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8日至9日,由江蘇省蘇商發展促進會主辦的“2018 (第六屆)蘇商大會暨首屆蘇商全面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寧舉行。以“四十而礪——改革者的再破再立”爲主題,旨在總結江蘇改革開放40年的經驗、碰撞改革再出發的智慧,爲蘇商邁向新徵程支招,爲江蘇高質量發展集聚動能。

會上,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走上蘇商大會“名家講壇”開講令人驚訝的是,李稻葵教授“套近乎”有一套!上來就表示自己也是蘇商後代,因爲他的母親是南京人,外公民國時期就在南京長江路9號搞房地產開發。從這個話題開始,他切入國運跟商運的關係,從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和演繹談起,講起中國經濟的發展現狀、中美貿易摩擦可能的走向等大家最爲關注的問題。

他也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爲江蘇實業經營開出“藥方”:建設好供應鏈,立足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在堅守自己的文化基因、產業特色的同時,去調整和發展。

以下是李稻葵在會上的演講節選,略有刪減: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來到美麗的南京,跟大家談一些我個人的想法。

今天我主要講三個話題:第一個話題,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的運行狀況;第二,如何看待中美貿易摩擦;第三,江蘇的企業家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出調整。

1

中國經濟處於轉型升級的正軌

我的觀點是,中國經濟現在是走上了一個轉型升級的正軌,總體上處在一個向上發力的正確方向。爲什麼這麼說?

第一,中國現在統一的大市場正在形成。

對中國經濟而言,這是我們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的依據。

我剛從安徽調研過來,離咱們南京近得很。而南京離無錫的距離還超過南京與安徽的邊界,安徽的人均GDP是江蘇的1/2,江蘇人均GDP是正數第一。這說明以前我們這個大市場統一的不夠,現在正在逐步統一,而有大市場之後企業才能做大。

第二,中國整體而言,技術和產業正在升級。

我給大家講一個客觀的數據,中國一年有700萬大學畢業生,120萬是工科畢業生。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已經連續兩年把清華大學的工科排到MIT前面,列爲第一。

去年12月,MIT學院的校董來清華,他們說這是MIT成立170年以來,第一次在美國之外開董事會,說要好好研究爲什麼清華大學的工科教育在很多方面超過MIT。我認爲這是因爲中國的工科教育,大量課程是真正工科技術,包括車鉗洗刨焊等。

這樣培養出的120萬的工科畢業生,是咱們技術創新的底氣。

第三,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在起步。

雖然還需要改革創新,但總體上講,中國已經探索出處理市場與經濟的基本觀念,政府與市場關係的基本路數。當然這個任務並沒有完成,還要繼續改革,尤其是國有企業必須繼續改革。

我剛從安徽回來,碰到一個傳統行業的地方國企,做得非常棒。它15年前成功的改制,49%的股份屬於內部職工通過某種方式持股,51%是國家持股,還是國企。自從這個改革以後,資產上升了300倍,這種改革是好的改革。

好的國企改革的方法就是一定要按照既有的方針進行混合所有制,按照市場原則去聘用高管等去發展。

2

去產能後經濟在回暖

當前中國經濟是怎樣的狀況?從2016年第三季度開始,下半年我們開始往上行了,但是爲什麼上半年出了點問題?是因爲很多具體政策調整的方向不對。

來看中國經濟的各種指標,今年的上半年,只要是跟政府關係不太密切的經濟自發的一些指標都還不錯,包括民間投資增長速度,全國是8%

不過今年上半年,就全國而言,經濟自身的增長速度是回暖的。

我注意到馬省長剛纔講的重要數據,江蘇省民營經濟上半年繳的稅,同比上升20%以上。當然,這個數字需要一分爲二,一方面說明大家稅負太重,另一方面,也是經濟在回暖的一個表現。

稅收是順週期的,我們經濟學講:經濟好,一分稅收漲兩分;經濟差一分,稅收降兩分。

爲什麼今年下半年開始經濟在回暖,停止了12—16年開始的經濟下滑呢?原因很簡單,12—16年,各行各業,尤其民營經濟在去產能。去產能導致連續52個月是負增長,負增長的工業指數,使價格下降,倒逼很多不好的企業退出。所以連續52個月的去產能,廣義上講,使得經濟開始回暖。

