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实习记者纪秋敏 南都记者吴斌

  8月10日,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起草《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发布。备受争议的是,该标准规定“三文鱼是鲑科鱼类的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银鲑、王鲑、红鲑、秋鲑、粉鲑等”,即把淡水虹鳟鱼也纳入了可生食三文鱼范围。据了解,团体标准由市场自主制定,不是强制性或推荐性的国家标准,也不是行业标准。同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还成立了三文鱼分会。

  团体标准一出,虹鳟到底是不是三文鱼,又再度引发争议。

  ① 虹鳟鱼是否属于三文鱼? 分类上虹鳟鱼属于鲑鳟鱼,美国FDA不允许标注虹鳟为三文鱼

  早在今年5月的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中,这件事就引起过一次风波。

  5月22日,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报道,青海省的龙羊峡水库,有我国目前海拔最高、最大的三文鱼养殖场,中国市场上三分之一的三文鱼都被青藏高原“承包”。报道一出,在舆论场上引起广泛热议。

  最新发布的《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的编制声明称,国外三文鱼供应商 Marine Harvest公司的三文鱼养殖手册(2018 年)中对三文鱼的定义中也表示,三文鱼是鲑科鱼类中某些种的通用名,包括大西洋鲑、鳟鱼等,养殖和野生捕捞以及来源于海水和淡水的也在定义范围内。鱼类和水产养殖分析公司 Kontali Analyze AS 在2007年全球主要三文鱼市场分析报告中,把养殖和野生的大西洋鲑、太平洋鲑、 鳟鱼和银鲑列为三文鱼产品。

  然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明文规定:“虹鳟”的学名是Oncorhynchus Mykiss,通用名为Rainbow Trout。在市场交易中,商品包装上不得标注“三文鱼”(Salmon)、“银红点鲑”(Silver Trout)、“美国红点鲑”(Brook Trout),因为这将对公众产生“误导”。

  从事多年水产贸易的水产专家樊旭兵向南都记者表示,虹鳟鱼从分类学上确实属于鲑鳟鱼类,是鲑形目鲑科下属的一个品种。所以从分类学的角度说,虹鳟鱼属于鲑鳟鱼。虹鳟鱼也是鲑鱼科的一种,属于大麻哈鱼属。

  但是在中国,三文鱼只是英文单词salmon的翻译, 通常消费者对三文鱼的理解是大西洋鲑鱼,而且主要是养殖的大西洋鲑鱼。“如果非要把虹鳟鱼说成三文鱼,从科学角度上说,不严谨。从消费者认知的角度,也跟消费者认知差的非常远,所以才会引起社会上这么大的反响和争议”樊旭兵说的。

  ② 淡水虹鳟鱼能生吃吗? 理论上任何鱼都可能存在寄生虫,但是不同鱼的品种,存在寄生虫的风险高低是不一样的

  央视财经报道之后,果壳网发表文章称,虹鳟不能生吃,淡水鱼也不能生吃,因为它们的体内可能携带着多种寄生虫,例如阔节裂头绦虫、肺吸虫、华支睾吸虫(俗称肝吸虫)、颚口线虫等等。生吃淡水水产或多或少都有被感染的风险。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陈舜胜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所有海水鱼和淡水鱼都有寄生虫的可能,但淡水鱼的寄生虫与人体的生长环境接近,生吃虹鳟的风险比海水三文鱼大。

  对于虹鳟鱼能不能生吃这个问题,樊旭兵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也说,理论上任何鱼都可能存在寄生虫,但是不同鱼的品种,存在寄生虫的风险高低是不一样的。“要证明这个鱼能不能生吃,不仅要证明这种鱼有没有寄生虫的风险,还要实实在在地证明卖的这些鱼是没有寄生虫的,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一个检验的制度。”

  在“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的编制说明中提到,目前三文鱼人工养殖模式全程控制了在其生长过程中的寄生虫感染途径, 其中养殖大西洋鲑的寄生虫感染风险可以忽略不计。

  说明还解释,通常较多的养殖鱼是在池塘中,具有较高的寄生虫感染风险。池塘底部与水体的物质交换慢,淤泥层中较多螺类、浮游动物等生长,形成了适宜于寄生虫繁殖的场所。而三文鱼养殖方式是水泥流水池和网箱,所养殖鱼不与土层接触。 养殖水流交换量也大,有些采用网箱养殖,螺类等是无法生存的。此外养殖水温较低,降低了浮游动植物的生长量,切断了寄生虫的宿主来源。

