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始接觸和學習時間管理術,是從2010年上大學開始的。


被學校嚴格安排的中學生活結束了,我跌進了大量可以自主安排的時間。想達成的事情很多,時間和精力有限,我開始感到自己需要時間管理術。

 

到今天爲止,作爲一個勤懇的學徒,我已經學習和實踐了8年的時間管理術。可是我決定從現在開始,正式放棄時間管理。


-01-

時間管理術不起效,

你爲什麼只敢懷疑自己而不敢懷疑方法本身?

我學習時間管理術的最終目標,是做到從容不迫、井然有序地處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我已經不記得自己閱讀過多少時間管理相關的書籍和文章,嘗試和運用過多少時間管理技巧了。

 

從記錄和分析自己的時間開支,到把24小時時間分塊填充任務,再到按重要性和緊急性四象限法則區分優先級;

 

從列清單管理生活,到制定年計劃、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把大任務分解成可執行的小任務,再到使用番茄工作法執行以抗干擾;

 

從把碎片時間撿起來加以利用,到快速處理小事不耽擱,最大程度減少瑣事對精力的消耗,再到給予自己階段性的獎勵;

 

……

 

我試圖通過時間管理術來掌控自己的生活,它也確實一定程度地幫我提高效率。可是學了8年時間管理術,我想要的那種從容不迫,從來沒有降臨在我身上。

 

我沒辦法說謊:我始終是焦慮的。不管我制定了多麼完美的計劃,不管我分不分優先級,不管我多麼專注和克己,長長的待辦清單就彷彿一條嚴厲的鞭子,在我身後揮舞。

 

只有極少的時候,我可以暫時清空待辦清單,可是那種噼裏啪啦、火急火燎、忙完一項趕着下一項的“我好忙我好忙”也維持不了多久。


就算我短暫地搞定了一切,整個操作系統也會因爲繃得太緊,階段性地陷入奔潰。我不僅不快樂,我也沒把事情都搞定。

 

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呢?

當然是我自己的問題了!一開始我只敢這麼想:意志力不夠堅定、執行力不夠強、不夠自律和專注……用現在很流行的一種句式來說,就是:不是時間管理術沒用,而是你沒用。

 

可是爲什麼這一切這麼費勁呢?在嘗試、調整、優化了那麼多遍以後,我爲什麼依然沒有獲得我想要的從容不迫?


時間管理推崇者崇拜的偶像是全職工作、生五個娃、考上哈佛、還兼顧出書的日本媽媽吉田穗波。可是我們照着她所謂的時間管理術照做的時候,爲什麼並沒有跟着變成一個全能超人呢?

 


直到《精要主義》這本書給了我一個不同的答案,多年的疑慮才豁然開朗。

 

時間管理術的本質是貪多求全,鼓吹兼顧,它教大家做當一個三頭六臂、精力無限、兼顧並搞定一切的全能超人。


它帶給我們的,常常是一個我們只能堅持一週的剛性計劃。因爲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搞定一切

 

精要主義給出的方案是:對我們的任務來一次徹底的斷舍離,只留下少量重要的事務。


《精要主義》的作者格雷戈·麥吉沃恩認爲:


“要想走出困境,出路就是自律地追求更少但更好。百折不饒,堅持不懈地追求精要事務,排除非精要的一切,建立一個讓執行毫不費力的行爲體系。”

 

打個比方,大家就明白這兩種人生管理的觀念不同在哪裏了。

 

整理人生事務就像整理房間。

 

時間管理術就像低級的收納術。它給我們介紹精巧的收納工具、教我們五花八門的收納技巧、監督我們養成自律的收納習慣,比如用完東西放回原處、定期整理房間。

 

可是有過生活經驗的人都知道,在東西很多的情況下,無論多麼完美的收納,都會很快亂掉,想要維持整潔,需要不斷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我們會在這個過程中疲憊不堪。

 

而精要主義則教我們斷舍離,把多餘的東西通通丟出去,只留下少量喜歡的、重要的、必需的東西,整理房間自然就變得毫不費力。最好的整理,是不用整理。

 

把時間和精力聚焦在少量最重要、最有意義、最想做的事情上,執行自然也就變得毫不費力。

 

最好的時間管理,是不需要時間管理。

 

我們習慣於把原因歸結於己身,卻不敢懷疑是不是方法本身出了問題,時間管理術不起效,爲什麼不能是被整個社會推崇和熱衷的時間管理術本身,就有問題呢?


