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爲政首 農爲邦本■電視劇《黃土高天》根據莫伸長篇報告文學《一號文件》改編,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檔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由中宣部倡導、陝西省委宣傳部主抓,陝文投集團投資製作的電視劇《黃土高天》(原《一號文件》)將於11月1日起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檔。

《一號文件演職人員討論劇本

《黃土高天》根據莫伸長篇報告文學《一號文件》改編,作者莫伸在《一號文件》的寫作過程中,深入多個地區,歷時兩年多,進行了紮實的走訪和調查,直面現實,飽含深情,完成了這部“用雙腳走出來”的作品。

一部用良知和真誠寫就的開啓一代新“國風”的長篇紀實報告文學;一部真實、具體、生動的中國農村變遷史、中國農業發展史。

《一號文件》由太白文藝出版社出版

長篇文學《一號文件》不僅是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迎接黨的十八大主題出版重點圖書;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陝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項目……更是一部真正立足於真實國家發展、農村生活的不可多得的優秀文藝作品。

中國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業大國,新時代農村的發展就是新中國歷史發展的重要體現。作品從令人高度關注的中央一號文件視角切入,以生動鮮明的歷史故事爲題材,從中國農業遭受“左”的思潮以至於由此帶來的巨大挫折的反思開始,截取當代中國農村具有代表性的生產、生活場景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以及具有影響力的人物事蹟,反映了中國農村發生的空前深刻的變化,進而追尋當代農業發展的嶄新道路;探討、思索中國農民、農業和農村的未來。

莫 伸,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社會科學院文學藝術研究所所長、西部電影集團編劇、導演。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出版個人專著16部。長篇小說有《年華》《塵緣》《權力劫》等,長篇紀實文學有《闖蕩東歐》《中國第一路》《大京九紀實》等,小說曾獲得多種獎項,並改編成影視劇、廣播劇等。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轉入影視創作,有多部電影劇本及電視連續劇本投入拍攝,其中自編自導的長篇電視連續劇有《東方潮》《郭秀明》兩部,電影有《支書和他的媳婦》《青春集合號》等3部。影視劇及廣播劇曾先後獲全國第八屆、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以及中國電視劇“飛天獎”、“金鷹獎”,“建國四十週年優秀電影劇本獎”、“夏衍電影劇本獎”等。

陳忠實評《一號文件》:爲生民立命

第一眼看到《一號文件》這部書的名字,我竟不無心顫地驚詫。且不說我是寫農村題材,自然到本能地關注農村現實的作家,即使作爲當代社會的任何一種角色,都會對“一號文件”產生敏感。這是因爲,1982年中央第一次發出“一號文件”,徹底結束了中國農村延續近30年的舊體制,爲億萬農民打開了一條活路,也奏響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聲。連續5年的5個“一號文件”,都是關於農村改革的切合實際的指導方針,對於農村的發展乃至對整個社會改革的促進和影響,其意義無可估量。30年後回看紀實文學《一號文件》,我更多了一種經歷者的萬千感慨,由衷地對成就這部具有歷史意義的傑作深感欽佩。我之所以“且不說”作家的身份,是因爲1982年的第一個“一號文件”下達時,我是貫徹和實施“一號文件”的一名政府工作人員。1982年春節過後,我被灞橋區政府派到渭河邊一個公社(即現今鄉鎮)宣傳並實施“一號文件”精神。我和另一位幹部一個村子一個村子地宣講“一號文件”,然後再一個村子接一個村子地把土地分給農戶耕種,把集體飼養的牲畜分給農戶單獨餵養……今天再讀莫伸的《一號文件》,30年前在渭河邊走村串戶“分田分地分牛馬真忙”的情景又浮現在眼前,難免發生既是個人人生,又是生活演變的歷史性慨嘆。

紀實文學《一號文件》裏所寫的,多是這樣一些人:他們對極左僵化的公社體制下,農業生產停滯不前乃至屢遭破壞,多了一分思考且提出改善意見。然而他們卻幾乎無一例外地遭遇打擊迫害,以至死亡,釀成人生悲劇。這不僅是他們個人的悲劇,更廣泛的意義上是民族和國家的悲劇。設想戶縣的陳冏臺和後來的楊偉名的建設性意見若能獲得採納且得到推廣,所謂“三年困難”餓死無以數計的人的悲劇性災難,肯定會減輕幾分……我讀到這些典型的人和事的時候,很自然地意識到,恰恰是他們和他們當年實事求是的科學思維和無所畏懼的行爲,使得“一號文件”的誕生和實施成爲必然,儘管那是在30年之後。

“一號文件”把中國鄉村發展的出路,導引到了符合中國實情的也是科學思維的道路上來。紀實文學《一號文件》裏記述的諸多典型的人和事,都以其鮮活生動,尤其是無可置疑的真實性,證明了中共中央“一號文件”決策的英明。這樣也就奠定了《一號文件》這部紀實文學獨有的史料性品格和價值,對於當代和未來那些想了解中國發展道路的人來說,它將是一份珍貴的原生態資料。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莫伸成就了超越文學的功勳性創作。

