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蓝,你最受不了妈妈的是什么?”

“她……说我是小偷。”阿蓝声音弱下来,低着头。她实在太瘦了,14岁的姑娘,胳膊和腿都纤细的让人担心。

因为最近半年学习成绩下滑得厉害,她被妈妈拉来做心理咨询。母女关系不好,当着咨询师的面也会互怼。导致母女互不信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阿蓝通过手机把妈妈银行卡里的钱转出来,用于网上购物或打赏女主播,数额上万,因此被父亲打了一顿。

在咨询室讲述的故事里,孩子偷钱或偷东西是一个常见的主题。今年儿童节,我在百度动态发了一个相关话题,引起数万网友关注。知乎上也有一个“孩子偷钱且撒谎该如何处理?”的帖子,不少网友跟帖自曝“黑历史”,说自己小时候也偷过钱。父母处理这件事的方式,可能会对孩子的人生造成深远的影响。

父母应对方式面面观

在绝大多数家庭里,孩子偷钱都是一件让父母坐不住的事情。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我们看看网友们的回忆:

★网友A我小时候偷了5毛钱去买吃的,被打了一顿。然后就很气愤,一直偷,直到前几年懂事了,才不偷了。

★网友B我很小的时候,偷了我妈两块钱,买白色爆米花和1毛一个的袋装汽水,就花了几毛钱,却被我妈拎着棍子从小卖部撵到家,邻居奶奶拦着她没打到我。然后我妈让我对着墙跪在那里,直到认错再起来。后来我几次看到桌子上有钱,再没动过。

★网友C(偷钱被父亲抓现行)想象中的思想教育和暴打并没有出现,父亲只是瞪了我一眼,对我说:以后缺钱就跟我说,我会给你的,不要再拿家里的钱了。之后,我真的再也没有拿过不属于我的一分钱了。

★网友D我作为一个曾经偷过钱并且被众目睽睽之下抓现行的人,至今难以忘却那段记忆,一想起来还是会有羞耻感。我父母开商店,我拿钱的时候有顾客在买东西,我至今都难以释怀那个场景。

★网友E(偷钱被妈妈发现)妈妈没有狠狠地教育我,就很淡很淡地提了一下:你是不是从我零钱包里拿钱了?妈妈也没有跟爸爸和奶奶说,我就觉得无地自容啊,以后再也不敢偷了。

★网友F(偷钱被妈妈发现)我害怕得要死,嘴唇都开始颤抖,就在我刚想张口否认的时候,我妈用手按住了我的嘴,然后说:妈妈现在不想听你说话,因为妈妈永远信任你,所以妈妈不想听到你说谎。谁家的孩子都会有这种情况发生,但是这也并不代表这样做是对的,妈妈给你一次机会,以后不要再做了,不然妈妈会伤心的。不是因为你欺骗妈妈,而是因为我不能信任我的儿子了。从此,我再也没有偷拿过我妈的一分钱。

孩子为什么要偷钱?

“你为什么不偷钱?”

上午,朵儿背起书包去图书馆写作业,给我要午饭钱。正在琢磨孩子偷钱问题的我,顺口问了她这个问题。

“我一要你就给,不需要偷啊。”她说。

但她接下来的话,让我有些意外,“我小时候也偷过钱”。她说,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老和几个男生一起玩,他们都有钱买可乐,而且阔气到喝一半随手就扔的程度。她很羡慕,就偷偷拿钱买可乐,只是我们一直没发现。

孩子偷钱的原因:

一是孩子有欲求。年龄较小的孩子,欲求也比较简单,可能是一瓶可乐、一包辣条、几片花花绿绿的贴纸、一个好玩的玩具……特别是在小朋友之间,大家都有的东西而他没有,他就特别想要那个东西。

二是孩子没有支配权。孩子自己不挣钱,所有的需求都要靠父母来满足,如果父母不同意给他买想要的东西,只好偷钱自己买。好几个网友都提到自己用偷来的钱买辣条,因为如果直接向父母要的话,父母会以那是垃圾食品而拒绝。

三是有可乘之机。如果有可乘之机,许多孩子都会偷钱。如果很轻易地就能拿到钱,孩子不会太压抑自己,特别是胆子比较大的孩子。

因此,当不能通过正当途径满足自己的欲求时,又有可乘之机,很多孩子都会偷钱。

“一个自然发展的正常孩子会偷窃”,英国教育家尼尔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似乎有一个“偷窃期”,这个时期孩子分不清我的和你的,道德感尚未发育。因此,对孩子偷钱这件事,父母不必大惊小怪。

