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设计作品《夏木塘之舞》

新华社南昌8月16日电(记者范帆、田耘)这是王旨选第一次来到江西的农村,黄墙灰瓦的农宅、飞檐翘角的祠堂、细纹密布的青石板……在这个名为“夏木塘”的村子里待了半个月后,村里的田园风光开始让他流连忘返。

这位来自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大四学生之所以和夏木塘村结缘,是因为他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这个诗情画意的村庄注入一些现代设计的元素。

近日,一场高校建造大赛在江西省万安县枧头镇的夏木塘村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美国雪城大学等国内外21所高校的建筑系师生,带着团队成员反复打磨的设计方案,分别对村里的一些公共场所和公共景观进行在地建造,探索如何通过设计的力量来进一步激发乡村的活力。

用竹子搭建成的几何建筑、卯榫结构的观景台、椭圆形的乡村露天小剧场……这些看上去颇具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建筑景观,如今已经点缀在夏木塘村的各个角落,为这个传统村落“装点”了不少趣味。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学生在建造大赛现场

“现在很多地方建设新农村都停留在‘涂脂抹粉’和复制城市景观的阶段,掩盖了乡村文化的多样性,我们希望通过设计来重新挖掘乡村的文化内涵,为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许蓁说。

天津大学的参赛方案名为“夏木塘之舞”,方案的灵感来源于夏木塘村的一棵百年樟树。“夏木塘村的集体记忆离不开这棵古樟,当地村民们告诉我们,过去大家总是喜欢围坐在古树底下纳凉闲聊。”今年23岁的王旨选告诉记者,古树作为夏木塘村曾经的文化生活中心,在当地村民心中是一个“乡愁式”的地标,但如今随着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这里变得荒芜杂乱,再也不复往日的喧嚣和热闹。

经过前期的实地调研、测绘、建模以及反复研讨设计方案,王旨选和其他团队成员决定在古树周围环绕一些芦苇灯和荧光石,夜幕降临时营造出梦幻效果和具有层次感的空间氛围,同时在古树外围用毛竹和钢架搭建起一个平台,将这里打造成一个便于村民和游客欢聚、畅聊的场所。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设计作品《趣村竹园——若浮廊》

比赛期间正值南方高温天气,参赛的大学生们冒着高温酷暑的“炙烤”,在村里的“工地”上搬运砖块、挖土砌墙。王旨选告诉记者,尽管每天累得倒头就能睡着,但是看着反复打磨的设计方案在大伙的努力下逐渐完工,他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设计不仅仅局限于理论和概念,这次比赛给了我们一个积累实践经验的平台,同时也让我们这些在城里长大的孩子,对农村有更加全面的接触和了解。”王旨选说。

为了尽可能保持当地的环境原貌和贴近村民生活,参赛团队使用的建筑材料大多是就地取材,竹林里生长的竹子、废弃老祠堂拆下的青砖,都成了他们实现设计想象的原材料,这些作品将把新的艺术风貌嵌入村庄的文化生活,让夏木塘村的传统村落建筑和现代设计理念实现有机融合。

“我们希望以这次比赛为契机,让学生们按照低冲击、微介入、高品质、巧设计、可持续的设计原则来建造景观,像针灸一样在不改变村落原貌的基础上,激发乡村的活力,为村里下一步继续发展新的旅游业态打下基础。”活动协办方《城市·环境·设计》杂志主编彭礼孝告诉记者,这些高校学生的参赛作品将成为夏木塘村的永久景观,为村里的风貌注入新的理念和文化。(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