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颖教授是吉林省肿瘤医院的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肿瘤评论对程颖教授的课程“小细胞肺癌(SCLC)的最新进展及治疗选择”进行了整理,分三次将主要内容分享给大家。前两天介绍了:SCLC常规治疗现状,SCLC新的治疗选择中的抗体偶联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今天介绍抗血管药物和cfDNA、CTCs探索SCLC分子机制进展。

三、抗血管药物治疗SCLC

贝伐珠单抗

抗血管生成方面,关于贝伐珠单抗的III期研究显示,贝伐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能够改善ED-SCLC的PFS,但OS无明显获益。一项mete分析显示,化疗联合抗VEGF单克隆抗体能够显著改善SCLC的PFS。

多靶点药物

一项II期研究显示,舒尼替尼维持治疗降低广泛期SCLC疾病进展风险,但无生存获益。帕唑帕尼维持治疗SCLC的研究也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帕唑帕尼治疗能改善PFS,但无OS获益。

阿帕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针对VEGFR-2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络氨酸激酶抑制剂。阿帕替尼SCLC二线以上治疗的研究中,计划入组30例晚期SCLC。2016.11.10-2017.6.18入组10例患者,1例PR,8例SD,1例PD。研究认为,阿帕替尼SCLC二线以上治疗初见疗效,但需要III期研究验证。

安罗替尼治疗三线及以上SCLC的II期研究已经完成计划的90例入组,按照2:1分为两组,使用安罗替尼与安慰剂对照。研究结果初见疗效,但需要大样本III期随机对照研究。

四、cfDNA、CTCs探索SCLC分子机制,监测疗效的研究

研究入组27例SCLC患者,85%的患者在cfDNA中检测到基因改变,基因突变频率为≤0.1%到84%。常见基因改变为TP53(53%),RBI(52%),NOTCH(52%),以及MYC家族基因。

研究显示,cfDNA检测基因变化水平早于临床和影像学进展,能确定影像学含混不清的改变,也能够早期确定难治性患者,因此可以作为预测指标。通过连续监控SCLC患者cfDNA中基因改变的负荷变化,来预测SCLC对治疗的情况,复发情况,及早更换治疗方案,达到生存获益。

我国正在进行通过肿瘤组织、CTCs、ctDNA联合分析探索中国SCLC生物学特征的研究,第一组为初治广泛SCLC,第二组为标准一线治疗后复发SCLC。目前研究得到了初步结果。

总结和展望

抗体偶联药物虽然遇到阻力,但还是非常有希望。Rova-T使人们对SCLC精准医疗有力新认识,DLL3可能是理想的标志物。

免疫治疗已经成为SCLC一种新的选择,受益人群仍在探索。

血管靶向治疗在维持治疗中大显身手,在复发SCLC中的疗效期待进一步验证。

CTC、cfDNA探索SCLC机制,监测疗效更加便捷,有助于研究解开SCLC的神秘面纱。程教授认为,未来机制方面的研究会有大的突破,希望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内容,凡注明原创,在授权转载后须在明显位置注明“来源:肿瘤评论。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