但爲什麼上半年企業界朋友感覺過得不好呢?原因在於政府在落實中央大的方針上面,我覺得不到位。大的方針:三個精準、三大攻堅戰沒問題,但是落實得太粗放,太一刀切。

兩件事。

第一,財政上,上半年政策不是積極的。

中央說要施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但上半年實際是收縮性的財政政策。爲什麼這麼講?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上升12%,財政支出只增加了8%

而且中央的財政支出,往往是以撥代支。比如錢撥給清華大學了,還沒有用呢就算支出。所以上半年,國家的財政性存款跟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7千億。而本來中央是安排了2.3萬億的財政赤字。但上半年不搞赤字,還搞盈餘,尤其是對基礎設施建設有直接影響。

第二個原因在於去槓桿的方式。

中央提出要結構性去槓桿,這個方針非常正確。因爲中國經濟的問題不是說整體槓桿率太高,是槓桿的結構不對。

中國整體槓桿不算高,整體債務加銀行貸款,佔GDP260%,這個跟美國幾乎是一模一樣,日本的債務水平,國債加地方債/GDP,槓桿率是350%。但是問題在於結構。

中央一年前提出要結構性去槓桿,把不良債務幹掉。可是,今年上半年銀保監,一刀切,發了100多個文件,要嚴控總體社會融資總額。

今年上半年,下降了2.3萬億的社會融資總額,其中主要是信託、銀行的委託貸款。所以有上市公司去搞質押。這相當於一個有癌細胞的病人,他要通過節衣縮食的方式去除癌細胞,你應該是靶向治療,把癌細胞去掉,而不是節衣縮食,減少喫飯。

這個勁使反了,我認爲應該保持宏觀金融的適當寬鬆。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傾向於認爲,現在的股市是至暗時刻,最低點了。當然股市的事咱不敢隨便講,太複雜,我只是從這個因素講中國上半年的經濟形勢。

3

中美貿易摩擦

第二個話題,中美貿易摩擦怎麼看。

首先我講一個觀點,中美這場貿易的爭鬥、摩擦,根本原因是中美雙方各自都發生了深刻的國內政治、社會、經濟的變化,因此關係要重新調整。

美國發生什麼變化?美國並不是鐵板一塊,特朗普代表的是草根和傳統的美國。這個草根和傳統的美國的想法是我們美國是信奉基督教、新教的,我們是光榮偉大的,我們是孤立的,我們憑什麼要維持當前的國際秩序……

這是傳統的美國,是1602年新教徒到了美國以後逐步形成的傳統的意識形態,我稱之爲霸道

另一個美國我們熟悉,是精英的美國。基辛格、奧巴馬、小布什、老布什,這一部分美國人是戰後興起的。1945年之後,他們統治美國,這部分是王道的美國。王道部分的美國人有使命感,要代表上帝去管理世界,把世界秩序搞好以後,我們是王,我們就收益了。

現在是傳統的美國、特朗普代表的美國和精英的美國在打仗,它價值觀念很不一樣,但是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矛頭針對中國,這兩者達成了一個高度統一的點就是都對中國不滿意。這是美國的變化。

中國也變了,十九大報告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分兩步走,到2035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2050年成爲社會主義強國。

這個報告,全世界都看得很清楚,可比《厲害了,我的國》厲害多了。我們實事求是,十八大以後更加明確中國發展道路,讓美國人害怕了。這是雙方都發生變化,這才產生了中美關係的矛盾。

用總書記最近的一句話講再恰當不過:

這是我們中國作爲一個強國,必須邁過去的坎,早不來晚來,必須要邁過這個坎,必須邁過去。

第二個觀點,最壞是什麼情況?

用底線思維來看,中美關係如果弄不好,最壞是什麼情況?我個人認爲,最壞無非是美國人對我們所有產品加20%的關稅,可能對我們的留學生簽證有一定的限制,可能對中國的企業去美國併購企業要嚴格審查。

所以最壞的可能,無非是加關稅,對我們的科技交流,企業併購產生影響。但最壞也不會變成美國和蘇聯的關係,不會一刀兩斷,不會徹底把大家跟美國的供應鏈徹底打斷。

爲什麼不會?我給大家講基本道理。

首先,根本上講,特朗普所要的和中國所要的有一定的互補性

具體一點,特朗普無非是要從國際責任裏退出,他不想搞巴黎協議、WTO、北約了,而我們想幹的是增加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比如一帶一路、亞投行,有一定的互補性。

