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据维基百科的解释,是指也称首次代币发售、区块链众筹,是用区块链把使用权和加密货币合二为一,来为开发、维护、交换相关产品或者服务的项目进行融资的方式。

2013年ICO横空出世,太师币拔得头筹。2016年后,ICO开始在全球流行。据中国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发布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仅2017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已完成65个ICO项目,融资规模折合人民币达26.16亿元,参与人次10.5万。

面对汹涌的ICO,2017年7月26日,金融之家曾发文《一张白皮书就能圈钱,ICO“行骗”也太容易了》,文中指出,“目前有不少ICO只是个圈钱的幌子。对行骗者来说,出个白皮书就能圈钱,门槛也太低,行骗也太容易了。那些跑路的P2P们,可能又搞了个ICO在等你。

ICO的风险之大,只有在其中沉浮的人才知道。大部分人只看到了几个月大赚几十倍的案例,却没有看到剩下99%创始团队圈钱跑路的。”时间过了1年,目前的ICO又是怎样一番景象?ICO是世纪骗局还是伟大创新?相信坚持认为是骗局的也不在少数,但指出其是伟大创新的也不乏其人。其实,这个世界很难用黑白来界定,ICO同样如此。ICO这个点子绝对是一个伟大创新,是一个天才的设计,也支持了一些区块链项目与社区的成长,但是,由于ICO缺乏监管,也成为了骗子的天堂。对区块链项目ICO,需要甄别对待。什么样的ICO项目是创新?什么样的ICO项目可能是骗局呢?

什么样的ICO项目是创新?

ICO的思想来源于IPO(首次公开募股),本质是通过发行与数字货币挂钩的代币来进行融资。当然,ICO还有其他重要的功能,比如聚人气,即凝聚扩大数字货币社群。目前市面上流行的主流数字货币以太坊,就是通过ICO进行的融资。2014年,Ethereum项目宣布ICO并募集了相当于1800万美元比特币资产,发行的ETH定价0.4美元/个。2018年7月,ETH稳定在450美元左右,翻了上千倍。当然,这些年通过ICO融资的区块链项目,最终项目完全失败,代币归零的也不在少数。2018年3月30日,全球知名的美国数字货币交易平台Bittrex在美国证监会监管的压力下,也发布公告并下架了82个币种,这意味着下架的82个币种均将成为归零币。

什么样的ICO项目是创新?奥利地著名经济学家熊比特指出,所谓创新,是对现有秩序的一种创造性破坏。当然,如果有这一点来评价ICO项目,目前敢谈得上创新的ICO项目还真不多。自2013年首次ICO以来,有不少ICO项目已经销声匿迹,也有一些项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比如,ETH、LTC、EOS等ICO项目。通过对这些成功项目的分析,大体上可以找到有价值的ICO项目的一些共同特性。

第一,具有清晰简洁的应用模型。

大都会资本创始人BMAN在清华经管学院一次演讲中分享了区块链的应用模型,并以此甄别投资项目。区块链应用模型中的五个必要条件是确认信息成本高、有意义的大规模共识、数据化上线、符合人性的经济学模型和网络效应。(1)项目的确认信息成本是否很高,如果项目确认信息成本较低,而区块链网络本身又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就没有必要使用区块链技术。

(2)项目应用是否有大规模共识,如果只是一个小众群体认同,没有必要使用区块链技术。

(3)应用新领域是否标准化或数据化,如果连数据都没有的话,建立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账本就没有意义。

(4)是否有可持续的经济激励模型,如果经济激励设置不符合基本的经济学常识,项目就难以持续。比如比特币的模型是区块链中最简洁的模型,同时又符合人性。比特币网络每10分钟诞生一个账本,网络上所有矿工参与争夺这个记账权,把这10分钟所有的交易打包在一个账本里面,形成区块。一旦争夺到区块的记账权,就可以获得12.5个比特币的奖励,所有区块链在一起,就变成区块链。

(5)而区块链的技术本身就是一个具备网络效应的技术,它的节点越多,网络技术本身的价值就越大。如果应用领域没有网络效应,那么就没有必要用区块链技术。这五点是判断项目ICO是否是一个创新项目的重要依据。

第二,研发团队具有强大的区块链技术背景。

一个颠覆性的区块链创新项目如果没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的支撑,很难想象能够走得长远。比如,以太坊的V神,EOS的BM,都是秉持建构去中心化世界的价值的技术大牛。有诸如此类的人才加盟,项目的成就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此,在甄别ICO项目时,一定要仔细研究其创始团队中的技术支撑力量。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对该项目研发团队进行简单的了解。对于专业投资者而言,一定会和团队成员进行沟通,详细了解项目的技术力量。其实,了解项目ICO的技术实力还有一些其他的方式,比如可以去Github上查询项目的开源代码,研究一些项目代码是否只是之前诸多ICO项目的简单翻版。当然,如果项目在Github上没有任何的开源代码,那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第三,项目团队能够解决行业中的痛点问题。

