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齧花熊

《3D兵器譜》是軍武全新打造的欄目,爲大家傾力奉獻獨家軍事視角

大家好,歡迎來到軍武《3D兵器譜》,在這裏軍武將讓武器裝備,“動起來”、“轉起來”,以3維的視角爲大家揭祕武器裝備的前世今生。

說到戰鬥機的起降方式,最特別的莫過於垂直起降,而提到垂直起降戰鬥機,那麼“鷂”式家族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在幾十年的發展中,“鷂”式有着龐大的家族譜系,今天軍武就來聊聊其中最冷門的“海鷂”。

▲海鷂FRS.1應該是顏值最高的鷂

垂直起降是很多設計師夢寐以求的事,納粹德國在二戰末期就研製了多種可以垂直起降的截擊機。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從50年代初開始研製可讓固定翼飛機垂直起降的動力系統,不過長期的試驗只是得出垂直起降概念可行卻不可用的結論,直到僵局被一個法國人打破。

▲米歇爾的設計方案

法國飛機設計師米歇爾•韋伯特設計了一套由單臺離心式發動機帶動四個可轉動噴管的垂直起降方案,不過這種開創式設計並未被法國和美國接受,卻意外被布里斯托爾公司航發部慧眼識中。

米歇爾的設計方案,已經有了幾分“鷂”的影子。

▲鷂的垂直起飛系統

米歇爾的構想最終在布里斯托爾公司手中成爲了現實,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飛馬”系列發動機,布里斯托爾公司和霍克公司以“飛馬”爲基礎合力研製了P.1127垂直起降驗證機。

▲P.1127

作爲純粹的垂直起降驗證機,P.1127一共製造了6架,從1960年到1963年進行了反覆試飛,驗證了這種垂直起降構型大有可爲。

▲獵人戰鬥機

皇家空軍一度期望P.1127能夠取代“獵人”戰鬥機,但他們發現P.1127孱弱的飛行能力距離真正的戰鬥機實在太遙遠,不過西德和美國的加入又讓霍克得以生產了9架改進型,即“茶隼”F(GA)Mk.1。

▲有兩架茶隼輾轉到了NASA手中

改名“茶隼”也沒能讓這9架飛機走多遠,西德只是將其當作本作VAK-191B垂直起降戰鬥機的“陪練”,美國方面更是隻有陸軍“一腔赤誠”。

1965年“茶隼”全部停飛,其中6架被美國以二手價回收,陸軍試圖獲得固定翼戰鬥機的想法受到了空軍和海軍的聯合絞殺。

▲海鷂的遠親AV8B,後來在美國演繹出了部影視經典《真實的謊言》

最終這6架飛機也沒翻起多大浪花,不過卻讓“四等人”大開眼界,這也爲“鷂“式家族幾年後遠渡重洋埋下伏筆。

P.1127雖然折騰了10年也沒進展,但卻獲得了英國政府的信任,皇家空軍兜兜轉轉撞了幾次牆後,終於意識到P.1127纔是最現實的選擇,全面改進的P.1127“茶隼”終於進化成了“鷂”。

第一個生產型被稱爲“鷂“GR.1,從編號就可以看出,皇家空軍是拿它當攻擊機用的。看到這裏很多讀者要問了,那麼”海鷂“呢?怎麼還沒出場?事實上”海鷂“出現的確實比較晚。

▲展示起飛絕技的鷂

雖然早在1963 年 2 月,霍克試飛員比爾•貝爾福德就曾駕駛P.1127的XP831號原型機在 “皇家方舟”號航母上進行了起降試驗,但皇家海軍對這種飛機的興趣還是要等到走投無路時纔會顯現出來(這一點海空軍非常相似)。

▲鷂式在航母上起降

皇家海軍在60年代還擁有數條常規航母,還從美國引進了“鬼怪“II戰鬥機,小日子雖然緊巴巴但還不至於要去投資一款”非常規“的戰鬥機,但時間到了70年代初一切都不同了,工黨政府步步緊逼,要求海軍必須在未來幾年內退役全部常規航母。

皇家海軍從1965年開始就被告知航母這種裝備未來不會再有繼任者了,爲此皇家海軍必須走出一條”曲線救國“的道路,採用直通甲板的”直升機巡洋艦“被提上日程,而”鷂“式家族的步步成熟,終於讓海軍放下芥蒂。

1972年,皇家海軍決定在“鷂“GR.3的基礎上研製一款艦載戰鬥機,以配合即將建造的”直升機巡洋艦“,而”鷂“GR.3正是空軍”鷂“的第二個生產型,”海鷂“實際上是空軍型的分支。

▲裝備海鷂的無敵號航母

不過和皇家空軍當攻擊機用不同,”海鷂“從誕生之初就是一種多用途戰鬥機,畢竟航母的載機規模實在有限,除了”海鷂“以外就只有直升機可用了,所以”海鷂“必須承擔海上巡邏,艦隊防空,打擊海上和地面目標,戰術偵察等任務。