再有一條,美國在中國的利益太大。最近有篇英國人寫的文章,他發現美國大企業在中國的業務量以及獲得的利潤,除以他整個的業務量和整個的利潤,超過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這是美國大企業在中國的利益,甚至於超過了中國經濟的自身的重要性。

所以我想說,中國跟美國的關係,再好也不會像美日關係,不可能成爲盟友,但最壞也不是美蘇關係,因爲利益交融太多。

我相信,下半年,11月以後,中美之間會有比較認真的談判。爲什麼是11月以後?11月6日美國總統競選,11月6日是11月第一個星期二。競選之後特朗普才願意跟我們談,競選之前不能跟我們談的,中國跟美國白宮達成任何協議,都會被特朗普的競爭對手仔細分析,認爲特朗普賣國了,是美奸。

他現在最佳的策略就是擺出強硬的樣子,要跟我們打仗,然後說中國低頭了。行吧,我們讓你一下。

告訴大家,特朗普本人並不是對中國最糟的,而且坦率地講,特朗普對中國在具體某一些問題上還可以,中興通訊的問題要不是特朗普去幫忙,還會更糟。而且特朗普跟習主席個人關係還不錯。每次都說,習主席跟我是好朋友,我們一定能夠把問題解決了。

中美貿易摩擦最有可能的結果是什麼?我最近跟一個非常著名的專門報道中美貿易關係的美國記者交流,他可以說是全球兩個最瞭解美國貿易談判的記者之一。

我認爲,有可能是這麼一個情況:美國人會持續地、長期地對我們施加大概2000多億的產品加關稅。

什麼產品?是可替代產品。就是江蘇企業生產的,德國也生產,美國給加關稅,通過這個方式,希望轉移一部分的需求到德國去。但是不太可能出現對所有5千多億的對美國出口的產品加關稅,因爲美國內部受不了。

所以最有可能的是對一部分加關稅,對我們進行審查、收緊簽證,最有可能是放高調門。不怕,咱們好好應對,加快國內改革。

4

對江蘇企業的三點建議

最後我個人對江蘇企業,有一些粗淺的建議,僅供參考。

第一,要認真建設供應鏈,認真研究上下游。

企業需要了解自己真正的最終的需求者是誰?是德國、東南亞、還是美國等。如果你同意我之前的分析,真是20%的關稅對部分產品永遠保持下去的話,對你的企業是什麼影響?國際上,跟你相關的產業鏈會怎麼變化?所以我建議,根據你企業的實際情況,做研究、做好應對的準備。

第二,腦子裏要有兩個市場。

一個是全球市場,另一個是國內正在形成的統一大市場。不要忘記國內的產業整體在升級,企業遇到問題,原料在國際上供應買不到了,你可以嘗試在國內買。在自主創新的基礎上,可以多找一些國內的企業來部分替代國外的企業。

第三,跟江蘇密切相關。

我傾向於認爲江蘇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稟賦,就像自然資源一樣,文化。蘇商有自己的文化,我的觀察是精細務實。借用江陰企業家的一句話:我們不怕喫苦,不怕喫虧,多做一點點。

所以緊緊抓住你的主業,做精、做強,轉型不等於轉行。江蘇的經濟像德國的經濟,德國沒有亞馬遜,也沒有谷歌,也沒有強大的互聯網經濟,但是德國經濟依舊堅如磐石。

德國在世界經濟中屬於搞實體經濟的,江蘇就像中國的德國。在每一個行業裏面越做越深、越做越強、越做越精。不管世界怎麼變化,總有不變的基礎需求。

比如未來無人駕駛發展,還是離不開減振系統,離不開輪轂,離不開輪胎,離不開剎車,離不開傳感器,離不開我的噴漆,這是咱們蘇商立於不敗之地的底氣。

每一個企業家,每一組企業家,包括蘇商,都有自己的命,你的命就是你的性格,就是你傳統的基因。你不能把自己的東西丟了,堅定不移,按照自己的基因,按照自己的精神,去調整、發展。有了這一條,我堅信,堅定不移地相信,整個江蘇經濟會立於不敗之地,會隨着整個世界經濟的調整、產業鏈的調整、中國經濟的轉型而不斷地前進,謝謝各位!

