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能够过上平安祥和的日子,国家能够繁荣昌盛、飞速发展,离不开那些为和平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的奋勇斗争。女英雄、女烈士江姐,就是其中一位。

江姐,原名是江竹君,她以坚强和刚毅的决心,为了革命而奉献了自己的宝贵生命。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江姐牺牲后,她唯一儿子却定居美国。为何不愿回祖国?采访时,他说出了原因。

江竹筠,1920年出生于四川自贡,入党后,江竹筠同志立下了许多功劳。1945年,江竹筠与彭咏梧结婚后,留在了重庆,协助彭咏梧工作,负责处理党内事务和内外联络工作,从那时起,同志们都亲切地称她江姐。

1946年4月,江竹筠在成都生下了儿子彭云。1947年10月,因工作原因和出于安全的考虑,要经常 与敌 人巧妙周旋的江姐,将她无法照顾的儿子,交给了彭咏梧的原配妻子幺姐谭正伦照顾。

1948年春节前夕,彭云的父亲彭咏梧在战斗中牺牲。6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江姐也不幸被捕。被捕后,她被关押在渣滓洞监狱(军统的中美合作所)。

在狱中,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老虎凳、辣椒水、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 ,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

在狱中经历各种酷刑后,江姐依然宁死不屈,大义凛然。难友们则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赞颂道:“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娅的精灵,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

1949年8月26日,江姐在狱中用筷子做笔,用棉花灰制成墨水,在一张毛边纸上给谭正伦的弟弟谭竹安写下托孤遗书。写道:“假若不幸的话,唯一儿子云儿(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托孤遗书写完不久后,1949年11月14日,她被反动派杀害并毁尸灭迹。江姐壮烈牺牲了。

从1948年2月接过彭云到解放前的将近两年时间里,谭正伦带着彭云躲过一次又一次劫难。建国后,有一次,话剧《江姐》演出,谭正伦妈妈才第一次告诉彭云,台上那位英勇不屈的江姐便是他的亲生母亲。

彭云曾说:“虽然有时和别人提起时为了能和我的亲生母亲相区别,我称她谭妈妈,而实际上,我和谭妈妈的感情与亲生的母子没有任何区别,我一直就叫她妈妈。”

1965年,19岁的彭云高考成为四川理科状元。他放弃清华,选择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彭云到了一家工厂工作。

1977年,恢复高考后,彭云考取了中科院计算所的研究生。

随后,彭云考取了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赴美密歇根韦恩州立大学和马里兰大学学习,并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获得学位后,彭云短暂回国一年之后,就选择了定居美国,后来成为一所大学计算机系的终身教授。

江姐牺牲后,唯一儿子定居美国。身为烈士的后代,最终为何会选择定居美国?

对此,有人表示愤慨,有人表示无语,也有人表示理解。

一次,在采访他时,彭云回答了这个问题。

问:“江姐在狱中受尽磨难,并写下遗愿‘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您怎么看待母亲的遗愿?”

彭云答:“我在做人方面应该说达到了母亲的要求,我为人正派,做学问也很努力。但是,要说为祖国做贡献,确实,没有太多了。……,我定居美国后,很少了。这样说来,母亲的遗愿我只做到了一半。”

问:“如果母亲在的话,她会咋想?”

彭云答:“母亲可能还是希望我能在国内发展好一点吧!但是,只要我不做坏事,没做对不起国家亲人朋友的事,我想她也不会责怪我,但遗憾是有的。”

问:“去美国后,为何会一直留在那里?”

答:“我就是想做点学问,没什么太大的志向,其实开始的时候没想一直留在美国。后来,研究做得还算可以,就这么做下去了,回国的事也就拖下来了。从研究的内容来说,当时感觉国内比较看重两头,一头是纯理论,一头是完全应用,美国学校里大部分是做中间段,比较适合我。”

问:“那您会经常想着是否回国吗?”

彭云答:“总在想该不该回去。也曾经努力过,但想不好回国做什么。似乎找不到着力点。原来,我想做出大东西就回祖国,但还没等做出来就老了。”

彭云还说:“我这个人就是爱念书,想找个安静的地方踏踏实实做点学问。在现在这个学校虽然也很忙碌,但是很安静,环境宽松,适合我。在马里兰大学教课、带研究生,同时做一些行政工作,生活很充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