▲海鷂FRS.1

1975年,英國政府正式批准研製艦載型“鷂“,設計代號P.1184,海軍將其命名爲”海鷂“FRS.1。”海鷂“基本繼承了”鷂“GR.3的機體設計,重新設計了前機身,擴大機頭容積,抬高了駕駛艙,已提供更好的起降視野,換用耐腐蝕的”飛馬“11 MK.104發動機。

相比機體的小改,”海鷂“的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進行了大換血,特別是專門研製的“藍狐”雷達,是”海鷂“實現空戰能力的重中之重。”藍狐“雖說是爲了”海鷂“量身定做,但其實是”借“來的雷達,其前身是“山貓”艦載直升機的“海浪”搜索雷達,擁有對空和對海搜索能力。

▲海鷂FRS.1座艙

不過較小的天線和簡陋的火控系統還是限制了其能力,比如沒有下視能力,總體性能相比同期的戰鬥機雷達還是要差不少。雖然“藍狐“不給力,但皇家海軍還是欣然接受了,畢竟人家又輕又便宜啊!”海鷂“垂直起降掛載能力有限,機載設備當然能湊合就湊合。

“海鷂“FRS.1一共生產了54架,另外還有3架”鷂“T.4N雙座教練機,相比空軍的規模小了很多。對於皇家海軍來說,這些只能以”堪用“作爲評價的戰鬥機實在難堪大任,是在面臨”航母危機“時不得已而爲之,說難聽點就是”佔編制“,保住海軍航空兵艦載固定翼戰鬥機的火種。

出乎皇家海軍意料的是,看似”胖鵪鶉“的”海鷂“確實他們在4年後的馬島戰爭中,唯一可以依賴的空中掩護。在短短几個月的馬島戰爭中,皇家海軍僅有的固定翼戰機就是“競技神”號和“無敵”號攜帶的28架“海鷂”FRS.1戰鬥機,而“海鷂”FRS.1能夠依靠的卻是美製AIM-9L“響尾蛇”空空導彈。

▲海鷂出征馬島

爲了擴大巡邏半徑,“海鷂”必須攜帶三個副油箱起飛,這就使得其只能掛載兩枚AIM-9L空空導彈,最多隻能發起兩次攻擊。

▲海鷂在馬島戰爭中巡航

“海鷂”FRS.1即便性能多勉強,也在戰爭中創造了21:0的驚人戰績,一方面是阿根廷航空兵兵力結構存在問題,沉迷炸船無法自拔,主動規避空戰;另一方面也是美製AIM-9L空空導彈太好使了!

▲海鷂擊落阿根廷戰機

馬島戰爭讓“海鷂”一戰成名,同時也暴露出其“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尷尬境地,不過馬島戰爭讓英國政府意識到航母的重要性,因此“海鷂”這個過渡機型非但沒有沉寂,反而爆發出更旺盛的生命力。

▲沒有海鷂,沒有勝利

戰爭結束後,皇家海軍針對“海鷂”暴露出來:航程過短,載彈量不足,雷達缺乏下視能力,無中距離攔射能力等問題進行了升級工作。“海鷂”FRS.1 的改進只是小打小鬧,爲後續的“海鷂”FRS.2奠定了基礎。

1988年“海鷂”FRS.2首飛,相比前任,它最大的進步就是換裝了“藍雌狐”火控雷達,擁有下視下射能力,支持AIM-120中距導彈的使用,讓“海鷂”擁有了完整的空戰能力。

“海鷂”FRS.2從1995年-1998年間一共生產了18架,同時還對部分“海鷂”FRS.1進行了同標準升級。服役後,“海鷂”FRS.2改名“海鷂”FA.2,1998 年 12 月 24 日,最後一架“海鷂” FA.2 出廠,它是英國獨立研製生產的最後一架戰鬥機。

“鷂”式家族雖然從60年代開始就在全世界開枝散葉,但純血統的“海鷂”卻僅有一次出口記錄,那就是印度海軍購買的“海鷂”FRS.51。印度海軍從1983年開始,分三批次購買了19架“海鷂“FRS.51和4架雙座教練型。這些飛機基本是”海鷂“FRS.1的出口版,但增加了法制”魔術“空空導彈的使用能力。

2006年,英國皇家海軍的“海鷂“FA.2退出現役,2016年,印度海軍的”海鷂“FRS.51退出現役。這型獨特的艦載戰鬥機就此退出歷史舞臺,技術水平的限制使得”海鷂“的戰鬥力一直都只能算”湊合“,但各方面平庸的它卻幫助皇家海軍度過了最困難的時候,它一場極度不適應的戰爭中展示了固定翼戰鬥機的重要性,爲皇家海軍保留了最爲珍貴的火種。這也是本熊將其稱爲”平庸聖者”的原因。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內的“鷂式”

70年代末中國與英國曾經有過接觸,預計是想購買一批鷂式,但因爲種種原因最終沒能引進成功,進入九十年代了中國就更不可能獲得這種戰鬥機了,況且這種戰鬥機的性能已經落後了.

但中國也有一架鷂式戰鬥機,是北京航空博物館當年用一架拉-9戰鬥機從英國戰爭博物館換過來的。而且是全國僅此一架,十分珍貴。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衆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