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皮影

传统戏剧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重庆自古以来就是孕育戏剧的沃土,多达数十种的传统戏剧经过一代又一代百姓的传承和发扬,成为了重庆重要的宝贵精神财富。目前,重庆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共有26项传统戏剧项目,其中国家级2项,市级24项。

重庆市规划局、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推出《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图之传统戏剧篇》,跟随我们的地图,用心去体验活跃在巴渝大地上的别样精彩的传统戏剧表演。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瑰宝,重庆传统戏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曾在重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

“湖广填四川”带来了他们的声腔戏班,在巴蜀大地上融合交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川剧;梁平农民自编自演,将家庭趣事、民间逸闻、山乡风情编成了梁山灯戏,成为戏曲百花园里的艺术珍品;三峡地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制作精良、便携灵活的皮影戏深入田间地头,成为三峡人民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祝生贺寿的重头戏。

传统戏剧为山水重庆增添了独特的美学思想和文化体验。

川剧(重庆)

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种类之一,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戏五种声腔组成。川剧唱腔美妙动人,语言生动活泼,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

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重庆川剧是川剧中“下川东”一派,以“高、昆、胡、弹、灯”五腔和鸣为特色。

梁山灯戏

梁山灯戏距今已有500年历史,多于春节、灯节、社火、庆坛等民俗活动期间在民众聚居区上演,特点是小、喜、闹,场面不大、情节简单、人物很少。

她具有农民口头文学的风采,民歌、薅秧歌的音律,花灯、车车灯的舞姿和民间杂耍的技巧,是表现巴渝民间风情的综合艺术。

三峡皮影

三峡皮影是流传于巫山县骡坪镇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传统地方戏剧。演出形式原始古朴,表演活泼生动,唱念悠扬,形神兼备。

由于演出人员少,道具相对简单,可随身携带,方便走乡串户,加上唱词朴实、内容丰富、幽默风趣,又能深入到田间地头,所以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石柱土戏

石柱土戏自明清以来一直小范围在石柱土家民间流传,在土家人唱歌跳舞的基础上,借鉴流入本地较早的做道场、还傩愿中的某些流行的敬神仪式、民间传说等文学内容。

戏剧以本地耍锣鼓等作为伴奏,当地的农民艺人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着这一古老的戏剧形式。

酉阳花灯

酉阳花灯起源于唐,兴于宋,延续于元明清代,流传至今,是武陵山地区花灯艺术中的一支重要流派,是集宗教、民俗、歌舞、戏剧、打耍杂技、舞狮于一体的传统民间表演艺术。

戏剧表现形式主要以打击乐、琴弦乐为伴奏,通过唱、念、做展现出诙谐风趣、风格独特而脍炙人口的歌舞戏。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