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原創作者:海亦談歷史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關於歐洲的全面戰爭。“全歐洲的燈光都要滅了。”1914年,英德兩國正式開戰的那個晚上,英國外交大臣葛雷望着倫敦政府行政區點點燈火悲嘆:“我們這一輩子是看不到它再亮起來了。”奧匈帝國的諷刺戲劇大家克勞斯,此時也在維也納着手進行一部長達792頁的反戰時事劇以爲這場大戰作注。劇名就叫《人類文明末日》他們兩人,都將這場大戰視作一個世界的結束,而當時有這種想法者更不乏其人。結果,人類文明並沒有就此完結。然而,從1914年7月28日奧地利向塞爾維亞宣戰開始,一直到1945年8月14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之後數天日本無條件投降爲止的31年之間,世局動亂不已,某些時候,難免令人覺得世界恐怕真的離末日不遠了。

那些被人類虔信爲造物主的諸神,有時一定極爲懊惱,悔不該當初造了我們呢。人類畢竟逃過了這一浩劫。但是19世紀崇高偉大的文明大廈,也從此在戰火中灰飛煙滅。若不認識戰爭,就無法瞭解20世紀這短暫歷史的本質。戰爭是這個時代的印記。這整個時代,就是在世界大戰中生活、思想。有時槍聲雖止,炮火雖息,卻依然擺脫不了戰爭的陰影。要談這一個世紀的歷史,或者說得更精確一點,要談這段歷史起始之時天下大亂的年代,就得從頭說起,從那瀰漫世界31年的戰亂講起。對成長於1914年以前的一代而言,這個分水嶺前後對照的差異實在太大,許多人——其中有我父母那一輩,至少包括同時代的中歐居民簡直無法把現在和過去做任何連接。

在他們眼裏,“太平年月”一詞指的就是“1914年以前”,那以後世情起了變化,再也不配這個美好的名稱了。這種心情其實不難體會。回首1914年,那個時候世界上已經有一百年不曾打過大型戰爭。所謂大型戰爭,是指所有的大國,或至少有許多大國一起參與的戰爭。當時國際舞臺上的主角,計有歐洲六“強”(英、法、俄、奧匈帝國、1871年擴張爲德意志帝國的普魯士,加上統一之後的意大利),以及美日兩國。那個時候總共只發生過一場兩強以上交兵卻迅即收場的戰爭,那就是英法兩國合力對付俄國的克里米亞戰爭。而且,就算有強國參與,多數衝突也是速戰速決。

至於其中打得最長久的戰爭,並不是國際衝突,而是美國境內南北相爭的四年內戰。而當時一般戰爭的長度多以月計,有時甚至在幾周內就告終了(1866年的普奧戰爭即爲一例)。總之,從1871—1914年的幾十年間,歐洲總有戰事,卻從來不曾有過大國軍隊攻入敵國境內的事例。只有在遠東地區,1904—1905年,日俄交戰於中國東北,日本擊潰了俄國,從而也加速了俄國革命的腳步。因此,20世紀以前,人類可說根本沒有過“世界級”的大戰。18世紀英法兩國曾屢屢交手,戰場跨海越洋,從印度、歐洲,一直打到北美。可是1815—1914年的百年間,大國間的戰爭幾乎都不出自家門前的區域。

當然,帝國(或準帝國)的遠征軍經常遠赴海外,對付那些不及自己強悍的對手,則是另一回事。這一類開拔到域外的戰爭,往往勢不均、力不敵而呈一面倒,比如美墨戰爭(1846—1848)、美西戰爭(1898),以及英法兩強擴張殖民帝國勢力的諸多戰役均屬此類。不過,偶爾一兩次,也有小國寡民被欺負得太厲害,忍無可忍大發威風的情況出現。像在19世紀60年代,法國就不得不黯然退出墨西哥;1896年,意大利也撤離了埃塞俄比亞。現代國家當年面對的那些強敵,儘管武器精良並佔盡優勢,最終仍不免全軍撤退,至多隻能儘量延長其佔領的時日罷了。而且,這一類遠赴外洋異域的軍事行動,充其量只能作爲冒險文學或19世紀新發明的行業“戰地記者”筆下的材料而已。對於發兵國、勝利國本國絕大多數的居民來說,可說沒有多大的直接關係。

但是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席捲了每一個強國,事實上除了西班牙、荷蘭、北歐三國以及瑞士之外,全歐洲都加入了這場戰爭。更有甚者,各國軍隊還被一一派往他國執行戰鬥任務;許多時候,這種情況往往是破天荒第一遭。加拿大部隊到法國作戰;澳大利亞人、新西蘭人則跑到愛琴海的一個半島上去凝練國家意識“加里波利”之役變成了澳新兩國立國的神話。然而,這一切現象當中,意義最爲重大的改變,卻要數美國人的參戰。他們將開國之父華盛頓的千叮萬囑不要“蹚歐洲渾水”的警告拋置腦後。美國的加入,從此決定了20世紀曆史的面貌。

美國印第安人被派到歐洲、中東,中國勞工來到西方,非洲人則成爲法國部隊的一員。除了中東地區之外,發生在歐洲地區以外的軍事行動,規模都很小,但海戰的範圍卻再度升格到全球範圍1914年在南美馬島的外海,大戰雙方揭開了海戰的序幕。而協約國艦隊幾次和德軍潛艇交手的決定性戰役,也都發生在大西洋北部及中部的海面及水下。至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世界規模,更毋庸舉證說明。全世界所有的獨立國幾乎無一倖免,不管是主動還是被迫,皆受到戰火波及。只有拉丁美洲諸國的參與可說有名無實。

殖民帝國統治下的殖民地人民,更是身不由己,毫無選擇的餘地。歐洲境內除了日後成立的愛爾蘭共和國、瑞典、瑞士、葡萄牙、土耳其、西班牙,歐洲境外除了阿富汗地區,全球各國不是加入戰鬥,就是遭敵佔領,或兩者都不能免。作戰地區,遍及五大洲三大洋。南太平洋的美拉尼西亞羣島、北非沙漠、緬甸、菲律賓各地的殖民區,這些遙遠陌生的地名,現在和北極、高加索山區斯大林格勒一樣,都成了報紙讀者和無線電聽衆耳熟能詳的名詞——其實這根本就可說是一切無線電新聞快報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大家上了一堂世界地理課。

20世紀的大小戰爭,不論是一地一區的地區性戰爭,或波及全球的世界級大戰,總體規模都是空前的。1816-1965年的150年間各場戰爭中,根據美國專家依死亡人數排名——美國人就喜歡搞排行榜這一套——前四名都發生在20世紀分別是兩次世界大戰,以及1937年開始的日本侵華戰爭和朝鮮戰爭,每次都死了100萬人以上。而回到後拿破崙時代的19世紀,有記錄可循規模最大的一場國際戰爭是1870—1871年的普法戰爭,大約死亡了15人。到20世紀來,這個數字勉強只能跟1932-1935年玻利維亞與巴拉圭相比。簡單地說,進入1914年,人類從此開始了大屠殺的年代。今天的內容到這裏就要暫告一段落了,大家有何想法小編歡迎大家來評論哦!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