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2019考研還有135天

編輯: 墨提斯

重慶大學2018年名詞解釋:文化工業。

中國人民大學2017年簡答題:法蘭克福學派對“文化工業”的看法。

阿多諾與文化工業

阿多諾(1903-1969),德國著名藝術理論家,生於法蘭克福城一個猶太籍酒商家庭,母親是一名意大利歌唱家。1925年,阿多爾諾以一篇研究胡塞爾的論文獲法蘭克福大學博士學位。次年赴維也納,在現代音樂大師貝爾格等人指導下學習作曲。1928年結識布洛赫,並以《克爾凱戈爾:美的構造》一書獲得法蘭克福社會研究所講師資格。希特勒上臺後,阿多爾諾流亡美國。二戰之後,他與霍克海默等人回到德國參加了重建法蘭克福研究所的工作。1959年,他擔任該所第三任所長,併兼任法蘭克福大學社會學、心理學和哲學教授。在60年代末的學生運動中,阿多諾因不支持左派學生造反而受到學生們的攻擊,他被迫去瑞典度假,不久抑鬱而逝。

他是一位多產的作家,在德國出版的作品達20多卷。其中主要代表作有《啓蒙的辯證法》(與霍克海默合著)、《否定的辯證法》、《新音樂哲學》、《三棱鏡》、《音樂社會學導論》、《文學札記》和《美學理論》。

20世紀初,科學技術飛速發展。電子技術的出現實現了傳播媒介的第二次革命。隨着錄音和無線廣播技術的發明,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入侵文化領域,催生出一種以工業生產方式製造文化產品的行業。科學技術和工業化改變了文化藝術作品傳播的機制,文化藝術作品能夠像工業生產那樣生產和發行,阿多諾等人對這種新的文化現象進行概括,形成了“文化工業”的概念。文化工業由阿多諾和霍克海默在《啓蒙時期辯證法》中提出的

文化工業概念及特徵

阿多諾將文化工業定義爲憑藉現代科技手段大規模地複製、傳播文化產品的娛樂工業體系,它產生於一些較發達的工業國家,是製作和傳播大衆文化的手段和載體,它以獨特的大衆宣傳媒介,如電影、電視、報刊雜誌等,操縱了非自發性的、物化的、虛假的文化,成爲束縛意識的工具、獨裁主義的幫兇,並以較以前更爲巧妙的方法即通過娛樂來欺騙大衆、奴役人,從而顯示了啓蒙向意識形態的倒退,進入大衆欺騙的階段。也就是說,文化工業通過工業化和商業化方式進行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生產、供應和傳播,是高度技術化的產物,是一種以市場爲導向的文化的批量生產,是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是控制大衆意識、維護資本主義統治的工具。在阿多諾看來,“大衆文化”的觀念是意識形態的,文化工業支配着的是一種非自然的、虛假的文化

在這種工業生產體系中生產出的文化產品,具備一切大批量生產和銷售的產品特點:商品性、標準性和批發性

文化工業的第一個特徵就是商品化。文化工業提供給大衆的是虛假的藝術。藝術表演的每一個動作、神情,表演者奏出的每一個音符、音調都受到嚴格的策劃;爲了獲得更多的市場佔有率,文化工業以迎合大衆爲己任,在文化產品的內容上竭力滿足大衆的審美需求,並受制於這一需求。

文化工業的第二個特徵是標準化。機械複製的文化產品目的是用來交換,缺乏真正的靈性和個性,主人翁的幽默、愛、內心感受,故事情節的曲折、離奇等都是被特殊的專業人員管理和操縱的,電影人物的表演都是商業玩弄的木偶戲曲。阿多諾沒有在藝術領域裏給電影列出一個位置,在他看來,電影根本就不配稱作藝術,在電影裏面,個性就沒有真正的實現過。

文化工業第三個特徵是技術化。文化工業的出現是現代科技迅速發展的產物。沒有現代科技手段,文化工業產品的大規模複製和傳播就不會成爲可能,也就不會實現文化的工業化。從印刷術、電影、電視、通訊衛星到現代電子技術,每一個媒體的誕生都將文化工業向前推進了一大步。這樣勢必造成對真正藝術的模擬、篡改,用數學公式、數字定理規劃藝術品,使藝術從屬於算術公式的邏輯,從而人的思維、語言、精神也逐漸從屬於技術製造的神話中。

guanu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