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奉仙 深圳报道

9月17日,一众平安资管重仓股大跌。

缘起上周五盘后,一则“平安资管将大裁员,公司不再做主动股票管理,其业务将全部转向量化和委外”的传闻。

尽管平安资管与平安集团方面很快对外发布了辟谣声明,但对于平安资管以后是否确实会放弃主动权益投资管理,是否会逐渐清理公司留存权益持仓,以及是否会将主动管理业务全部转向平安大华等问题,平安资管和平安集团方面均未给出明确回复。

9月17日,21世纪经济报道就传闻中涉及平安大华的几项细节向平安大华和平安集团进行了求证,但前者表示“相关的问题统一由集团来回应”,而后者则表示“目前能提供的仅有此前的对外回应”。

实际上,平安资管和平安集团此前的对外回复,被不少市场人士认为侧面印证了平安资管部门调动的事实。在平安资管架构调整的背景之下,同为平安系的平安大华承接部分原本属于平安资管的业务也被认为在情理之中。因此,不少人士认为这一调整将助平安大华资产管理规模的扩大。

抛开传闻来看,“平安系”的身份令平安大华成立以来获得了不错的发展。尤其是最近三年,平安大华在委外助力下迎来规模的大爆发,接连突破1000亿和2000亿大关,成功晋升全市场管理规模前20名的公募基金公司行列。

保险系”公募都在试图从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冒出头来。

平安大华或受益

平安资管业务调整的风波仍在发酵。

9月17日,神马股份(600810,股吧)(600810.SH)大跌5.97%,今天国际(300532.SZ)大跌5.2%、柳药股份(603368.SH)跌4.94%、仙琚制药(002332,股吧)(002332.SZ)跌4.95%、景旺电子(603228.SH)跌3.53%、新疆天业(600075,股吧)(600075.SH)跌3.46%,跌幅均较大。

风波的扩散很大程度在于平安方面对于传闻颇为模糊的回应加剧了市场的猜疑。此前,平安资管回应称公司正根据集团安排,加大科技投入,对策略和科技平台升级,进行量化转型,因此内部组织和管理有所调整,并没有传说中要解散部门、通过委外应对新会计准则等动作。

而平安集团则表示,平安资产管理公司是平安集团多个投资平台之一。为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对内部组织和管理进行升级、改革、调整都是常态的工作。

上述回应被认为坐实了传闻中的部分内容。不过,传闻中仍有很多细节确实未能得到证实。

一名接近平安大华基金的相关人士向记者指出,“很多消息都是在网上传播,尤其是一些截图内容写得很详细,但真实性有待验证。平安资管的主动管理业务策略的调整究竟会给平安大华带来多大的实际利好,最后要看有多少资金到位,现在说还太早。”

“保险系”公募冒头

背靠中国平安(601318,股吧)保险,平安大华自2011年1月7日成立以来,“保险系”的身份为平安大华在公募行业立足创下了根基。

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平安大华的最新管理规模为2448.86亿元,较2015年末的384.61亿元暴增了536.71%,位居行业第14位。

与平安大华同年成立的其它6家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均远远落后于平安大华,其中,国金基金和安信基金管理规模分别为395亿元和368.48亿元;方正富邦169.04亿元;财通146.39亿元;长安基金49.12亿;富安达基金仅31.92亿。

从平安大华规模变化来看,真正的爆发是在2016年以来的三年,这也是委外在公募行业迅速渗透的几年。

根据2018年基金中报显示,平安大华旗下有13只基金(不同份合并统计)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在90%以上,这些基金以债券型基金居多。此外,机构持仓占比在20%以上的有20只。另外,平安大华日增利是平安大华规模最大的一只货币基金,规模高达1674.92亿元,这只货基的机构持仓占比为8.18%。

深圳一位公募人士指出,“平安大华刚成立的几年受平安集团的关注不高。不过到最近这几年受重视程度有所上升,很多业务也都陆续开展起来,包括指数、量化、FOF等都在开拓,说明股东的支持与否对公司的发展还是影响比较大的。”

“保险系”公募中上升迅速的并非平安大华一家。例如2013年10月才成立的国寿安保基金发展也尤为迅猛,其公司规模在去年年中突破1000亿元大关后继续向上,截至目前的最新规模为1452.34亿元。与平安大华相似,货币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也是国寿安保规模最大的两类基金品种。

此外,2015年成立的泓德基金最新规模为195.25亿元;2013年成立的太平基金最新规模为147.4亿元;2016年7月成立的华泰保兴基金最新规模为88亿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