)15-30克,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用於毛囊炎,疔癰,淋巴結核、肝炎,痢疾,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眼炎,麥粒腫等,單味 30-60克水煎,調蜜服治痔瘡腫痛出血特效。

〔5〕蒲公英:(婆婆丁)15-30克,清熱解毒,散腫消癰。用於乳癰,肺癰等,對細菌感染性多種疾病有療效,配合魚古,白朮,烏藥治胃及+二腸潰瘍,可止血,止痛,止嘔及消除脹氣等。

〔6〕水角絲:(野牛角絲)10-15克,清熱瀉火,涼血止血,解毒定驚。用於小兒夏季熱,精神分裂症等。

〔7〕紫金牛:(矮地茶)15-30克,止嗽化痰,清利溼熱,活血止痛。用於肺炎,肺結核,支氣管炎,肝炎,腎炎,高血壓,跌打損傷等。

〔8〕龍脷葉:(龍舌葉)10-2 0克,清熱止咳,潤肺化痰。用於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等。

〔9〕飛天琴欏:(桫欏)15-60克,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用於上呼吸道感染及菌痢等。

〔10〕穿心蓮:(印度苦草)10-15克,清熱解毒,散腫止痛。用於流感,咽喉炎,疔癰、瘡癤,神經皮炎等。

〔11〕地膽頭:(土公英)15-30克,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用於流感,咽喉炎,眼結膜炎,腎炎,肝炎,下肢潰瘍等。

〔12〕敗醬草:(鹿腸)10-20克,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用於肝炎,肺癰,子宮頸炎,痢疾,改善肝功能,降低轉氨酶等。

〔13〕魚腥草:(肺形草)15-60克,清熱消腫,排膿消癰,解毒利水。用於肺炎,肺癰,肺癌,支氣管炎,尿路炎,中耳炎,子宮頸炎等。

〔14〕半邊蓮:(金菊草)15-50克,清熱毒,消水腫。用於癰瘡腫毒,肝硬化腹水,腫瘤,白血病等。

〔15〕火炭母:(馬蓼餃)15-30克,清利溼熱,消滯解毒,明目退翳。用於痢疾,腸炎,肝炎,眼角膜炎,咽喉炎,皮炎,癤腫,跌打等。

〔16〕溪黃草:(山羊面)15-30克,清熱利溼,活血散瘀退黃。 用於肝炎,膽囊炎,乳瘡,咯血,痢疾等。

〔17〕田基黃:(紅孩兒)10-15克,清熱解毒,滲溼利水,止痛。用於肝炎,蘭尾炎,傷寒,化膿性感染,跌打,收縮子宮蛇舌草水線草)30一100克,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用於咽喉炎,口腔炎,尿路炎,盆腔炎,肝炎,蘭尾炎,各種癌症等。

〔18〕救必應:(白銀樹皮)10-15克,行氣止痛,清熱利溼,用於痢疾,胃炎,肝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

〔19〕銀花藤: (忍冬藤)15-30克,清熱通絡。用於咽炎,肺炎,肺膿瘍,腮腺炎,肝炎,腸炎,痢疾,風溼性關節炎,跌打腫痛等。

〔20〕紅 滕:(血木通)10-15克,祛風通絡,活血散瘀,解毒消癰,利尿通淋。用於風溼關節炎,蘭尾炎,乳腺炎,寄生蟲病,泌尿系感染,瘤型結節反應,灼傷等。

〔21〕絡石藤:(爬山虎)10-20克,祛風溼,舒筋活絡,擴張心血管,降血壓。用於風溼性關節炎,風溼熱,頸淋巴結核,咽喉炎等。

〔22〕寬根藤: 伸根藤)10-25克,祛風溼,寬根活絡,利水消腫。用於類風溼性關節炎,鶴膝風,面神經麻痹,水腫,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癰瘡,喉壁濾皰,跌打傷痛等。

〔23〕石南藤:(爬山虎)10-20克,袪風溼,舒筋活絡。用於擴張心血管,月經不調,腰痠膝痛,神經麻痹等。

〔24〕椿根藤:(爬壁藤)15-30克,袪風通絡,散瘀消腫。用於風溼關節炎,跌打損傷等。

25虎 杖:(蛇總管)10-30克,清熱解毒,袪風止痛。用於扁桃體炎,肝炎,肺炎,蘭尾炎,陰道炎,關節炎,腰椎肥大,高血脂,膽結石,痔瘡出血等。

〔26〕海風藤:(爬巖香)10-20克,祛風溼,通經絡。用於風溼關節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支氣管炎,跌打損傷等。