讀着紀實文學《一號文件》,我曾幾次發生某種頗爲刺激的自愧性心理反應。莫伸寫到的幾個人和幾件事,我也曾接觸過,原想做點文章,卻未能做成,留下遺憾。譬如他寫到萬里在安徽率先搞農村體制革命,我也曾去那裏作過採訪;再如姚生泉的日記體著作《中國農村變革實錄》,我也曾認真閱讀過,儘管獲益匪淺,卻無作爲。尤其是莫伸在《一號文件》開篇首章所寫到的戶縣楊偉名的事蹟,讓我竟有一種衝撞性的感受。幾年前我曾專程住到戶縣瞭解楊偉名的事蹟,確也獲得了許多珍貴的資料,卻終於未能有所作爲,至今覺得遺憾。讀到《一號文件》裏關於楊偉名的文字,我感到欣慰,一個具有科學思維又兼無畏品格的堪稱偉大的關中農民楊偉名,得到了張揚,我因此而感謝且欽敬莫伸。

讀着這部60餘萬字的著作,我又想,莫伸該下了多少功夫!他審視一個個寫作對象時的縝密思維,他嚴謹的文字,姑且不論,單是要蒐集如此豐富翔實的資料,得跑多少路,翻多少檔案,找多少人敘談——況且多是業已過去多年的生活事件,紀實文學又容不得一個想當然的細節,單是能夠攤出如此功夫具備如此毅力,單是他的創造精神,就令我欽佩敬重了。再,在我的印象裏,莫伸不在農村題材寫作的作家行列,突然拿出一部中國農村發展歷程的《一號文件》,足以見得他的知識的寬泛,也足以見得他“爲生民立命”的精神境界。

莫伸:這片多情的土地——《一號文件》創作手記

前年我和幾位朋友到四川建川博物館去參觀,看見一張當年女性買月經帶的票證,我們都覺得既驚訝又茫然,如果不是活生生的票證擺在眼前提醒,當初的艱辛我們都已經記不得了。

改革開放初期,我相當堅定地認爲,以中國的現狀,儘管物質方面能夠大踏步地進步,但至少有兩點在我們這一代人中是不可能實現的。一是糧食能夠敞開肚皮喫。二是私人能夠擁有小轎車——讓我完全沒有想到的是,糧票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就從中國人的生活中消失掉,而隨後的歲月裏,小轎車竟一輛接一輛地進入到私人家庭。

只要保持着起碼的實事求是和起碼的客觀公正,就不能不承認,變化太快了!進步太大了!

這變化和進步是怎麼來到的?

可以有一千條理由,一萬種說法,但是歸根結底,是由於改革開放。

不是說中國實行了改革開放就不再出現問題,就萬事大吉,問題只在於,中國到底要不要改革開放?而面對改革開放出現的諸多問題又應當怎樣去看待?這個命題實在是太重要也實在是太重大了,從本質上說,我寫長篇紀實文學《一號文件》,想回答的就是這樣一個問題。

《一號文件》從建國以後農村曲折反覆的探索起筆,寫到上世紀80年代初農村那場驚心動魄的變革,也寫到了今天的農村。爲了能夠客觀地表現生活和公正地講述歷史,寫作這本書時,我秉持的一個基本理念是真實。儘管人們對逝去的歷史會站在各自的立場上進行多樣的詮釋,但是最終能夠還原歷史本質面貌的,一定是真相和真實。我始終相信,只有真相和真實,纔是最有力也最強大的。

細心的讀者一定會發現,在這部書中,我採訪了很多人,引用了很多資料,講述了很多事情,也由此引發出很多感慨。所有這一切,都不會憑空得來,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整整兩年多的時間裏,爲捕捉和獲得那些珍貴的歷史資料,我從南到北地奔波跋涉。我深知,在思潮五花八門的今天,講述歷史絕不那麼容易,說真話也絕非那樣簡單,但是作爲一名從歷史的風風雨雨中走過來的作家,如果連起碼的真話也不講,那就太可悲了。因此,在寫作本書的起步之際,我就同時做好了暫時不被出版的準備。

讓我沒有想到的是,這本書不僅出版了,而且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好評。這個方方面面,除了最基層的老百姓,也包括專家學者和高層領導。

生活,真的是大步地前進了。

我深深地愛着你,這片多情的土地——這是我寫作這本書最原始也最強勁的動力。

感謝這片土地!

《一號文件》目錄

楔子 激動人心的一幕

第一章 歷史的回顧

一位解放軍軍官的遭遇

回鄉的見聞

歷史蹤跡的探溯者

直言進諫

可以想見的結局

在困難的日子裏

劉雪海一家人

農民思想家楊偉名

曖昧的處理

曰趨嚴峻的形勢

最後的歲月

澇河畔的沉思

第二章 偉大的轉折

變化開始了

姚生泉和他的《中國農村變革實錄》

事情遠沒有這樣簡單

在質疑聲中前進

問題在上面

中央必須說話

安徽率先站起

乍暖還寒的日子

“熊不下”的孟家坪

擋不住的春潮

在希望的田野上

中流砥柱

歷史的關鍵時刻

我要羣衆

註定將載入史冊

第三章 艱難的步履

懷揣問號走洛川

李新安其人

激情澎湃的歲月

驚人的效益

貧窮壓着,你還能有啥選擇

我栽下的蘋果不讓我喫了

鳳凰涅槃

步步深入的“一號文件”

轉變觀念真難

……

第四章 黃土高原上的綠色革命

第五章 身邊的人和事

第六章 村莊會消失嗎

第七章 探討與思考

第八章 田野依然充滿希望

第九章 尋找我們的精神家園

後記

ID:weifeng279965337)

編 輯:宇星 | 審 核:魏 鋒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