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性格与父母的言传身教以及家庭环境有着绝对的关联,不同的成长环境,会养育出不同性格的孩子。在童年时没有感受到父母正确关爱和陪伴成长的孩子,往往在童年就会表现的怯懦、胆小、没有安全感。这些性格上的缺憾,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就会逐渐演变成更严重的心理疾病——自卑!

据统计,孩子性格上的自卑,与这6种父母错误的养育方式有着极大的关系:

1.用错误的关爱方式剥夺孩子探索周边世界的天性的家长:

孩子从能够蹒跚学步开始,就对周边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看一看,动一动。往往父母们从孩子安全的角度,会采取错误的限制孩子活动的空间等方式,使孩子失去了第一个锻炼和探索的黄金阶段。而不是陪伴在旁,时刻呵护。

当孩子再长大一些,很多父母更是对孩子“关爱有加”从吃饭、穿衣服、叠被子、整理小书包到户外与小朋友玩耍,事事包办、处处限制。导致孩子自理能

2.习惯用否定的方式指正孩子,而不是以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的家长:

孩子的天性是喜欢肯定和鼓励,如果父母总是以家长自居,对孩子所做的事情总是不满意,采取“这样做不对,应该……才对”的方式,或者用肯定别的孩子来否定自己的孩子的方式,孩子就会在这种否定和比较中逐渐丧失自信,认为自己就是不如别人。长此以往越来越自卑,对自己失去希望,从而表现会越来越差。

3.习惯于对孩子发号施令,抵触与孩子平等沟通的家长:

在家庭中强势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成为弱势的一方,长此以往,会使孩子习惯于听从别人的指令,丧失沟通交流以及自己判断和决断的能力。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变成只会顺从和依赖别人的“木头人”

4.对孩子太过苛责的家长:

对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是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现实心理体现。这种心理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在孩子无法达到自己期望时,不是鼓励和肯定,而是对孩子表露出失望和否定的情绪。对孩子来说,就会失去自信和动力,觉得自己无能。

孩子本该有个幸福的童年,无忧快乐的成长。而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常常会无缘无故的郁郁寡欢,情绪低落,不敢和别人打交道。他们感觉自己不够好,不配跟其他的孩子做朋友,自闭、内敛,躲在角落羡慕别人。

5.对孩子“哭穷”的父母:

父母对孩子“哭穷”,往往并不是家庭真的不宽裕,而是想用这种方式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优良品格。这种做法不仅无法达到父母的目的,还会使孩子认为自己家庭不如别人家庭而产生自卑心理。

即使看到想玩的玩具,或者想吃,也不敢告诉我的父母,担心父母会说他们是奢侈的。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地,什么样的土地就会长出什么样的小苗,家庭的氛围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

相反,氛围良好的家庭环境将使孩子身心得到更好的成长条件。

6.经常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的父母:

如果孩子在妈妈和爸爸的暴力语言环境下长大,那么他会变得越来越胆小,因为担心他会做错事导致父母责骂。

他们变得不会说话,喜欢独处、不沉默寡言、长此以往,自卑就会在孩子的心中根深蒂固。

我们经常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副本,这足以看出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如何深远影响孩子的生活。如果父母是充满积极的能量,乐观的人,孩子的性格就不会懦弱自卑;如果父母天天抱怨生活和对周围人的不满,那么孩子也会用一种消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世界和人生。

父母特定的养育方式和家庭环境将培养具有不同个性的孩子。这六种家庭容易导致孩子的自卑感。希望你和我不是这样的父母。愿我们的孩子永远阳光灿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