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爱老年人 青海省多方面拓宽社会参与渠道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进一步做好我省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青海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相关人士表示,我省《关于制定和落实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重点任务中,对拓宽社会参与渠道提出了要求。

倡导制定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支持政策,鼓励老年人在自愿量力的情况下,从事关心教育下一代、传授文化科技知识、依法从事经营和生产活动、参与维护社会治安、调解邻里纠纷等活动,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

2、青海省民政工作的新变化新成就

省民政厅副厅长刘海宁就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民政工作发生的新变化和取得的新成就作了介绍。

——社会救助体系达到全民覆盖新维度我省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以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制度为基础、专项救助制度相配套、临时救助为补充、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基本实现,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充分彰显,城乡低保实现全面覆盖,特困供养实现城乡统筹,医疗救助形成完整体系,临时救助逐步健全完善,防灾减灾救灾扎实有效。

——社会福利事业迈向适度普惠新阶段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养老服务为重点,多元化投资、多层次发展、专业化服务、适度普惠的新型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有力维护了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的基本权益。

3、关爱老年人 我省多方面拓宽社会参与渠道

青海新闻网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进一步做好我省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青海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相关人士表示,我省《关于制定和落实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重点任务中,对拓宽社会参与渠道提出了要求。

倡导制定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支持政策,鼓励老年人在自愿量力的情况下,从事关心教育下一代、传授文化科技知识、依法从事经营和生产活动、参与维护社会治安、调解邻里纠纷等活动,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

4、我省民政工作的新变化新成就

省民政厅副厅长刘海宁就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民政工作发生的新变化和取得的新成就作了介绍。

5、同心掬得满庭芳

青海新闻网讯漫步在黄河之滨,有一种感觉如此执着&mdash。

在这里,犹如漫步在满庭芬芳的花园里,人与自然、村与村、民族与民族间和谐安宁。

同时,又感觉到在祥和宁静中&mdash。

6、改革开放40年青海省连续十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

社会救助体系达到全民覆盖新维度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

2008年以来,连续十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

城市低保标准由2008年的200元/月提高到了500元,增幅达150%。

7、昔日黑土滩 今日好牧场

青海新闻网讯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境内,有一处祁连山脉环抱的草地,这里曾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其中又以野生牦牛居多,因此当地人称野牛沟。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野牛沟乡沙龙滩地区的边麻、大浪、大泉三村的夏秋草场因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许多草场变成了寸草不生的黑土滩,自此再也难觅野生动物的踪影。

成群的牛羊沐浴着从云端透下的温暖阳光,草原上成片摇曳着略带紫色的禾草似在叩首,感恩祁连山的护佑与恩赐。

8、连续6次精简 西宁市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压缩至93项

青海新闻网讯为真正做到让群众少跑一趟、办事一步到位的效果,西宁市紧紧围绕打造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效率最高、创业创新环境最优的省会城市目标,坚持把下大力气深化。

改革、不断优化全市营商环境作为加快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的必由之路和活力之源,聚力实施。

,今年上半年市场主体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4.8%,全市市场主体累计达17.8万户,网络消费、物流快递、居家服务等一大批新兴业态蓬勃发展。

9、200名村集体经济带头人有了“金刚钻”

青海新闻网讯9月9日,参加西宁市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培训班第二期强化班、进修班的200名村集体经济带头人圆满完成学业并喜领结业证,肩负有效推进村集体经济。

10、大通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启动

青海新闻网讯为着力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营造团结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氛围,有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