  此外,加上养殖过程中采用的饲料也是经过高温处理的,消除了饲料中携带寄生虫的隐患,阻断 了寄生虫通过食物链传播的途径。因此对于养殖鲑鳟鱼来说,“寄生虫感染风险是非常低的。”

  樊旭兵以国外的三文鱼为例,挪威、苏格兰、智利的三文鱼出口中国之前,都经过当地的检验检疫机构检验,证明没有寄生虫才可以出口。然而中国的虹鳟鱼行业没有一套正规的检验系统,“如果中国养殖虹鳟鱼的企业,也能做到每批次虹鳟鱼在上市之前都做检验,证明这一批产品中是没有寄生虫的,那不比什么标准都更让消费者放心吗?”樊旭兵说。

  ③ 标准制定靠谱吗? 标准制定只用了一个多月 征求意见仅不到4天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的编制说明称,今年 5 月底的“国产三文鱼”事件,引起了广大消费者对国内三文鱼寄生虫问题的担忧,不仅对产业和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为解决生食三文鱼产品缺乏标准监管和约束的窘况,也为了进一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与十三家单位承担此项目的起草制定工作。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从制定到发布只用了一个多月。《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的编制声明介绍:

  2018 年 7 月 1 日,起草小组根据国内目前生食三文鱼产品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始编制标准并收集了国内外关于三文鱼的相关检测指标、国际法典等资料进行分析。来自不同科研院所的专家和不同企业的技术人员从科学上和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中对生食三文鱼的各项指标提出了意见。针对这些意见,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进行整理。

  7月19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组织各起草单位在上海召开标准讨论会,形成了《生食三文鱼》标准(征求意见稿)和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之后征求行业内意见进行修改并进行专家函审,根据函审意见,形成报批稿和编制说明等材料。

  8月1日,组织专家进行了标准函审工作,起草组修改完成了《生食三文鱼》标准(报批稿)、编制说明(报批稿)和审定意见等报批材料并提交秘书处。

  8月6日,《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向社会公示,截至日期是8月9日。

  8月10日,《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此次参与团体标准的起草单位也包括了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即在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中因养殖“高原淡水三文鱼”而出镜的公司。

  ④ 出台标准之后怎么办? “生产的时候标了,但是到餐馆里面餐馆会标吗?下游的产品企业能负责吗?协会能负责吗?”

  根据2017年12月15日印发《团体标准管理规定(试行)》,团体标准不是强制性或推荐性的国家标准,也不是行业标准。团体标准是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为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的标准。团体标准由本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团体的规定供社会自愿采用。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食品安全博士钟凯认为,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制定团体标准是可以的,但是这个标准的性质是行业协会制定的,标准约束的范围是参与制定标准的企业,对于其他的企业没有约束力,关键是公众是否了解这个标准的性质。

  钟凯还表示,标准里写了要标注种名,标的时候应该是三文鱼(虹鳟)或者三文鱼(大西洋鲑),“这样标的话本身是不存在太多问题的。”但这样标注可能会引申出另一个问题,消费者是否知道要去看标签,谁去告诉消费者需要去看标签,这种消费者教育由谁来做。消费者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这个标准也会产生误导。

  标准出来后,行业协会与企业是否能保证上下游供给商都遵循这个标准也是一个问题。“生产的时候标了,但是到餐馆里面餐馆会标吗?下游的产品企业能负责吗?协会能负责吗?”

  樊旭兵则表示,团体标准不是国家标准,也不是行业标准,不具有强制力。“不是说团体标准定出来,其他企业就都会遵守这个标准,市场和消费者就会认可这个标准。这个标准的作用有多大目前还不确定。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虹鳟鱼出厂和上市之前的检验制度,特别是针对寄生虫的检验制度,让公众放心。虽然这个标准中,确实有关于虹鳟鱼检验规则的条款,但这些条款只有在实践中得到严格执行,并取得消费者的信任之后,才可能消除消费者对虹鳟鱼寄生虫的担心。而这些都需要通过时间来验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