绎声译世——苏秀

  

  “上海音像资料馆”馆藏资料视频

  著名配音艺术家、译制导演、作家苏秀,因执导译制的法国著名喜剧《虎口脱险》一片,得到中国观众的交口称赞,堪称译制片的经典。由于对法国文化传播的贡献,苏秀被法国政府授予“法国文化艺术军官勋章”。9月17日,法国驻沪总领事柯瑞宇先生在法国领事馆为苏秀举行了授勋仪式。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译制片的辉煌时期,这些经典译制片影响和滋养了整整一代中国人。提起译制片,总会有一些熟悉的声音和经典台词在脑海中响起,这些经典声音形象的塑造者——译制片导演和配音演员功不可没,苏秀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苏秀是我国著名配音艺术家,上海电影译制片厂配音导演、演员。她1926年出生于长春,1950年起先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译制片组、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演员和译制导演。1984年退休后在上海电视台和上海音像资料馆任译制导演,配音生涯长达68年。

  2018年3月,苏秀接受口述历史工作室采访

  今年3月,口述历史工作室采访了苏秀,92岁高龄的苏秀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敏捷,她生动地回顾了在配音界六十余年的工作和生活,同时回忆了与同时代配音艺术家的交往与合作,更总结了译制片译配工作的宝贵经验和心得。回顾起译制片厂的岁月,老人的眉梢依然洋溢着青春的神采,谈起那些经典的译制电影仍滔滔不绝,仿佛带我们回到了译制片的黄金岁月。

  回顾往昔在译制厂的时光,苏秀觉得自己最大的幸运就是一头“撞进了”译制厂,能够一直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你要做他的片子,你就得研究他的片子,没有哪一个看电影的人是像我们这样看的,我们是把片子剪成几十小段,这几十小段是可以循环地看,我形容它是掰开揉碎地去看。所以,你可以很细致地去领略这些大师的作品。 她觉得译制片的配音和执导过程,就是在和各国的艺术大师进行对话的过程。

  “我做演员的时候,就等于和这些大师们共同塑造一个角色,比方说《为黛茜小姐开车》的女主角杰西卡坦迪这是苏秀老师1990年为上海音像资料馆配音的女主角,也是奥斯卡历史上年纪最大的影后,苏秀对这一角色的诠释堪称完美,虽然她是带着哮喘喷剂边喷边配的。这部片子译制完成后曾在央视6套播出,许多老观众听到苏秀的配音都倍感亲切。

  

  苏秀与《为黛茜小姐开车》的译制导演、采访人李丹青合影

  “一辈子无论你有多大的学问都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接触的题材五花八门,上下几千年,纵横各个国家。不管戏多戏少,每配一个不同的人物,就像经历一次不同的人生。我经历过女王、皇后的显赫,也品尝过小偷妻子、妓女的低贱,既做过纯情的淑女,也做过资本家恶毒的情妇,还有作家、钢琴家、农妇……谁曾经历过如此丰富多彩的人生?我为此而迷恋我的工作,永生不悔!”

  

  1954年《广场奇遇记》译制演员合影

  (苏秀 后排右一)

  电影译制事业是苏秀及老一辈译制人从事了一生的事业,正是他们全身心投入的创作态度与热情,呕心沥血地打造出了一部又一部经典译制片,影响了几代人的电影认知和文化审美。苏秀谦虚地说,你们的喜爱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我一直认为,最好的译制片就应该让观众忘记我们的存在,让观众感到是原片演员自己在说中国话。”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译制厂老厂长陈叙一已经病情严重,同事们去探望他,安慰他说:“你放心,你的事业我们会继续下去。”那时,陈叙一由于喉管切开,已经不能说话。他在一块小板上写道“不是我的事业,是我爱的事业。”并拿笔在 “爱”字上戳了几下。电影译制事业是苏秀及老一辈译制人共同热爱一生的事业。苏秀说,他们这一代译制片从业者,就如同电影《红菱艳》中穿上了永不停止的红舞鞋的女主角一样,对配音事业的执着,让他们从事了一辈子译制片的配音和导演工作,不知疲倦,永不停止。

  

  苏秀与采访组合影

  

  声临其境

  鸣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