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专栏

8月27日晚,江苏昆山发生一起“文身男”与“骑车男”冲突而导致的恶性持刀砍人案件,施暴者对软弱的“老实人”的肆意挑衅紧逼,最终却被“老实人”反击致死。本案之所以迅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网络上引爆,是因其极具社会学意义——兔子急了也会咬人。由于在实际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骑车男”,人们对“骑车男”的法律责任尤为关注。当下,已有许多法律人士从法理、法律的适用性等专业角度对此案进行详细剖析,也出现了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的争议。网民更多从直观感受上认为,“骑车男”是绝对的正当防卫,绝大多数网民都在为“骑车男”呼吁。

法律应当彰显正义。这起事件的整个案情有比较清晰的监控录像,司法机关在事实认定方面已经足够清晰,当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司法机关在法律适用方面的社会考量。无论最终法律判定“骑车男”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抑或是其他罪行,都需彰显法律的引导性。法律是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既然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亦即法律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可。当坊间舆论明显性地产生一定倾向的时候,法律需要给予必要的关注。

这件案子极易让我们想起“辱母杀人案”,因为两起案件都涉及同一个法律概念——正当防卫。原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法官在去年就于欢案审判发表了长文,详细探讨了正当防卫的话题。他提及“我国有着数千年文化传统,天理、国法、人情是深深扎根人们心中的正义观念,蕴含法治与德治的千古话题。所谓天理,反映的是社会普遍正义,其实质就是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心所向关系到执政根基。”他强调,讲人情,不是要照顾某个人的私人感情,而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感和基本的道德诉求。

典型案例的判决不会一判了之,而将对当下和未来的社会心理的走向发生巨大引导作用。为防止暴力的泛滥,目前法律对“正当防卫”概念的严谨界定是必要的,但由于在具体司法过程中难于把握,面对犯罪分子的咄咄逼人,被攻击者往往一不小心就会陷入“防卫过当”的无奈。据业界披露,绝大多数的防卫都成为“防卫过当”,也引起了网络上的争议。立法与司法需要充分考量中国本土几千年累积的常识和情感。这起案件或将成为教科书般的案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