所有的项目无论路演是否天花乱坠,关键就看是否能够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有一些指标可以辅助判断项目是否具有解决行业问题的能力。比如,团队中是否具有行业管理、财务、运营等专业人才。作为区块链项目应用,如果要落地,除了要有技术团队外,还必须有熟悉这一行业的产品管理以及财务、运营等团队。项目的革新即来源于技术的进步,也来源于对行业痛点的精准把握,而这就需要项目团队成员中对从事的行业非常熟悉。颠覆性创新,往往来自行业内部。

总之,不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不以解决行业痛点问题为出发点,没有简单的区块链应用模型的ICO项目,就很难谈的上创新。

什么样的ICO是骗局?

随着2017年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等数字货币的疯狂,各种区块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生长,ICO全面流行。一点点子、一个白皮书、几张PPT,就开始了ICO的宣讲之路,并在交易所迅速上币。都说“币圈一日,人间一年”,一夜之前,各地冒出各种区块链项目,打着去中心化、密码学、区块链技术等幌子,其目的非常直接,就是ICO。于是乎,各种社区被创建,社区中群情激奋,生怕错过有史以来最大的创富机会。笔者特别纳闷,一夜之间,哪里冒出来那么多区块链技术人才,密码学技术人次。追踪了一些项目,发现很多的ICO项目就是骗局。如何甄别呢?

凡是没有具体服务支撑的ICO项目大多数是一个骗局。

比如,项目仅仅停留在理念上,PPT天花乱坠,实际上没有在应用领域有任何落地服务,基本就是骗局。举个栗子。比如,假设笔者要创建一家区块链头部媒体XYZ。如果XYZ仅有一个粗制滥造的网站,既没有区块链财经记者,也未建立采编机制,就属于典型的无具体服务支撑的ICO。但在现行的ICO大跃进下,通过搞定了不知名的交易所发行了XYZ币,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凡是没有区块链技术背景团队支撑,ICO项目大多数是骗局。

由于ICO项目大多通通过QQ群、微信群、telegram群等进行传播,各国政府对ICO态度不一,监管无法可依。ICO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圈钱最快的领域,在淘宝网上买个白皮书,炮制宣传的PPT,再搞定几个所谓的币圈、链圈大佬,找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交易所上币,就可以大肆炒作圈钱了。普通投资者在之前的币圈一些数字货币上百倍增长的诱惑下,在项目方忽悠下,疯狂入局的也不在少数。ICO 目前已成为继P2P之后庞氏骗局的最大风口的潜力。甚至有ICO项目为圈钱已经开始编造项目创始团队成员,一些知名的区块链技术专家“被创始人”了。也就是说,连骗子都知道,没有核心的区块链技术团队,ICO项目基本就是扯淡。

凡是不真实及时披露项目信息包含项目白皮书,定期发展及进度报告的,或者项目白皮书编制粗制滥造,有明显漏洞的,ICO项目大多数是骗局。

随着ICO暴富神话效应,传统庞氏骗局的“人才”已经在迅速向这个领域集结。依托笔者上面讲的几点,多多少少可以过滤掉一些明显的骗局项目。

中国政府对数字货币和ICO的态度

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对比特币的性质及监管方式进行了相关说明和规定。通知指出,比特币应当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2017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的出台,任何所谓的代币融资交易平台不得从事法定货币与代币、“虚拟货币”相互之间的兑换业务,不得买卖或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代币或“虚拟货币”,各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亦不得直接或间接为代币发行融资和“虚拟货币”提供账户开立、登记、交易、清算、结算等产品或服务。因此,在中国境内,比特币缺乏合法渠道与法定货币进行兑换及交易,对其作为网络虚拟财产的属性认定亦存在不确定性。

2018年1月12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防范变相ICO活动的风险提示》,指出一种名为“以矿机为核心发行虚拟数字资产”(IMO)的模式值得警惕,存在风险隐患。

3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2018年全国货币金银工作电视电话会上表示,2018年将从严加强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开展对各类虚拟货币的整顿清理。

2018年上半年,Facebook、Twitter和Google 均禁止了ICO 广告。7月24日,Facebook将Coinbase数字货币广告列入白名单。由于世界各国对ICO的态度迥然不同,而数字货币本身又难以被各国政府监管,2018年以来,虽然数字货币已经有较大跌幅,但据CoinDesk发布最新的区块链发展报告,全球ICO活动依然活跃,第一季度募集资金63亿美元。ICO,让人又爱又恨。

文章声明:本文为火星财经专栏作者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不代表火星财经观点。

本文来源: JackTon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