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系列之

“剝皮公爹”

魏侃夫原籍江蘇南京江寧人,進士出身,賜文林郎。元朝末年任武平縣令,在任期間修築城池,重建縣治,勤政愛民,卸任後,攜妻子兒女定居在武平縣萬安鄉,爲保障地方安全,率衆築萬安土城,被後尹告發,致遭凌遲處死,後人立祠祭祀,敬稱爲“剝皮公爹”,從此每逢農曆正月二十六爲剝皮公爹生日。

01

歷史淵源

“剝皮公爹”(魏侃夫)於元至正年間(1341-1368年)任武平縣尹,在任時,執政清廉,愛民如子,崇儒興學,保境衛民,建樹豐偉,是武平歷史上官宦標杆之一,是一位在武平域內具有極大影響力的傳奇人物。

魏侃夫卸任後,因種種原因,決定攜妻帶子在離縣城十里的劉坊鎮(今萬安鎮)上鎮村定居。時因以海元子爲首的匪徒,經常到劉坊鎮竄擾、搶劫當地百姓。爲保境安民,魏侃夫多次召集鄉中仁人賢紳,親自發動和率領當地羣衆,構築土堡,以防匪盜,保民平安,卻被當地一大姓氏腐儒地痞上書朝廷,誣其“私築王城,圖謀不軌”。朝廷即派人在當地大量捕捉參與修築土堡的鄉紳仁人,濫殺無辜百姓。魏侃夫看此慘況,挺身而出,將“築城的罪責”一人擔當。結果被朝廷於農歷正月二十六處以剝皮(凌遲),並暴屍數日。後經當地百姓上書伸冤,朝廷確認爲一樁冤案,並給予平反昭雪,將魏侃夫及夫人加以封冕,準其建廟塑像祭祀。

此後,當地百姓將每年農曆正月二十六剝皮公爹(魏侃夫)的忌日作爲生日(喻“鳳凰涅槃”之義)舉行盛大而隆重的祭祀,歷經近六百餘年而不衰,形成縣域內一大特殊的人文景觀。

02

基本內容

經近六百餘年積澱,“剝皮公爹”(魏侃夫),祭祀內容十分豐富,隱蘊在民間的文化內涵和商業價值極爲深厚。從類別上看,分爲祭祀和傳承兩大類。祭祀始自明代,盛在清朝、民國時期延續到現在,每年正月二十六日均舉行“剝皮公爹”生日的盛大慶典。此日是廟會活動的高潮。

上午開紀念會,追思魏侃夫的生前事蹟,請和尚、道士唸經,完畢後衆人上香叩拜。

接着喫中午飯,飯後舉行盛大的遊行,抬着魏公及夫人等塑像,由龍燈、獅燈和船燈等組成的文藝隊。從上鎮游到下鎮,此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sdfd

晚上演出當地民衆喜愛的漢劇、木偶戲和燒熖火,展示民間文化創造力和生命力,展示魏侃夫清廉爲官,愛民如子,大事大非面前頂天立地,敢於擔當的大無畏英雄氣概,藉此促進鄉鄰的和睦,增強村民的凝聚力,促進並推動商貿活動。

03

主要特徵

清廉爲官,愛民如子的魏侃夫致遭凌遲處死,後人立祠祭祀,敬稱爲“剝皮公爹”。當地民衆每年正月二十六,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600餘年從未間斷,但當地百姓卻一直把魏公當成“人”,而未改造成“神”,廟會的宗教意味很淡薄,而民俗活動意識卻很強,形成融“祭祀先賢、文藝表演、教化民衆、商貿交流、親朋歡聚”於一體的一大民俗奇特景觀。

另外,廟會時間長,從正月二十二就開始有外地商人進駐和當地村民開始做籌備工作,二十六日爲廟會高潮,直至月底,廟會才陸續散場。其時之長,人來人往之多,範圍之廣,對外地商人的招待之熱忱,也是一大特色。

05

重要價值

1、凝聚天下的共識。“心中無民莫做官”,因魏侃夫爲官清正,愛民如子,在大事大非面前,頂天立地,勇於擔當、視死如歸。這種精神具有民族英雄氣概,對凝聚正氣,教育後人有特殊的作用。

2、弘揚英雄文化。魏侃夫在危難之時,勇於擔當,視死如歸的精神融匯在民俗史、地方史等諸多學科,永遠是後人學習的榜樣。莊嚴肅穆的“魏公廟”,包涵着建築、雕塑、詩詞、楹聯、孝悌壁畫、民間傳說、戲劇表演等諸多方面,具有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3、促進商貿流通。正月二十六日,歷來爲武平域內規模最大的“物資交流大會”。萬商雲集、商品物資互通有無,促進了商貿交流,有巨大的商業價值。

綜合編輯:文化龍巖 來源:武平縣文體廣新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