-02-

決定不做什麼和決定做什麼,同樣重要


一個心理學家受五角大樓邀請,給一羣高級將領,做一個有關時間管理和資源管理的講座。講座期間,心理學家要求高級將領們總結一下管理方法並寫在紙上。爲了簡短起見,他要求每個人用詞不超過25個。

 

這個練習讓大部分將領感到爲難。這些穿着制服的優秀男人,沒有一個人寫出點什麼。

 

唯一寫出點什麼東西的將領,是在座的唯一女性。她的從軍生涯非常出色,從士兵一步一步做到將領。

 

她這樣寫道:“先把事情按輕重緩急排序,然後劃掉排在‘3’以後的所有事情。”

 

這就是一個精要主義者典型的行爲策略,不是按輕重緩急排出優先級,然後依次執行,而是直接把不夠重要的事務一刀砍掉,只把時間和精力分配給少量重要的事。

 

這是一種比“要事優先”更進一步的行動策略。要事優先的“要事”後面,尚且跟着一堆次要事、次次要事,尾大不掉。

 


日程表裏還是塞了太多東西,就算不斷告誡自己“要事優先”,但我們其實很難在心裏上真正排除“非要事”的干擾。做到專注最難的不是抵抗外界環境的聲音,而是對抗來自心裏的噪聲。

 

精要主義者的待辦清單很短,可以在真正清淨的世界裏專注行事。

 

有一件事,長久以來都被大家忽略了,其實對人生來說:決定不做什麼和決定做什麼,同樣重要。


人的時間、精力、注意力都是具有排他性的珍貴資源。每往生活裏多安排一件事,我們都需要付出機會成本。

 

精要主義爲什麼是更明智的人生理念呢?

 

首先,精要主義把時間和精力聚焦,可以快速取得進展。

 

時間管理術教我們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完成更多的事情,教我們如何把精力用到極致。


但貪多求全、企圖兼顧多個目標的結局,通常是:精力被分配到不同的事情上,多件事情取得零星進展,卻始終無法在某個領域有大的斬獲。

 

我原來也是一個貪多求全的人。

 

我聽說看電影電視劇潛移默化學英語,效果最好,如果基礎不太好,可以從幼兒節目開始,我就下載了小豬佩奇英文版;看到一個英音養成的課程,聽起來特別優雅和高級,我就報名學;

 

聽說原創內容分發各個平臺,可以漲粉擴大影響力,就跟着註冊入駐很多平臺,不想錯過任何可能的風口。

 

……

 

我把好多項內容,都變成自己的每日功課。可實際上,學英語看起來政治正確,但根本就不是我的剛需,我的工作和生活完全用不到;

 

我入駐了多個平臺,可是我覆盤之後才發現:真正爲我創造價值和給我帶來機會的,還是公衆號,其他平臺有投入基本沒產出,不過憑空消耗我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更新,還擠佔我大量注意力去查看閱讀量和反饋。

 

許許多多這樣看似有意義的東西,被我安排進了生活,我企圖通過時間管理術,有序地完成他們。

 

對我來說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是持續穩定地運營和更新公衆號、開發自己的讀書寫作課程、寫書。當不加選擇、貪多求全地給日程表塞滿事情,那些真正重要的事,被擠壓、被淹沒,而導致進展緩慢。

 

貪多求全的後果,就是多處發力,卻只取得零星進展;不夠聚焦,既沒有在任何一項追求中徹底失敗,也沒有在任何一個方面大獲全勝;一直奔忙,卻總是無法到達不了任何地方。

 


其次,精要主義可以把你從低級忙碌中解脫出來。

 

低級忙碌,是無法帶來個人成長,卻停不下來的忙碌。一個任務完成,又來一個新的任務任務,僅僅在新手期的時候,覺得學到了許多東西,到了熟手期,日常就是忙碌而無意義的重複。

 

低級忙碌,看似充實,其實危險。長此以往,你會喪失自我,喪失價值感,每天都很忙,但不知道除了拿點工資,還有什麼意義。

 

