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管理方法通常包括五种,即规则引导法、情感沟通法、互动指导法、榜样激励法、目标指导法。

1、规则引导法

规则引导法是指用规则引导幼儿行为,使其与集体活动的方向和要求保持一致或确保幼儿自身安全并且不危及他人的一种管理方法,这是对班级幼儿最直接和最常用的管理方法。规则引导法的操作要领如下。

规则的内容要明确且简单易行。规则是一种约束幼儿行为的准则,所以遵守规则的过程也就是幼儿行为规范的过程。制定班级规则要注意三点:一是规则的必要性。不必要的规则意味着对幼儿行为的不合理约束,规则过多会造成幼儿无所适从或无法实践。因此,幼儿园规则应突出重点且适量。二是量力性。所制定的规则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不应超越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三是参与性。规则内容的制定应充分发动教职工、幼儿、家长参与,有些规则设置可以让中、大班幼儿自己参与制定,以便幼儿能清楚地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操作要领。例如,阅读活动区入口,地上画有六对脚印,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幼儿把脱下来的鞋子放在鞋印上,放满六双表示没有位置了。这个设计告诉幼儿三个要求:进入阅读区要脱鞋,只能六哥幼儿入内,要将鞋子放整齐。这就是规则引导法的具体运用,开始时教师可以用启发、讨论的方式使幼儿了解这规则。

第二,必须结合实践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掌握规则。规则的熟悉和内化,必须结合实践活动,应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出规则,让幼儿明白规则的具体要求,并懂得规则执行的意义。例如让幼儿掌握洗手的规则,必须结合洗手的实践活动进行。有些规则还需要教师亲自示范。

第三,教师要保持规则的一致性。规则的一惯性则是指规则要具有持续性,同一规则不能经常变化。如果在特定情况下必须做某些变化,那也必须向幼儿说明变化的原因。例如,饭前洗手的规则,若幼儿园今天停水,教师则要告知幼儿:今天停水了,所以我们今天吃饭前不洗手。待第二天来水后,继续坚持这一规则。

2、情感沟通法

情感沟通法是指通过激发和利用师幼间或幼儿间以及幼儿对环境的情感,以引发或影响幼儿行为的方法,它的基础是教师对幼儿的理解和爱。情感沟通法的操作要领如下。

第一,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要观察幼儿的情感表现。教师要非常清楚每名幼儿在班级活动中的情感需要,并采用恰当的方式,激发幼儿相应的情感,引发幼儿积极向上的行为。

第二,教师要经常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移情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移情能力,能够让幼儿从小就站在他人的立场、角度理解他人情感,并能从他人的困境、痛苦出发产生助人的行为,为幼儿今后进一步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发号基础。

第三,教师要保持和蔼可亲的个人形象。教师的形象对幼儿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表达自己积极而真切的情感,让幼儿处于丰富的情感世界里,在愉快积极的氛围中活动和交往。

3、互动指导法

互动指导法是指幼儿园教师、同伴、环境等相互作用的方法。班级活动过程就是由幼儿与不同对象互动的过程。互动指导法的操作要领如下。

第一,教师对幼儿互动指导的适当性。对幼儿进行指导时要注意方法,不要采取不合适的方法,那样会适得其反。

第二,教师对幼儿互动指导的适时性。对幼儿进行指导时要把握好时机,在幼儿需要指导的时候给予指导,当需要幼儿探索的时候则让其自主地去探索。有的指导应在幼儿互动活动前进行,称为事先指导。在幼儿玩户外游戏设施设备时,教师应在活动前对幼儿进行指导,以避免幼儿玩耍时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三,教师对幼儿互动指导的适度性。教师对幼儿指导要在尺度上要进行把握,不能过于笼统,也不能过于细致。很多老师往往在指导时对幼儿的各方面都指导很到位,这样的老师无疑是合格的老师,他很细心,生怕幼儿不会,但同时也抹杀了幼儿各方面的探索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指导要适度。

4、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指通过树立榜样并引导幼儿学习榜样以规范幼儿行为,从而达成管理目的的方法。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利用具体的正面积极形象和成功的行为做示范,来引导和规范幼儿的行为。榜样激励法的使用要领如下。

第一、榜样的选择要健康、形象、具体。教师可以把表现好的幼儿作为榜样,以提醒别的小朋友向他学习,同时可以借助幼儿熟悉的故事、人物、动物或者动画片中的人物角色激励幼儿。如:老师向幼儿讲述《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让幼儿明白故事中的角色,教育幼儿爱惜粮食。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解决幼儿不愿洗手的坏习惯,老师可以让养成洗手习惯的幼儿做示范、展示给其他幼儿看,在这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学会洗手。当幼儿洗干净后,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幼儿有种荣誉感,逐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第二,班集体榜样的树立要公正、有权威性。班级树立的榜样行为,其模范行为是要得到公认的,只有这样幼儿才愿意去学习。同时教师对所有幼儿须一视同仁,鼓励和引导幼儿自己发现榜样并积极表现榜样行为。

第三,及时对幼儿表现的榜样行为作出反应。当幼儿自觉地以榜样的精神作为动力,以榜样规范行为,作出良好的表现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表扬,使幼儿感受到学习榜样的益处,从而强化榜样的影响力。

5、目标指引法

目标指引法是指教师以行为结果作为目标,引导幼儿的行为方向,规范幼儿行为方式的一种管理方法。从行为的预期结果出发,引导幼儿自觉识别行为正误是目标指引法的基本特点。目标指引法的使用要领如下。

第一,目标要明确具体。因为幼儿的发展特点决定了他的发展水平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太复杂的目标不能很好的理解。只有目标明确具体时,幼儿才有可能有行为的参照方向。

第二,目标要切实可行,要具有吸引力。幼儿容易对新奇事情感兴趣,因此目标越有趣,幼儿去实践的可能性越大,越能达到要求。如分发比较独特的贴纸,比常见的玩具和小食品更有吸引力,因为它是他们荣誉的象征。

第三,目标与行为的联系要清晰可见。与目标相联系的行动要明确,这样就有利于幼儿去判断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是错误的,需要怎样去改正。如针对幼儿喜欢看图书而又不爱护图书的现象。教师采用目标引导法,告诉幼儿要是这一个兴趣把破损的图书修好而且没有新的图书被破坏,下周我就再添置一些新书到图书角。目标“图书角添新书”与行为“修补书和爱护书”的联系清晰可见。

第四,要注意个人目标和团体目标,并注意将这两类目标相结合。幼儿园的很多活动都是需要团体合作完成的,这时教师提出的目标要有利于团体活动的进行,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管理。

更多才儿坊精彩,可阅读:

遇见更好的自己——才儿坊老师风采展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