大會現場,李教授接受了蘇商全媒體的獨家專訪,以下爲採訪摘要——

蘇商全媒體:7月7日,您在 2018APEC工商領導人中國論壇上說,目前的中美貿易摩擦,是美國的“更年期”撞上了中國的“青春期”。美國才200多年曆史,爲什麼您說它是“更年期”?中國有5000年曆史,爲什麼說是“青春期”?

李稻葵:對,我是這麼認爲的。美國社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從過去的“王者”變成了“霸者”,從“王道”變成了“霸道”,所以它是“更年期”;中國雖然有5000年曆史,但是我們是不斷地更新的,就像民諺說“貓有九條命”,我們歷經不斷的復興、不斷的鳳凰涅槃,現在正進入一個國運上升的大週期,從這個意義上講是“青春期”

蘇商全媒體:您認爲當前的中美貿易摩擦是一場貿易戰嗎?

李稻葵:美國人是想把這作爲一場戰爭,但是戰爭需要雙方能打得起來,我們中國還是堅定不移地堅持不僅維護中方利益,還要維護全球利益,所以我們不想變成一場大戰爭,還是希望通過外交手段,以協商的方式加以化解。

蘇商全媒體:對於中國在這場摩擦或戰爭中表現出的民族性,您怎麼看待?

李稻葵:中國不是鐵板一塊,我們有很正常的、很健康的、不同的觀點,但是我相信不同的觀點最終都應該統一爲一種一致對外的、積極務實的、同時也是堅定信心的一種民族意志,能夠合理地、比較完美地解決好這個問題。這也是我們民族復興必須邁過的一個坎兒。

蘇商全媒體:您曾表示,從短期來看,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衝擊中國是可承受的,您作出這一判斷的依據是什麼?

李稻葵:出口產生20%的關稅,對我們GDP的影響大概是0.3個百分點。這個預測跟大家業內的預測都差不多。在這一點上我們不是少數派,我們是多數派。我們有大報告:如果美國對中國全面加稅,中國維持不變,那麼美國對中國出口產品的關稅將從平均3%左右提升到25%,這將拖累中國GDP增速0.4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如果中國也對美國全面加徵25%的報復性關稅,這最終會拖累中國GDP增速0.34個百分點。所以,從短期來看,貿易摩擦帶來的衝擊中國是可承受的。

蘇商全媒體:您如何看待這種短期衝擊在互聯網領域的體現?

李稻葵:對互聯網短期的影響應該說不如個別人說的那麼大。有個別人說美國會把根服務器給我們幹掉,我不認爲美國會這麼幹。如果這麼幹的話,美國自己在中國投資的企業都會跟着倒黴。因爲畢竟美國現在還是大局的一個做局者,這相當於咱們是一個大宴會,美國總的來講是盟主,如果這麼幹,就等於把桌子給推翻了,把我們當成伊朗了,跟我們打仗了,那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是逼着我們自己另玩一套了,這個遊戲它就不想玩了。美國爲什麼不敢違約?因爲我們有1.1萬億的美國國債券,它不敢違約,不敢說我不認賬了,不敢說我沒收了。它如果沒收的話,那麼其他國家以及我們自己,就再也不會去買它的國債券了。美國把這個遊戲就玩沒了,它不敢,所以對互聯網的影響沒有那麼大。

我倒是覺得有一個正面的影響,就是會讓我們反思,我們應該怎麼進一步去改革,去促進我們的開放,會讓我們國內少數的對開放有顧慮的人,能夠想通,逼着我們必須要開放。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是有利的。

蘇商全媒體:您認爲中美貿易摩擦對金融行業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李稻葵:對於金融是另一碼事。金融最大的風險在於如果我們的政策不調整,我們還會有資金外流,匯率還會再往下貶,這個是個風險,這個風險必須要牢牢控制住。現在看起來下半年正在調整,如果下半年股市能夠穩住,利率能夠降下來,這個能夠控制住。

蘇商全媒體:李老師半年前說過,如果您有100萬,會選擇持幣觀望,對嗎?那麼到現在爲止半年過去了,您那個“觀望中的100萬”準備怎麼處理?

李稻葵:我可以坦誠地說,我會關注一些價值被遠遠低估的上市公司。我說這話絕對是負責任的,我自己也是這麼操作的,很多江蘇的上市公司真的價值被遠遠低估了,我正在關注這個事兒。

(以上內容根據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