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省这所大学60年校庆,竟收到一辆坦克作为礼物!

“我大理工厉害啦!

一辆实打实的坦克就在我们校园停着呢!”

最近,长春理工大学学生的

朋友圈被一辆坦克刷屏了。

9月16日,记者在长春理工大学东校区看见了这辆坦克。据悉,这是69-Ⅱ型旧坦克,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捐赠长春理工大学,庆祝建校60周年。

长春理工大学校友为母校捐赠的69-Ⅱ型坦克。周源摄

要说这辆坦克,还很有故事。据了解,1999年国庆五十周年阅兵式上,长春理工大学有一个项目:把一套先进技术系统安装在坦克上并接受检阅。坦克的到来,吸引很多学生的关注,更有很多此次专程赶回来参加校庆活动的校友先后与坦克合影留念。“这可是一个大宝贝!”从天津赶回参加校庆的73岁老先生侯军告诉记者,自己是1970年毕业离校的,如今再次回到学校,感觉这里发生了太大的变化。“看到母校越来越好非常激动,今天也是特意和老伴一起来学校,让她也来看看我的母校。”侯军说。

“今年学校建校60周年,把这辆坦克作为‘礼物’,赠送给我们学校,目的就是希望我们学校进一步弘扬国防教育传统,加强军工文化建设,为国防科技工业现代化培养优秀人才。也是希望更多的长理学子能够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可以说坦克的到来也让我们学生感觉很自豪。”长春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于英焕告诉记者,从建校之初,长春理工大学就不断为国家培养光学人才,国防传统早已在学校深深扎根。尤其是在当前军民深度融合的时代下,希望一批又一批的长理学子,能够汲取学校的优良传统,更好服务国防现代化工业建设。

群贤毕至共忆峥嵘岁月,欢聚一堂同庆甲子辉煌。9月16日,长春理工大学东区体育场内来自海内外的3000余名校友同各级领导嘉宾、社会各界友人一道,在这里共同庆祝学校60华诞,并为5000余名2018级新生举行开学典礼。

校庆期间,学校还举办了王大珩教育与科学技术思想研讨会、校友论坛、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光华”文艺晚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饮水思源,在建校60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温长春理工大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王大珩院士对中国光学事业的杰出贡献和与学校结下的“不了情缘”。

       王大珩院士1958年亲手创办了这所全国唯一的培养光学人才的高等院校;王大珩院士是学校的最大贡献者,1962年亲笔致函国家领导人使学校得以保留。在长春理工大学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王大珩院士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做出了历史性的卓越贡献。

       希望广大师生继承和发扬老校长“尽瘁报国、博大精专、求实创新、虚怀若谷”的科学精神,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

青年时代的王大珩

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生合影(前排左一为王大珩 )

1985年,王大珩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2年4月,王大珩与张光斗、师昌绪等联名向党中央提出成立中国工程院的建议

1999年,王大珩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1年,王大珩荣获国家“863”计划特殊贡献先进个人

光机岁月

建校初期,王大珩在校备课情景

1958年,中共吉林省委任命王大珩为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院长文件

1960年,《光明日报》《吉林日报》刊登介绍学院办学经验的文章

1963年,王大珩亲笔致信聂荣臻副总理,建议由国防科委直接领导更有利于学院发展

1986年,王大珩在学院运动会上受到师生热烈欢迎

1988年,建院三十周年时,王大珩为学院亲笔题词

1987年,王大珩受聘为学院名誉院长

1988年,王大珩在建院三十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

1996年,王大珩来院视察激光热处理实验室

1998年,王大珩为建院四十周年挥毫泼墨

1998年,王大珩在建院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

1998年,王大珩为全校师生作报告

2000年,王大珩回校视察,深情回忆建院初期的艰辛

2001年,王大珩在学院实习工厂,与学生亲切合影

理工情缘

2002年,学校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王大珩亲笔题写校名

2002年5月,王大珩为学校更名发来贺信

2005年,学校成立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时任校党委书记于佩学、校长姜会林为学院揭牌

2005年,90岁高龄的王大珩回校为全校师生作报告

2008年,为学校建校五十周年题词

2008年,致函教育部推荐学校增设“光学材料”专业

2008年9月,学校举办第一届王大珩教育与科学技术思想研讨会

2011年7月,王大珩与世长辞。为纪念他作出的卓越贡献,学校制作王大珩院士铜像,并于当年9月揭幕。举办第二届王大珩教育与科学技术思想研讨会

2015年2月,《中国教育报》刊登时任校党委书记骆孟炎、校长于化东纪念王大珩院士诞辰100周年的专题文章

由王大珩院士提议建设的长春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现已落成并投入使用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王大珩的名字已经和长春理工大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学校历史上永不褪色的记忆。他“尽瘁报国,博大精专,求实创新,虚怀若谷”的科学精神、为学校事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如一束耀眼的光芒,照亮青年后学的心田,照亮学校前行的道路。

不了的情缘,永恒的力量。

来源:综合整理自长春晚报、长春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号

编辑:查新宇

审核:唐敏

监制:刘金红 刘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