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盛夏如同火炉上炙烤的豚肉,无论是走到哪里都是感觉到热。原本有些发热的路由器更是烧得烫手,除了人在室内会开空调之外,其他时间基本在平均气温35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下熬过,还好低功耗的路由器和NAS都挺了过来,有些麻烦的是NAS中一个存储盘挂了。NAS用的是老旧的电脑机箱DIY拼制,功能和结构上有所欠缺,对于像我这样要求不高的用户来说还是能够满足的。

硬盘有价,数据无价。没有备份数据设置,一旦硬盘挂了,许多重要的文档和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就没了,绝对算得上是一场血淋漓的教训。第一时间取出硬盘,寻找解决方法。好在最近收到了智能帮免费众测的orico透明系列套装,包含了2.5英寸、3.5英寸的移动硬盘盒及硬盘座还有USB HUB桌面集线器。4个设备可以同时接上电脑,随时查看多个硬盘文件状态。

简洁明了的硬纸盒包装,正面都标刻有产品结构立体形象,左上角为ORICO产品品牌及名称,用英文标识显得有些洋气。左下角为产品特性,右上角标有PICC全球保险保障。包装背面标注有厂商地址及二维码信息。侧面产品带有EASY YOUR PC产品标语及ORICO官方网址。

先来看看3.5英寸硬盘座,可以直接将硬盘插进取出,操作十分便捷。包装内部同样精简,采用透明纸贴附在产品表面保护,并带有12V/2A的电源适配器,Type-C USB数据传输线,产品使用说明书。

撕开表面的贴膜,全透明的外壳将内部电路完全展现,正面中间偏上位置标刻有ORICO Logo,顶部衔接处采用弧度弯曲过渡,圆润光滑不割手。底部平整并在两侧设计防滑垫,同时隐藏四周边角固定的螺丝孔位。背面是接口位置,分别是Type-C接口、电源接口和按键开关。顶部位置凹槽为3.5寸SATA硬盘接口,也可以插入SSD或是2.5寸SATA硬盘,没有防尘设计,长期放在桌面上也是比较容易吃灰的。

透明的外壳,一眼就能看到内置的黑色PCB板及上面的电子元件,排线分布均匀,焊点饱满到位。在主控芯片的选择上,ORICO采用威盛VL716-Q4解决方案,USB 3.1 Gen 2转SATA桥接芯片,拥有USB-IF协会USB-C产品认证,支持UASP传输协议,理论速率最高可达到6Gbps,最大支持8TB的硬盘。记得包装正面标有最高速率5Gbps,实际速率能够有多快,当然和硬盘也是有关系,下面让我们一探究竟。

将硬盘对准,直接插入其中接口,安装后比较稳固,左右位置还留有些空隙位置,如果不用手去掰动,基本上都是保持垂直竖立的状态。通电并接上数据线,可以看到PCB板上带有蓝色指示灯,数据读取时带有闪烁效果。

由于NAS用格式是EXT4,在Windows下不方便读取,但还是能够识别到。用HD Tune Pro基准测试,读取速度还算是比较正常,平均速率在100MB/s左右,数据写入方面有些异常,平均速率在30MB/s左右,当前待映射扇区存在异常情况,也导致了在NAS中无法写入的原因。还在还能读取其中的数据,再格式化看能不能怎么去修复其中损毁的扇区。

言归正传,要查看硬盘盒的速率还是得换块硬盘。电脑里面还有一块1T的硬盘和500G的硬盘,1T的硬盘是电脑的系统盘,拔了也没法继续测试,只能拔500G的那块。一看上面的标签,有点吓到我了,居然是2011年以前老电脑的硬盘,硬着头皮插下去试试。这块希捷硬盘有些薄,厚度只有红盘的3/4,一上电立即就可以读取到硬盘数据。用ATTO Disk Benchmark测试,令我惊喜的是,写入速率基本在120MB/s以上,读取速率在140MB/s以上,虽然有些浮动不稳定,毕竟是老硬盘,这速率也算是比较乐观的。

硬盘盒对于我来说,使用频率会比较低,硬盘多数时间还是安置在机箱内或是当做移动硬盘使用。再看看3.5寸移动硬盘盒,采用全包裹设计,整体拿在手中显得有点大。采用免工具可拆卸设计,用手按住上置面板,用力下滑,就可以打开硬盘盒,可以看到两侧边缘带有几个卡扣,可以牢固地卡住凸起部分。硬盘盒盖子部分采用全透明设计,中间底部标刻有ORICO Logo,背面盖子设计有两条半透明条,伴有轻微的磨砂手质感。

