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楚门的世界》里的金凯瑞吗?

阔别多年后,他终于回到小荧幕,和黄金搭档米歇尔·贡德里——《暖暖内含光》的导演,一起合作了一部喜剧《Kidding》。

金凯瑞在其中扮演传奇儿童节目主持人杰夫,他在镜头前给几代孩子送去温暖笑容,但私下里,他却面对着重重困境,尤其是来自家庭的压力。

这部戏从筹备消息公布开始,就备受期待,因为它背后有着太过真实的映照。

第一重真实,是这位主持人杰夫的设定,和金凯瑞本人在某种意义上有相似之处——金凯瑞虽然是当代数一数二的知名笑匠,但长期受抑郁症的困扰。这部剧中,他所展现的状态与他本人生活的真实感受也有一定的关联。

第二重真实是对广大父母的映照感:每天竭力给孩子带去微笑,哪怕自己身处焦虑泥潭里。

听起来像不像父母们遭遇的现实?现在做父母是一件情绪高危的事,因为当代人对育儿的重视,不知不觉转化成父母的压力。无论是社会氛围、教育制度还是其他,都会变成父母需要攻克的关卡。

孩子犯错误了,批评也不对,不批评也不对,声音稍稍大声一点,那些育儿书上的理论就会跳出来,在心里大声反对:你这样会给孩子留下阴影的,他会有情绪障碍的!

所以在《kidding》里,杰夫即便心中焦虑翻腾,但还得努力给别人送去温暖的感受,父母最懂了。

这世界上有人努力笑着送温暖,但也有人反其道行之。

我身边有个朋友,就从来不是那种生活围着孩子转的父亲。从孩子出生起,他就坚持,除了事关孩子的安危、健康这些底线,生活中他绝不以孩子为中心。

因为他自己就在这样的氛围下长大,所以他明白,当父母把孩子的一切当作生活重心,不仅是父母自己,整个家庭都会失衡。他说,“只有父母自己的内心是快乐的,才能给孩子带来真正的高质量照顾。”

朋友说,他的父母完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父母,课本或影视剧甚至新闻里那种为孩子无私付出的父母品德,他的父母完全不会有,在满足孩子基本需求的情况下,他们更关注的是自己的生活。

比如他爸爸爱玩模型,有了孩子后也会斥巨资请别人从国外代购;她妈妈爱花草,即使做家务一团糟也没想过要把精力从花草中腾挪出来。

“现在那种动辄花几万块让孩子参加暑假夏令营,在我们家是不可能的。”他说,“爸妈会满足我的必要开支。但这种额外的,超出承受能力的,他们会给我分析为什么不可能。”

以前赞扬爸妈伟大的作品中总有“一鱼三吃”这样的理论:给孩子吃鱼肚,给丈夫吃鱼背,妈妈只吃鱼头和鱼尾巴。借这种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行为,来表达父母伟大无私的思想感情。

但我朋友说:“遇到这种情况,我妈妈一定会买三条,或三个人均分。”

在这样“不被重视”的环境中长大,他有什么心理隐患吗?

没有,他几乎是我见过最乐观、自在、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的人了。他也遇到过失恋、失业等挫折,但用渡边纯一的话来讲,他特别有“钝感力”,也就是心理学家口中的“心理弹性”,对日常生活没那么敏感,不会陷在情绪泥潭里,接受现实的能力也很好。

他不会听不靠谱的老板画大饼,投身工作而忽略生活的平衡;也不会被贩卖焦虑的各种广告吸引,用支付来平衡自身焦虑;选择工作、伴侣,他都坚持以自己的感受为目标:是否真的满足快乐。

我们聊过他这份乐观坚强来自何处,他认为是他父母的快乐给了他很好的模板,爸妈很理性乐观地接纳生活的不如意,他也就学会很平常地看待得失聚散。

当父母坚持自己的快乐和孩子的快乐一样重要时,孩子也就知道自己不是世界中心,同时,也懂得要尊重自我感受,而不是追逐他人的评价。

朋友说, “你发现没有,当你在委屈自己的时候,你觉得自己做出了牺牲,孩子是能感受到你的情绪的,他会有压力。不如你也把自己顾好,让自己也开心,孩子自然而然能快乐起来。他们对碗里多一只鸡腿少一只鸡腿没那么在意,他们更想要快乐的爸妈。”

我们提倡父母面对孩子应该控制情绪,但我们不提倡压制情绪。家庭是温暖的城堡,不该是只对孩子而言的,更应当包括父母自己。所以,父母们,Don’t worry,Be happy!

-end-

策划:有养

撰文:陈陌

视觉:小小

编辑:Shero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