如果一个孩子在爱里长大,经过一段时间他就会自然度过这个时期,长大之后成为一个诚实的人。

这里必须提到一种例外。有一些孩子成长在一个缺爱的家庭,会形成一种病态的偷窃。尼尔认为,一个病态孩子的偷窃多半是因为没有爱,他的动机是不自觉的,每一个经证实的少年偷窃犯都觉得没有人爱他,他的偷窃行为是想得到一个贵重东西的象征。不管他偷的是钱、珠宝还是任何其他东西,他的潜在愿望都是偷到“爱”。

孩子偷钱,父母该怎么做呢?

通过对网友们留言的分析,可以将父母的应对方式,大致分为惩罚式和非惩罚式两种。哪种效果更好呢?

惩罚式应对又包括痛打式、当众羞辱式和痛打+道德评判式。

那些有精神洁癖、道德感特别强的父母,对孩子的偷钱行为反应最为激烈,他们更容易不问青红皂白就痛打孩子。

这种暴力行为不仅不能让孩子接受教训,有时还会激起孩子的强烈愤怒和对父母的怨恨。例如网友A的遭遇,他一直偷,直到懂事了才住手,这可能是他对父母对抗或报复。

另外,父母的痛打,有时会抵消孩子的内疚感。当孩子受到惩罚,会对自己的行为更少感到悔疚,使用偷来的钱时更心安理得。与此相反,网友E的妈妈只是很淡很淡提一下,她自己就羞愧地无地自容。

比痛打更具杀伤力的是当众羞辱。就算是一个小孩子,也是有自尊的。当父母当众揭穿一个孩子的不良行为,或惩罚一个孩子时,对他的自尊都是毁灭性的打击。就像网友D,至今想起来还是会有深深的羞耻感,并始终难以释怀。

最糟糕的可能是痛打+道德评判。这正是阿蓝的遭遇。她偷偷花母亲的钱,被发现后,母亲说她是一个小偷,之后一直对她严加防范,母亲甚至把自己的钱包里的钱都编上号。父亲把她痛打了一顿。最让她伤心的不是父亲的打,而是母亲对她的道德评判。这是因为,当我们说一个孩子是小偷时,否定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具体行为,而是把她整个人都否定了。这会严重伤害一个孩子的自尊,还会让她形成“我是被人嫌弃的”之类的负性自我概念,甚至会自我憎恶。由这一件事产生的破坏力,可能会传导到孩子的一生。

偷钱和说谎往往会结伴出现,这是因为孩子为逃避惩罚而不得不说谎。出现这种情况父母需要反思,而不是一味惩罚:父母是不是对孩子太过苛刻了?孩子为什么不敢直接向父母提出要求?孩子做错事又为什么不敢承认呢?惩罚会带来恐惧,恐惧会带来谎言,谎言又会带来更多惩罚,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网友C、E、F分享的是一种非惩罚式应对。这种应对方式的特点包括:

1、父母情绪稳定。

2、就事论事,不上纲上线。

3、父母看到孩子的欲求并合理满足。

4、有明确的是非观。

5、父母传递出爱和信任。

更有智慧的父母还会以此为契机,培养孩子健康的金钱观,并进行理财观念和物权观念的启蒙。有时父母对这件事的应对本身,就给孩子树立了一种为人处事的榜样。

事情也不能一概而论。有时惩罚式的方式也会产生很好的效果,甚至会对孩子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网友B尽管被妈妈追打并罚跪,但是长大后她知道:“其实那时候妈妈是完全可以撵上我的,她只是想吓唬吓唬我,故意追不上我的。”意识到这一点,她充满感情地写下“爱妈妈”三个字。还有一位男士回想起,当时父亲把他打哭之后,自己也哭了,这让他深受震动。这些积极情感的存在,会将一个原本的创伤事件,扭转为一次深刻的成长体验。

因此,无论父母采取哪种应对方式,哪怕言行激烈一些,只要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爱,这些都会成为他人生中的宝贵经历。带着父母传递过来的爱,孩子会更好地走向自己的人生。

本文属于天音心理咨询中心网络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