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你觉得你占了便宜,我觉得我占了便宜,最后谁也占不了便宜——这就是处于互害社会生态链中个人的典型心理。处在这个链中的每个人,都逃不脱伤害和被伤害。

农民——农民种菜,喷洒农药,自己不吃,卖给别人。他说:菜有毒,我吃肉。

农民养殖,添加激素,自己不吃,卖给别人。他说:肉有害,我吃菜。

食品加工者——腐乳、榨菜、鲜辣酱添加苏丹红,加工者说:我知道这个害处多大,不吃。

有毒的食品谁吃掉了呢?医生、工人、服装生产者……甚至还有他们自己。

服装生产者说:我生产的服装添加了甲醛、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虽然甲醛能够赋予纺织品放缩、抗皱、免烫、易去污的功能,PH值在弱酸范围内有利于保护皮肤,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可用于染色、印花和着色。

但是甲醛对人体的呼吸道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易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PH值呈强酸性或弱碱性,容易刺激皮肤,造成皮肤瘙痒。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分解产生20多种致癌芳香胺。

所以,我生产的有问题的服装我不穿,卖给别人。我只穿安全的或者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服装。

问题衣服虽然只是穿在身上,不是吃进口里,也可能致病致癌的。那么有害的服装穿在谁的身上呢?农民、食品加工者、医生、工人……都有可能。

当所有人一切向钱看,当每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都坑害别人权益的时候,说明中国已进入了一个互害式社会。要知道大家都在同一条船上,船翻了,你能独自逃生吗?

01

“我是个修冰箱的。前段时间一个小饭店的冰箱门关不上,我去给他们修好了。其实当时我就发现那个冰箱的制冷系统泄漏,制冷剂快要跑光了,但我没说,因为如果下次再去修的话,就能多拿三十块钱上门费。果然,没到一个月那台冰箱就不制冷了,他们又喊我去修,我不但多拿了三十块钱,还以五折的价钱从这家店买了些酱牛肉,赚了。”

“我是一家小饭店的小老板。现在的东西真靠不住,冰箱一个月坏了两次,大夏天的,里面的熟食都坏掉了,都是贵东西,我舍不得扔,让厨师重新煮了,用重料盖掉腐味,低价卖掉了。修冰箱的师傅买了一些,后来他打电话来说,全家吃了都拉肚子。我有点愧疚,当然也没有承认是我们的问题,吃都吃光了,他没凭没据的,到哪儿也说不清了。”

02

“我是个医生。去年一家医疗器械厂来推广他们生产的心脏支架,回扣很高,我看了看,质量好像没什么问题,就用了。没想到丫给的居然是伪劣产品,才用了一例就出医疗事故了。”

“我是个法官。一个老朋友的医院出了医疗事故,来找了我好几次,看在多年情分上,我睁一眼闭一眼,在判决时没让他们担什么责任。”

“我是个重点中学的校长。每次开学时来报名的家长都打破头,这学期好不容易都定好了,一个法官的女儿又来加塞,这很难办。也真巧,偏偏有个学生上课辱骂老师,我们从重处理,把他开除了,这才倒出一个名额来给她。”

“我是个农民,去年拿出所有积蓄做了一次心脏搭桥手术,却被伪劣支架给坑了,医院没赔什么钱,家里就快弹尽粮绝了。之前满心指望孩子能有点出息,可这个不争气的东西却让学校开除回来了。我已经没有劳动能力,就干脆让他弃学在家侍弄大棚。这几天出菜花,他去喷杀虫剂。没想到这倒霉孩子不认识农药,居然稀里糊涂拿错了,还超量喷了上去。结果好些人吃了以后农药中毒,听说有医生,有法官,有校长……”

03

我所在的社区是当地颇有人气的韩国移民集聚地,甚至有专门的韩语基督教会。

曾有一户新移民来的韩国家庭,一家四口仅靠丈夫在大学的微薄薪水度日。教会于是出面,各韩国家庭凑出一笔钱,以无息贷款的形式帮助他太太开了一家杂货铺,本地亚洲学生很多,加上韩国人都会去购物,很快生意兴隆。

