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在90年代开始,就一直关注并研究人工智能领域。2016年在奇葩大会上,作为嘉宾出席的李开复还曾预测,这个世界上50%的工作都将被人工智能取代。

但同时,他也认为,人工智能能够取代的仅仅是重复性的机械工作,人类更加应该发挥人文、文化、艺术,因为人工智能并不懂什么是美,因此像电影、编剧、设计之类与人的审美相关的职业不会消失,反而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时隔26年,李开复重返TED演讲台,反思这些年的对与错,他对人工智能的思考更进了一步:因为AI的出现,让我们思考人因何为人。

完整演讲视频

AI如何拯救人性?

李开复×TED

以下为演讲实录(有节选):

那是1991年12月16日上午11点,我即将初为人父。我的妻子先玲躺在产床上,历经着12个小时的辛苦分娩。

我人还在她床边,眼睛却不停地瞄着手表——我没有告诉她的是如果我们的第一个孩子没能在一小时内出生,我将不得不把她留在产房,然后赶回苹果总部,向公司CEO做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的报告。

幸好我的女儿珍妮弗在正午出生了,没让我做出件荒唐事来。我把工作摆在家庭前面,为此,我对先玲和珍妮弗抱有歉意。

不过,我向苹果CEO做的报告进展倒是很顺利。1992年,也就是26年前,就在TED这个讲台上,苹果公司决定启动我的人工智能项目。我当时笃信我们有了个大发现,显然第二天的《华尔街日报》也是这么想的。

人工智能的发现时代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在美国引领的发现时代中,深度学习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发明,没有之一自深度学习出现突破以来,我们就迈入了人工智能的实践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要紧的是执行力、产品质量、速度和数据。中国因此顺势而入。

中国市场迅速向新产品和新范式张开怀抱仅在过去3年内,移动支付取代现金和信用卡,成了头号交易工具。

2017年,移动支付的交易总额高达18.8万亿美元,甚至超过了中国的GDP。这是怎么做到的呢?中国的移动支付建立在世界顶级的基础设施上:交易费几乎为零、支持小额支付而且点对点。超过7亿的中国用户可以互相进行支付转账,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是进行借贷还是赠礼,是给孩子、村里的农民还是乞丐。

中国巨大的市场体量又为之推波助澜,它产生的海量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助力。中国拥有数据优势:中国的手机用户比是美国的3倍,食品外卖量是美国的10倍,移动支付额是美国的50倍,共享单车乘骑数是美国的300倍。

有了这些海量数据,中国企业的人工智能便如虎添翼。如今,中国在计算机视觉、无人机、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和机器翻译等领域拥有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

美国研究人员引领人工智能的发现,中国工程师们则成了人工智能应用的领军人物这两个超级大国将带来史上最迅猛、最波澜壮阔的技术革命。人工智能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财富。据普华永道估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带来16万亿美元的全球GDP增长。这会帮助消除贫穷和饥饿。

然而,人工智能也将严重威胁许多人的生计。

工业革命把手工工匠的工作转化成大量常规工作(如生产线工作),但是人工智能革命将彻底取代这些生产线工作。不出十五年,驾驶、电话销售、卡车司机甚至是放射科医生等类似工作和事务也将被人工智能取而代之。在这场人工智能摧毁工作的浩劫中,唯有创造性工作才能从中全身而退。

然而,人类将面临的最大考验并非是失去工作,而是失去生活的意义。工业革命催生的工作伦理给我们很多人洗了脑,让我们相信工作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意义。

在这波造就工作狂的洗脑浪潮中,我也深受其害,甚至因此差点错过了珍妮弗出生那一刻。曾经的我和我投资的企业家们一道,朝九晚九,一周六天地勤恳工作。

五年前,我对工作的痴迷戛然而止,因为我被确诊患有第四期淋巴瘤。

我的PET扫描显示,二十多个恶性肿瘤如火球般喷涌而出,把我的壮志雄心付之一炬。突然间,我面临生命仅剩数月的可能。

在那段极为不安的日子里,我思考良多。我开始看清,把自我价值完全建立在工作成就上是多么愚蠢。

我生活中的优先级完全本末倒置。我疏于关心家庭。我的父亲过世了,我再没机会告诉他我爱他;我的母亲失智了,再也认不出我;我的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

我在化疗期间读了邦妮·韦尔(Broonie Ware)的书,写的是人们濒死时的懊悔。她发现没人希望自己曾更努力地工作。大家都希望自己曾花更多时间与所爱之人相伴相守。

值得庆幸的是,我的病情现在有所缓解,所以我可以重回TED舞台和你们来做分享:我现在花更多时间陪伴我爱的人。我搬到离母亲更近的住所,也会经常与妻子相伴出游。当女儿们回到家中,我会享受跟她们在一起的时光。

我的濒死经历不仅改变了我的生活,也让我重新审视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的意义。在所有重复性工作上,人工智能都将高出人类一筹。但我们并非因为擅长重复性工作而为人。是爱定义了我们的人性

爱使我们有别于人工智能无论科幻电影是如何描述的,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各位,人工智能程序没有爱的能力。阿法狗或许能在围棋比赛中击败世界冠军,但它无法从胜利中感受到喜悦,也不会在胜利后产生拥抱心所爱之人的渴望。

与人工智能相比,人类胜在有创造力和同情心,因此,我们该对之前的图表予以反思,并加上一个新的同情心维度。

常规工作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但我们可以创造出许多关爱型工作。你们可能会质疑我们是否真需要那么多“服务性”工作。但是在后人工智能时代,你们难道不认为我们需要更多社会工作者来帮助人们平稳过渡吗?你们难道不认为我们需要更多富有同情心的护理人员吗?

况且,我们创造出的财富如此之多,现在该创造以人性关爱为本的工作了,如老年人护工和家庭学校中身兼数职的“老师家长”。

这幅图表当然不甚完美,但展示了四种我们与人工智能共事的方式:

第一,人工智能将代替我们承担重复性工作

第二,人工智能工具将帮助科学家和艺术家提升创造力

第三,对于非创造性、关爱型工作,人工智能将进行分析思考,人类以温暖和同情心相辅相成

最后,人类将以其独一无二的头脑和心灵,做着只有人类擅长、以人类创造力和同情心取胜的工作

这就是人工智能和人类共生的蓝图。

人工智能的发展虽是机缘巧合,对人类文明来说却来得正好。它将把我们从常规工作中解放出来,迫使我们思考人因何为人。

让我们选择善用机器,互相关爱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