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

还记得今年5月

苏州妇联“聊聊我家这四十年”征集活动吗?

传送门:

她印记•做一回家庭“史官”——苏州市妇联“聊聊我家这四十年”作品征集活动

老照片“40年时光缩影”

微视频“40年流动光阴”

“40年妙笔生花”征文

今天我们展播的主题是“个人成长”

从出生证明到毕业照

从工作证到出生证……

岁月带来了成长

也留下了一首首光阴的故事

来吧,让我们一起感受时间的力量!

1992年12月3日 曹苏萌出生证明

1994年7月1日 独生子女光荣证

2006年 初三军训照

2007年初中毕业照

2010年5月10日 沙洲中学毕业照

2014年6月16日 扬州大学毕业照

1982.7师范毕业证书

1983.9工作证

1983.12民办教师任用证书

1996.8教师资格证书

2000.10普通话等级证书

2003年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2007年退休证

听何阿姨讲故事

何凤英

与伟大时代同行

李科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李科,笔名左叔,江苏扬州人,1978年10月出生,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曾服役于公安边防部队,现为太仓市场监管局主任科员,著有文集《一生中还有多少个你》等。《与伟大时代同行》为“2018年江苏书展经典作品朗诵活动”参选作品。

1978年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

吹拂过我故乡的小镇时

我才刚刚来到这个人世间

在给我取名的那一刻

我那激动的老父亲

耳畔响起了一个响亮的声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于是,我的名字里就有了一个“科”字

这既是父母对我的殷切期盼

同时,也是这个伟大时代给予我最鲜明的烙印

1988年

当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

结出累累硕果时

我还只是个懵懂的小小少年

胸前飘扬着的红领巾是我的骄傲

那绘就在书本里的蓝图是我憧憬的明天

有一支旋律我依然记得

“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

是它激励我茁壮成长

伴随着朗朗的读书声

走过那青青校园

1998年

改革开放二十周年

我已经是丰华正茂的青年

大学课堂拓展了我的视野

社会实践磨砺着我尚且稚嫩的双肩

就在这一年

一场特大洪水淹没我的家园

我是大堤上的青年志愿者

与无数军民一道,奋战在一线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

永远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不断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信念

2008年

改革开放走过了三十年

而我也到了而立之年

成了小家,有了孩子

更觉得肩上的担子沉甸甸

这一年

奥运圣火熊熊燃烧、彻夜不眠

携笔从戎多年的我身着橄榄绿

守卫在祖国的边防线

“一家不圆万家圆,万家圆时心亦安”

唯有思念苦才能回味出这奉献的甜

2018年

改革开放四十年

新时代的锦绣画卷不断绵延

四十不惑,解甲归田

稀疏了头发,皱纹又添

我出走了半生

可心中仍住着那个少年

那个与伟大时代同行的少年

他感念,改革的春风助他振翅向前

他欣慰,开放的硕果里也有他微小的奉献

他更加深刻领悟到

平凡的生命或许有涯

但伟大的时代浪潮注定壮阔无边

它一定会引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携手共创更加绚烂美好的明天

核雕世家,

半个世纪见证绝技传承

叶琪娟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钟年福被誉为舟山核雕发展中的“三驾马车”之一,为舟山核雕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老人家虽然早早的离开了喧嚣的名利场,但留下了无数的传说和核雕精品供人复制,今天我们就来慢读一个大家传奇的人生经历。

从孤身学艺到桃李芬芳

燃起舟山核雕星星之火

钟年福,1927年出生于苏州太湖之滨的舟山村。20世纪30年代,14岁的钟年福来到了“上海滩”闯天下,在上海文玩界颇具名气的雕刻坊永兴斋当学徒。师傅对钟年福非常严格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钟年福练就了带有自己特色的好手艺,为日后将其他雕刻的技巧融合到核雕中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新中国初期,“永兴斋”被公私合营,店中的手艺人们各奔东西。而钟年福选择应征入伍,赴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回到舟山村,凭着大队40元经费组建舟山雕刻组,作为负责人钟年福拿出了自己家中的橄榄核原料悉心传授技艺,和民间雕刻艺人们一起恢复了“十八罗汉佛珠”橄榄雕刻生产。

1973年,在当时吴县县政府的指导下,钟年福带领一批核雕师徒进入吴县工艺美术厂,创办雕刻车间并任车间主任。其他徒弟有周建明、谢才元、钟秀琴、周雪官、须培金等,如今大多是核雕界响当当的人物。

正是钟年福的努力,在上世纪60、70年代近代工艺美术史上留下了属于舟山核雕的痕迹,国内多家文物单位如上海博物馆收购了舟山的核雕作品,而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将“十八罗汉佛珠”等作品销往中国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各佛教地区,广受国外友人的喜爱。

毅然出资收购并北上推销 延续舟山核雕市场生命力

钟年福将自己的核雕手艺传授给无数舟山手艺人,其中还包括他的三个子女。如今他的儿子钟耀源和女儿钟菊仙仍在坚守着核雕这份事业,传承着父辈对核雕的深刻情感。

上世纪80年代初,正值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国家经济建设方向的调整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有经济实力收藏核雕的人非常少,精美的核雕作品鲜有人问津。思虑再三,钟年福和钟耀源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自己出钱收购村里的核雕去北京上海等地推销,不论能不能卖出去,也算是为打开核雕销路延续舟山核雕生命力再出一份力。于是,一家人将积蓄拿出来背着沉甸甸的包裹走上了漫漫的推销之路。

而这条路对于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受过伤的钟年福来说并不好走,朝鲜战场上恶劣的天气和医疗条件使钟年福落下了气管炎的病根。为了将销售渠道打开,钟耀源常常要花三四十个小时坐火车硬座去北方,足迹遍布北京上海等地的文化街、博物馆、友谊商店。

一次偶然的机会,钟耀源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将核雕推荐给北京首饰进出口公司。销售的情况超出了钟耀源的想象,从最初,进出口公司每次拿几十条核雕去试探国外市场,到后期一次向钟耀源下了2000多条的大订单,他的作品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充分肯定。

钟耀源在钟年福的支持下在北京销售了近5000串舟山核雕,至今仍保存完好的一张张发票饱含着钟家人对舟山核雕的热爱和坚守。

祖孙三代的传承与创新

一个核雕世家的艺术坚守

在钟耀源心目中,橄榄核雕刻是一种个人艺术感悟与自然合二为一的过程,原料好坏是自然的馈赠,而雕刻功夫则是作者艺术修养的展现。只有两者相融合才能雕刻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核雕作品。

2000年左右,北京收藏者对核雕重新升温,核雕的主要需求者从国内外的游客变成了国内的文玩爱好者。收藏需求的增多使得舟山村核雕事业再度兴旺了起来。目前,舟山村现有核雕从业人员3000多人,拥有500多个核雕工作室,已形成了从橄榄核收购,到核加工、雕刻、销售,包括雕刻工具制作等完整产业链,2017年销售额超过3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新的时代给了舟山核雕新的活力,如今走进舟山村,每户人家门口都挂着“内有核雕”的指示牌,而越来越多人惊艳于舟山人在方寸间创造的奇迹。钟耀源说,政府对文化遗产的重视和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等组织对整个核雕行业的促进必将使之发展更加规范。而女儿钟苑作为第三代新生力量的加入,传承融合爷爷钟年福和父亲钟耀源的核雕技艺,用新时代的工艺美术理论和新颖的传播推广方式,为钟氏一家近一个世纪的坚持创出新的奇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