移动硬盘盒两侧为半透明的磨砂设计,其中一侧为电路板接口,分别为电源适配器、Type-C及电源开关,并带有轻微的凹陷设计。另一侧带有海绵缓冲垫,保证硬盘在其中在携带移动时不会频繁摇晃损伤。有些遗憾的是,在装入红盘硬盘时,底部的海绵垫质地较硬,总是将一侧顶起,导致右侧底部突起一毫米,右侧边的滑动也会比左边松动一些,换成比较薄的希捷硬盘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移动硬盘盒的PCB板虽然小,但电子元件分布细密。大致和硬盘座对比了一下,各部件没有少,同样采用威盛VL716-Q4主控芯片及解决方案,结构上反而多了两个贴片铝电解电容VT220UF16V,内部电路大部分也是大同小异。在外包装标注上,移动硬盘的传输速率最高为10Gbps,是硬盘座的两倍,也比较符合Type-C接口的性能。介于手头上都是老硬盘较多,测速也打不到极限,但这也是为以后淘汰的高速硬盘做准备。

手头上有一个TOSHIBA 2.5寸移动硬盘盒,采用MINI USB2.0接口,时常供电不足不能启动就足够让我抓狂的了。ORICO 2.5寸硬盘盒拿到手,立马将原先的硬盘盒拆解了,换上了新装。免工具安装十分便捷,但同样需要吐槽的是,在将接口对准插入之后,硬盘盒内设计的卡扣居然顶住了硬盘,有两三毫米间的差距,需要用蛮力往下按才行,这也让左右两侧有些许隆起。这样一来,上方的盖子也需要用点力气才能搓过去。不知道是不是这个2.5寸的硬盘结构比较特殊,但我还是认为产品经理没有考虑到这种兼容的情况。

ORICO 2.5寸硬盘盒像似3.5寸硬盘盒的浓缩版,PCB板少了电源接口和开关,显得更为精巧便携。同样采用威盛VL716-Q4主控芯片及解决方案,少了供电电源,贴片铝电解电容换成了RVT 47U16V。接上电脑测速,读写速率基本一致,都在60MB/S以下,跟随我多年的老硬盘,速率还算是比较合理。

随着数码设备数量的增加,电脑的前置面板很快就被插满了,由于机箱的庞大,后背主板又不便反复移动。偶尔插个U盘还需要拔掉其他的USB设备,这就需要HUB集线器来帮忙。ORICO USB3.0 HUB小巧玲珑,全透明的外壳透视黑色的PCB电路板,4个蓝色的USB3.0接口点缀其中,更是格外显眼。

各个接口分布均匀,相互之间的距离适中,即使插满也不会互相影响。ORICO集线器正面带有Logo标识,背面双接口设计,其中一个是Micro USB,另一个是一个Type-B接口,配件中只带有40厘米长的Type-B线材。底部带有白色防滑垫,并且将四角的螺丝口隐藏起来。上电之后,背面蓝色的LED灯亮起,在黑暗的环境下,显得神秘而又惊艳。

简单测试下传输速度,用几年前的金士顿U盘,将HUB集线器接到电脑背面主板USB3.0接口,测试传输速度低的可怜,读取速率不超过25MB/S,写入速率在15MB/S左右,同样还是U盘问题,用U盘直接接电脑测速数据也是基本一致的。HUB集线器不仅可以用作电脑USB接口拓展,在USB接口不多的笔记本上更能大显身手,还可以用作电视盒子/电视接口使用。

透明的外壳,看清电路中的每一个细节,更像是可以看到数据在其中传输。搭配黑色PCB板不仅更为抢眼,同时也带有满满的科技感。美好的东西也是很容易弄脏了,透明塑料材质经常在手里把玩,没几下就会沾上指纹,汗手更会有油油的感觉,像是玩了很久的手机屏幕,也经常占有手指指纹,需要时常做下清洁工作。

【想要发掘更多好玩的产品、更多有趣的生活方式,分享更多生活的点点滴滴,快来智能帮一起玩转起来https://www.iznb.cn/ 】

【首发于智能帮,源链接是https://www.iznb.cn/article/33915】

在两周多的试用时间里,我特别喜欢ORICO HUB集线器及ORICO 2.5寸硬盘盒。因为我都随身携带着,小巧玲珑轻薄便携,在背包中不占多少又是办公小助手。硬盘座放置在桌面上还是比较合适,可以轮着快速换插硬盘,提高数据查看的速度,同时提高桌面颜值。3.5寸移动硬盘盒可以全密封保护硬盘,3.5寸硬盘本身就比较重,不便于携带,所以存储备份了一些重要无价的数据资料,以备不时之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