我从老板娘那里得知,许多韩国社区都靠这样的办法,帮助新来的移民家庭落地生根。

同是亚裔移民,中国社区就没有这种氛围。许多早期移民遍尝生活艰辛,对新来的华裔移民家庭往往有着扭曲的态度。

如果遇到的是土豪富户,官家后代,他们心里满是羡慕嫉妒恨。“仇富”两个字是明明白白写在脸上的:我们靠自己双手打拼天下,好不容易在美国站稳脚跟。你们一来就坐享现成,不仅经济条件优渥,而且昂首挺胸,目中无人。

碰到经济条件不怎么样的则冷眼旁观:老子过去吃了那么多的苦,凭什么你就应该享福啊?因此,他们往往一言不发幸灾乐祸地看着新人踩坑摔跤,还美其名曰:交学费,学成长。

而新来的移民在数次这样的经历之后,更加鄙视那些苦大仇深煎熬一辈子的老移民。从此以后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我曾经在一家中餐馆打工。店东夫妻都是东北人,后来得知原来他们也是这家店的打工者,靠省吃俭用攒下钱来,从年老退休的前任手里盘下了这家店。

从他们的言谈中我知道他们当年打工所受的屈辱和伤害,辛酸和眼泪。丈夫甚至在打工的时候摔坏了腿,语言不通,经济拮据,最终留下的后遗症使他瘸了腿。

也许就是那样的经历使得他们的心灵同样留下了残疾。他同样没有善待店里雇佣的中国同胞,从留学生,偷渡客到嫁给白老肥秃拿绿卡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奴隶一旦翻身成为奴隶主就会变本加厉地把恶毒倾泄在后来者身上。

中餐馆就是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不断成长,虽然遍布全美,却一样殊途同归,每一个新移民心里都是说不尽的酸楚和苦涩。

04

我拉黑了一个我很敬重的自媒体前辈。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在朋友圈里发《人民的名义》盗版全集的链接,并且配文和自己公众号的二维码:

“关注并回复关键字,“人民的名义”免费看全集。”

我当时好像凭空被人打了一棒子,瞬间懵了。此时此刻,他西装革履的头像变得那么讽刺,更讽刺的是他出现在我的朋友圈里,我还喊了他那么久的“老师”。

我很生气,真的,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于是就留言说:可是你这是违法的。

他当然没有回复,过了大概十几分钟的样子,他发了一条公共回复:“好了,200粉丝轻松搞定。”

厉害啊,营销天才。

2017年4月15日,人民日报在微信客户端上说,《人民的名义》全集惨遭泄露,其主办方已向公安部门报案。

网络上铺天盖地的盗版资源,甚至在某宝上1毛钱就可以买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越想我就越觉得心惊胆战。

05

“我是个上班族。昨天风好大,我在上班的路上打开车窗向外吐了口痰,居然被大风吹回到自己脸上,太倒霉了!”

……

不知道你信不信因果循环,善恶有报。反正我信。

当然大多数时候,我都认为是别人在作恶,自己从来没有。我只是有时候做了顺水人情,有时候睁一眼闭一眼,有时候随便一抬手一放手——顶多只能说是没有摸着良心做好人。

但见了很多事情以后,我好像明白了些什么。

——可能就是那么一随便,就有人倒霉了。而倒霉的那个人,可能就是整个社会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他倒了,就全倒了。如果这个社会人人都倒霉,肯定也跑不了我。

我的每一次“没做好人”,都像迎风吐痰,都是给世界设下的一个圈套,这个圈套也许大也许小,但最终很可能重新套回到我身上。因为社会本身就是一个整体,这里面生存的每一个人,都肩并肩手挽手地联络在一起,不分职业身份,无论贫富贵贱,大家共同织起一张网,也共同做这网里的鱼。

所以现在我知道,如果自己不想倒霉,那就尽量不要让别人倒霉,如果我希望身边都是好人,那自己首先要做个好人。

延伸阅读: 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为什么中国人会互相伤害?(有删节,可以点击左下侧查看原文)

无论是众人抨击的冷漠也好,还是上面提到的互害也好,可能与这种“原敌意识”都有直接关系。

那么这种“原敌意识”是哪里来的?也许需要注意下面的几个原因。

第一,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传统农业社会是一个封闭社会。你的交往圈子中都是亲属、邻居、朋友等这些互相比较熟悉的人。这里不仅有感情的纽带,而且有知根知底的信任基础。即便是出现了违背规则的“意外”,他也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费孝通先生将这种人际关系称之为差序格局,有如一块石头投入水中激起的波纹一样。