可惜許多人沒有嗅到危險的氣息,我們的社會有一股奇怪的炫耀忙碌的風氣,大概是人們覺得可以通過炫耀忙碌,來彪炳自己的重要和不可或缺。太多人因此沉淪低級忙碌,而不自知。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沒有比高效率做無用功,更無用的事了。”

 

低級忙碌狀態,使用時間管理術,不過是高效率做無用功罷了。

 

而精要主義則要求你,跳出來嚴格地審視你的生活,始終主動而審慎地做選擇:


你在忙碌的,對你來說真的是重要和有意義的嗎?如果不是,爲什麼不大聲拒絕呢?如果不是,爲什麼不停下來及時止損?如果不是,爲什麼還要繼續放任無意義的忙碌,擠佔你的時間和精力?

 

 第三,精要主義幫助你去過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

 

當你把那些非精要的事務,通通砍掉,生命裏只留下少量重要的事。


你會發現,你不再被不想要的生活裹挾着往前走,你不再活在別人的期待裏,你把握住了生命裏最重要的事,永遠不會帶着遺憾地痛楚回顧這隻有一次的人生。


精要主義者的人生,是一種了無遺憾的生活。


-03-

如何成爲一個精要主義者?


精要主義是一種思維方式,正如《精要主義》的作者格雷戈·麥吉沃恩所說:“要把這種思維方式內化於心絕非易事,因爲某些固有的想法總被兜售推銷,他們不斷地把我們拉回非精要的邏輯上來。”

 

想要成爲一個精要主義者,首先要完成觀念是的轉變。

 

要克服的觀念是:"我必須做"“這些都重要”“我能兼顧”,需要擁抱的觀念是“我選擇我要做的事”“只有小部分事情是真正重要的”“我可以選擇做任何事,但我做不了所有事”

 

想要成爲一個精要主義者,其次要學會取捨。


 

如果是垃圾,我們當然可以毫不猶豫地丟掉。捨棄難就難在,你捨棄的東西並非是完全沒有價值的,有時候需要你捨棄的,甚至可能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成爲精要主義者最難的地方,就是去分辨什麼東西,對你來說纔是最重要的,這要求你不斷往深處去思考,不斷往深處去追問,你想要的生活究竟是怎麼樣的。

 

《精要主義》這本書的作者格雷戈·麥吉沃恩,是一個擅長追問的人。

 

有一次,他花了20分鐘,在一張紙張上寫下自己打算幹一輩子的事,他突然發現上面根本沒有法律。可是他當時已經在英格蘭的法學院攻讀法律半年時間了。他白天學法律,晚上看管理學著作,閒暇時間寫作。

 

他學習法律是因爲別人告訴他,“要讓自己的選擇具有開放性”,但這顯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幾個星期後,他從法學院正式退學,離開英格蘭前往美國開始作家和教師的職業生涯。

 

他放棄攻讀的法律是毫無價值的嗎?當然不是。而是一個公認的好機會、好出路。一旦學成,作者可以當律師、寫法學著作,教授法律課程或者從事法律諮詢相關工作。

 

可是像作者這樣清醒理智的人太少了,想起身邊好多人,明明不想當老師,還是跟風去考教師資格證,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想要成爲一個精要主義者,還要養成覆盤的習慣。


 

高頻、持續、深度的覆盤,才能保證自己始終在正軌上,當偏離軌道的時候,也可以快速糾正。

 

我在之前的文章裏說到過一個詞“善護念”,這個概念來自《金剛經》,意思是好好照應、護住自己的心念。當你找到了自己生命中少量、重要的事,就要小心護住它們,不讓它們淹沒在非精要之事中。

 

我把持續穩定高質量地寫作,當成少量重要的事,其他無法爲這件事情服務的事情,被我通通砍掉。


我第一次感到從未有過的輕鬆,因爲只要我完成了寫作任務,其他事情做不做對我來說都無所謂了。如果有時間且有必要,我可能就把它們順手做了,但我不會把它們列在我的待辦清單,讓自己始終處於“我還剩很多事沒做”的慌張和焦慮之中。

 

 學了8年時間管理術之後,我放棄了時間管理,因爲我決定成爲一個做“更少但更好選擇”的精要主義者。

原作者名: 李小墨

轉載來源: 深夜書桌(ID:shenyeshuzhuo)

轉載原標題: 學了8年時間管理術之後,我放棄了時間管理

授權說明: 口頭授權轉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