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壮观!无人机为修桥“穿针引线”,去贵州的高速有重大进展

指令发出后,牵引先导索(悬索桥第一根绳索)的无人机从赤水河贵州岸起飞,飞跃1200米的峡谷,约3分钟后到达四川岸……

8月12日上午,在四川和贵州两省交界处、古蔺至习水段高速公路赤水河特大桥建设现场,上演了无人机飞渡赤水“穿针引线”的一幕。

这是四川高速公路在赤水河上修建的第三座大桥,规模最为宏大,西连四川古蔺,东接贵州习水,横跨赤水天险,紧扼川黔咽喉。

大桥全长2009米,主跨1200米,主塔高243.5米,相当于80多层高楼,是世界上山区同类型钢桁梁悬索桥中第一高塔的峡谷大桥,是四川南向通道建设中川黔大通道上的关键门户。

▲赤水河大桥效果图

现场

无人机牵2000米绳索 9分钟飞越赤水河

悬索桥在河中没有桥墩,而是在两岸修建两座主墩索塔和两个锚碇。

赤水河大桥两座主塔分别屹立在四川岸和贵州岸,四周为喀斯特溶岩地貌峡谷,壮美如画。四川岸位于古蔺县太平镇,贵州岸位于习水县习酒镇。

该桥由四川路桥集团投资建设,于2017年上半年开工。2018年6月底,两岸高达两百多米的主墩索塔成功封顶。

作为支撑和受力,桥面将以悬索拉升。8月12日上午,赤水河大桥实施先导索过江,这第一根绳索的牵引至关重要。

此次先导索采用高强度高韧性的韩国丝,直径2mm、长2000米,由GPS自控导航式无人机携带。起飞指令一发出,飞手就操控无人机从贵州岸243.5米高的塔顶起飞,飞越1200米的赤水河峡谷,大约9分钟后,到达四川岸228.5米的主塔塔顶,将赤水河大桥两岸主墩索塔连为一体。

无人机牵引先导索成功过江,标志着赤水河大桥正式由下部施工转换为上部施工,大桥建设迎来了新的重要进展。

▲赤水河大桥四川岸索塔

后续

绣花功夫建便道1个半月架主缆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了解到,先导索过江完成后,依次将架设猫道(悬索桥临时施工便道)、主缆,吊装钢桁梁,合龙。

就连施工便道的建设也要拿出绣花的功夫,不能一蹴而就。要以这次牵引的先导索为基础,往复牵引、依次以小换大,先形成“猫道”主牵引系统。再进行“猫道”承重绳的架设,并进行调整、安装其他附属设施。最后,进行“猫道”的安装。

“猫道”架设完成后,进行主缆索股的架设,由“单线往复牵引系统”转换成“双线往复牵引系统”。338根主缆索股将历时一个半月,通过左右幅猫道由贵州岸向四川岸牵引,最终形成两根巨大主缆,作为赤水河大桥主桥钢桁梁的主要承重系统之一。

主缆架设完成后,将继续实施钢桁梁吊装及合龙。81片钢桁梁总重达13700多吨,单片最大重量可达255吨,将通过缆索吊装系统,依次被吊装至主缆的预定位置,最终实现全桥合龙。

意义

新增南向出川大通道加快对外开放

赤水河特大桥是古蔺至习水段高速公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其建设进展直接关系到该高速的建成通车。

该高速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有效降低区域物流成本,增强川南、黔北、渝西等地的经济联系,深化地区分工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赤水河大桥贵州岸索塔

更为重要的是,四川新增一条南向出川大通道,将促进成都—贵州(重庆)—珠三角、北部湾出海走廊的形成和完善,增强四川与东盟、南亚以及澳新等地区的经济联系,加快四川对外开放的步伐。

而赤水河特大桥,位于川黔交界的乌蒙山区和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的革命老区。高速公路建成后,将有力地带动红色旅游扶贫产业,为乌蒙连片山区深度扶贫工作的顺利推动注入强心剂。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严丹 摄影报道

实习编辑 陈怡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