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山反杀案”中身亡的花臂男昆山龙哥,意外地牵出了“天安社”。有消息称,在2017年3月底,北京警方就把这个“天安社”给打掉了。这个“天安社”,除了喜欢Cosplay,还涉及了真正的犯罪活动,比如“敲诈勒索”。

然而,网上依然流传有各类Cosplay黑社会成员的视频。一些人以传播和模仿黑社会分子为乐,甚至崇拜丑陋的黑社会文化。

前几天陷入舆论漩涡的高铁“霸座”事件当事人孙某,也加入了这样的模仿秀。网传视频显示,他弄了个办公座椅当轮椅,赤裸上身坐在上面,朋友推着他,他笑着挥手,还喊“龙哥”帮他推车……

孙某的做法,确如网友所言,无耻到了新高度。在因为“霸座”遭遇舆论谴责,并接受200元罚款、一定期限内不得购票坐火车等处罚后,孙某并未从内心深刻反省。在这么短时间内又出来“作妖”,可见其价值观已完全扭曲,当得起一句“毫无廉耻”。

“龙哥”已死,他身上背负的暗黑符号依然异常活跃。有必要担忧的是,把“反杀案”当儿戏的,不只是孙某一个人。网络舆论中的“审丑美学”、逐丑文化,该反省一下了。

在各地司法机关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当下,在舆论场上以娱乐化的姿态传播黑社会形象,无疑是对正气的解构,是对公序良俗的挑衅。对于黑恶势力,主流社会应该有正确的态度;消解对扫黑除恶的严肃性,就是对丑恶的放纵。

个人的审丑,事关素质与教养;大肆传播审丑行为,则事关公共道德。像“霸座男”孙某那样,自己身上的丑态还没有洗干净,又掀起一阵扮丑的舆论风波,明显表露出蹭热点、流量的企图。公共舆论绝不能让这样的企图得逞,必须毫不留情地批判,不能纵容其将舆论强搞得乌烟瘴气。

当传播成为逐臭,更应该警惕一些商业机构借机开展审丑式营销。有些人揣着明白装糊涂,明明知道一些行为与社会道德不相符,偏要一条路走到黑。

有人试图为网络审丑现象辩护时,常常拿出“社会阶层分化”的说法,认为“五环里的你看不懂快手里的世界”。然而,社会道德的底线是不区分城乡、无关经济收入差异的。高铁“霸座男”作为在读博士生,理应具备较高文明素养,却在这一轮审丑潮中充当急先锋。相反,一些出身自穷乡僻壤的年轻人,却能坚守道德底线,以踏实奋斗为人生追求。

孙某坐上轮椅,重出江湖、招摇过市;“纹身哥”、“天安社”种种黑社会大哥的做派,面对网络流行的审丑潮,广大网民应保持基本的理性,不起哄,不追随。相信大多数人都是不认同类似网络审丑的,但无心的转发、随手的点赞,就有可能让传播者嘚瑟。对黑恶势力,就应当保持高压态势;匡扶社会正义,容不得半点懈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