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在迅速瓦解着传统社会人际关系的纽带,并直接把人们带进一个陌生人的社会。我们每天不再是和亲戚、邻里、朋友打交道,我们每天遇到的、打交道的,往往都是陌生人,至少是没有其他个人性纽带连接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产生陌生感是必然的。

北京东直门一栋老旧的小区里,又长又安静的走廊。 © 常文 / 网易·看客

这种陌生人社会造成的陌生感,造成的是冷漠,还却不足以解释相当普遍存在的敌视与互害。

第二,资源匮乏下过度竞争产生的敌意。冷漠不是敌意,却是造成敌意的基础。敌意产生于自己受到威胁。而这种威胁,与资源匮乏环境中的过度竞争有关。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极为有限的国度。为争夺有限资源而发生的冲突,也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因为土地争端,因为争夺灌溉水源而发生的械斗,在过去的传统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不过那时候此类的冲突有两个特点。

一是这种冲突往往是以团体的方式发生。它一方面造成了外部的某种“世仇”,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内部的团结。二是在持续不断的冲突中,某些规则也慢慢形成了。比如,两个村子的人为土地争端发生严重械斗,打伤甚至打死了人。但他们不能在平时随便寻仇。也就是说,这种敌意具有某种理性的成分,会受到某些规则的约束。

2017年4月,因修路问题,桂林灵川的两个村子起纠纷。图为警方在现场维持秩序并对两村进行调和。 © 桂林大喇叭

在传统社会中,由于每个人生活世界是狭小的、有限的,敌意的对象往往也是具体的,明确的。而到了陌生的现代社会,这种敌意变得笼统而泛化。谁是你的竞争对手,模模糊糊,说不清楚,似乎每个人都是,又似乎每个人都不是。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人们从陌生人的眼神中很少能看到友爱,而看到的更多是敌意和警惕。

人们经常说互害社会,经常指责菜农为了利益,滥用农药,对他人的生命造成伤害。其实,在农民的世界和眼光中,人是分层的。首先是自己,自己吃的菜是不打农药的;其次是亲友熟人,有时会给予他们善意的提醒,“现在菜里的农药可多啊,你们得注意点”;而陌生人,是与他们无关的人,而且是泛化的与他们无关的人,是否受到伤害,不在他们的感觉范围之内。

第三,敌对与斗争思维造成的人际关系生态恶化。社会的陌生化导致冷漠,竞争的剧烈产生敌意,但这都不意味着仇恨和伤害是必然的。前者向后者的转化,源于系统的敌对与斗争思维的作用。

之前的《社会中的信任结构是如何被破坏的》一文涉及到这样的几层意思:信任结构是可以人为地破坏的,而破坏信任结构需要一套复杂而精致的技术。而对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善意、信任破坏得最厉害的,就是系统的敌对与斗争意识。

系统的敌对与斗争意识,可以在三个方面恶化人际关系的生态。

首先,促进敌意的泛化。如果说熟人社会导致的是对陌生人的不信任和冷漠,过度竞争导致的是对特有对象的敌意,而建立在系统敌对与斗争意识上的敌意则是在一个更抽象的观念和意识的意义上,构造了一个无所不在而又抽象的敌人概念。

其次,促使敌意向仇恨的转化。相对于一般的敌意而言,仇恨是一种更强烈的情绪。在日常生活中,一般的敌意只是转化为不信任、警惕、戒备。而经过系统整理的敌意,则经由凝聚、提炼和升华,成为一种更为强烈的仇恨。个人不仅是原子的,不仅是互相戒备的原子,而且是一部分仇恨另一部分的原子。

再次,导致敌意和仇恨向行为的转化。一般的敌意不具有攻击性,凝聚的仇恨则导致明显的攻击性。别的不说,在网络上,人们就很容易感受到这一点。有时候,都不用有什么明显的分歧,更不用说严重的利益冲突,互相伤害的语言都随处可见。

原标题《为什么每个人都觉得别人欠了他八百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