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地處中歐,北鄰丹麥,西部接壤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南鄰奧地利和瑞士,東部與捷克和波蘭接壤,是歐洲鄰國最多的國家。

德國的氣候溫和,溫差不大,夏季涼爽怡人,冬季溫潤多雪。這裏有“風景迷人的歐洲黃金水道”萊茵河,孕育了德國豐富悠遠的文化藝術。除了美景,萊茵河還是一條四通八達的水運航道,對歐洲的工業運輸具有重大意義。

德國是歐洲第一大經濟體,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國民具有極高的生活水平。受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18世紀德國的文化和藝術走向巔峯,許多德國畫家的作品在國際上享有盛名,德國的設計行業也以嚴謹、以人爲本聞名於世。

沒有什麼比獨特又多元的建築風格更能代表德國的藝術風采了。基本上德國的所有建築都能代表它的年齡,例如建於不同時代的教堂,都會有非常明顯的時代特色。而我們常見的羅曼式又稱羅馬式,是盛行於9到13世紀的建築風格。其特徵是厚實的磚石牆、窄小的窗口、半圓形拱卷和逐層挑出的門框裝飾。

德國的施派爾大教堂,是現存羅曼式風格中規模最大的教堂。在建築過程中,最困擾建築師們的問題就是如何設計它的穹窿。後來,亨利四世在教堂的側翼使用十字形的穹窿,給人們帶來一種全新的感受。這種設計影響了後來萊茵河流域的其它教堂,可稱作是羅曼式風格的初期代表作品。

到了13世紀至16世紀,哥特式成爲了當時流行的建築風格。哥特式起源於法國,在德國得以發揚光大。德國的哥特式建築大部分都是教堂,其特點是廣泛運用線條輕快的尖拱卷,輕盈剔透的飛扶壁,造型挺拔的尖塔和彩色的玻璃窗。

科隆大教堂是德國最著名的三大教堂之一,是歐洲北部最大的教堂。它以輕盈、雅緻著稱於世,被稱爲哥特式建築藝術的代表作品。

傳說作曲家舒曼進入科隆大教堂中,震感於其氣勢,譜寫了“萊茵交響曲”。爬上509級階梯登上教堂的鐘塔,可以看到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吊鐘,還能飽覽萊茵河的水色與科隆市的風景。夜中的科隆教堂在燈光的映射下,更加美不勝收。

16世紀初,德國開始流行文藝復興式建築風格。它講究整齊、統一和成比例的建築輪廓,構圖中間突出,兩邊對稱,窗間設有雕像,多用於世俗建築,最有代表性的要屬奧格斯堡市政廳。

到了18世紀前期,起源於意大利的巴洛克藝術風格開始流行於德國,主要用於建造教堂和宮廷建築。其特點是造型柔和,運用曲線曲面,追求動態,喜好華麗的裝飾和雕刻。著名的實例是班貝格郊區的十四聖徒朝聖教堂,內部上下佈滿用灰泥塑成的各種植物形狀裝飾圖案,金碧輝煌。

18世紀後期,人們似乎有些厭倦了巴洛克風格的繁瑣,於是在原有設計的基礎上,融入了貝殼和其他元素,打造出一種名爲洛可可風格的精緻建築。洛可可裝飾的特點是:細膩柔媚,常常採用不對稱手法,喜歡使用弧線和S型線,尤其愛使用漩渦、山石作爲裝飾,天花和牆面有時以弧面相連,轉角處佈置壁畫。

有人說洛可可是巴洛克風格的晚期,多出現在裝飾藝術和室內設計中。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波茨坦建造的無憂宮就是洛可可風格的代表建築作品。

到了18世紀後期和19世紀,由於人們受啓蒙運動的思想影響,開始效仿古希臘羅馬的凱旋門、廟宇、柱廊、紀念柱等建築風格,形成古典主義。最有代表性的要屬柏林的勃蘭登堡門。

本期艾尚德國之德國建築藝術賞析就爲您介紹到這裏啦,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