〔27〕千斤拔:(釘地根)30-60克,祛風除溼,強腰壯骨,消腫解毒,潤肺止咳。用於中風後遺症,關節炎,腎炎肝炎,支氣管炎,牙周炎等。

〔28〕千年健:(千年見)10-20克,祛風溼,通經絡。用於類風溼關節炎,中風後遺症,慢性胃炎等,對下肢拘攣麻木有一定治療作用。

〔29〕旱蓮草:(烏目菜)15-30克,益陰補腎,涼血止血,烏頭髮。用於咳嗽咯血,血痢,尿血,高血壓,白喉等。

〔30〕紅景天:(大紅景天、茶葉)15-30克,活血止痛,清肺止咳,具有抗缺氧,抗幅射,抗病毒,提高免疫功能,健腦益智,滋補強身,緩解便祕,延緩衰老的作用。外用可治跌打損傷,燙火傷。

〔31〕半楓荷:(白背楓)10-25克,祛風溼,壯筋骨。用於關節炎,腰肌勞損,跌打瘀腫等。

〔32〕十大功勞:(土黃柏)10-15克,清肺胃,益肝腎。用於肺虛咳嗽,潮熱咯血,神經衰弱,腰肌勞損,失眠等。

〔33〕五指毛桃:(土五加皮)30-60克,健脾補肺,舒筋活絡,益氣通乳,祛痰止咳。用於風溼性關節炎,慢性支管炎,肝炎,肝硬化腹水,產後無乳,乳糜尿,白帶等。

〔34〕八月扎:(預知子)10-15克,疏肝和胃,理氣散結,利尿通淋。用於消化不良,痢疾,子宮脫垂,肋間神經痛,痛經,頸淋巴結核,尿路炎,結石等。

〔35〕鹿含草:(鹿壽茶)15-30克,益腎強腰,祛風溼,活血調經。用於擴張血管,降血壓,強心,關節炎等。

〔36〕羅布麻:(夾竹麻)10-20克,鎮靜安神,平肝息風,利水消腫。用於高血壓,冠心病,腎炎水腫,妊娠水腫,心力衰竭,支氣管炎等。
雞骨草:(相思草)15-30克,清熱利溼,舒肝止痛。用於肝炎,肝硬化,小便刺痛,風溼骨痛,胃痛等。

〔37〕雞骨香:(土沉香)10-15克,行氣止痛,祛風散寒。用於胃潰瘍,胃酸過多,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跌打筋痛,肝炎等。

〔38〕九里香:(千里香)10-20克,行氣止痛,袪風消腫。用於溼疹,胃炎,牙痛,跌打等。

〔39〕鴨腳皮:(鴨腳木)10-20克,解表祛風,除溼、用於流感,咽喉炎,風溼性關節炎,皮膚過敏等。

〔40〕鬼箭羽:(見腫消)10-15克,破血通經,祛風殺蟲。用於血糖病,閉經,產後瘀痛,蟲積,各種腫瘤等。

〔41〕雞蛋花:(雞旦花)10-15克,清熱利膽。用於預防中暑,流感,夏季腹瀉,痢疾等。

〔42〕芒果核:(榱果核)10-15克,行氣祛痰,消滯。用於胃腸型感冒,熱痰難出,消化不良,疝氣等。

〔43〕榕樹須:(倒吊榕根)15-60克,舒筋活絡,祛溼利水。用於風溼關節炎,肝炎,腎炎,水腫等。
崗 梅:(釘稱星)15-60克,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用於感冒高熱,支氣管炎,喉炎等。

〔44〕毛冬青:(水火藥)30-60克,活血通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中風後遺症,高血壓,流感,喉頭水腫,冠心痛,脈管炎,丹毒等。

〔45〕雙面刺:(入地金牛)10-20克,行氣止痛,祛風通絡,消腫解毒。用於風溼關節炎,腰肌勞損,潰瘍病,神經痛,牙痛,咽喉淋巴炎,口腔炎等。

〔46〕松 節:(松樹眼)10-20克,袪風通絡。用於風溼骨痛,跌打瘀腫等。

〔47〕王不留行王牡牛)10-15克,活血散瘀,消腫止痛,通經通乳。用於熱血經閉,症瘕積聚,跌打,癰腫,乳汁不通,小便淋瀝等。

〔48〕馬 胎:(小羅傘)15-20克,袪風除溼,活血散瘀。用於跌打損傷,關節炎,疔瘡等。
珍珠草:(葉下珍、假油甘)用於腎炎水腫,泌尿系感染、結石,腸炎,痢疾,小二疳積,眼角膜炎,黃疸型肝炎、脂肪肝等;外用治青竹蛇咬傷




           中醫草藥圖片大全










本文大公開,請珍藏,造福所有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