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启用具有较高饲养管理素质的人员承包母幼鹿群。茸鹿场应以有饲养管理母幼鹿多年的、经验较丰富的、组织经营能力强的人员集体承包母幼鹿群。

第二,选择较佳的饲养方式。在我国驯养茸鹿的3 种饲养方式中,以圈养和圈养放牧的饲养方式的繁殖力较高,应尽量选择这两种饲养方式中的一种

第三,种母鹿群要有合理的最佳年龄结构。种母鹿群的老幼鹿占百分率过大,甚至连续几年没有2 一6 龄最佳繁殖年龄的母鹿,不仅会直接影响母鹿群的繁殖力,而且对育种的影响更大。

第四,准确选择和淘汰种公母鹿和幼鹿。不仅要根据体型大小、体质外貌、年龄、生产性能、体膘、健康状况、育种方向等宏观性状进行选择和淘汰母鹿,而且要根据卡片、谱系的亲缘关系和个体特点淘汰繁殖生理有缺陷、失去生育能力的老、病、残、过胖、过瘦母鹿;要选择繁殖力强、乳房较大、历年产仔较早、保姆鹿和双胎母鹿的后裔、产公仔多的母鹿留做

第五,要有合理的营养水平。营养水平高低的标志是膘情的好坏,一般过胖即营养过剩,过瘦即营养缺乏,均会影响繁殖力,而过胖比过瘦的影响更大一些。如果从7 月中旬至离乳前1 周给予“短期优饲”,直到11 月中旬在两性配子生长发育和种公母鹿的发情配种季节,能供给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饲料,保证鹿群有整齐的中上等膘情(梅花鹿)和上等膘情(马鹿),则对提高繁殖性能是十分有利的,尤其对体质差和繁殖力低的母鹿更为有效。给予母鹿丰富的生理碱性饲料和公鹿优质的生理酸性饲料,则可增加两性配子的异质性而提高繁殖性能。

第六,科学地管理和使用种鹿及预备种鹿。对种公鹿和预备种公鹿要单独组群饲养管理。参配母鹿要按年龄、生产性能和体况分群,不要大混群,更不要经常变动鹿群,最好能做到饲养员和圈舍相对稳定。要加强兽医防疫工作,减少疾病,特别要控制住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等传染病,也要避免发生各种伤害母鹿(尤其妊娠母鹿)的事故,确保各项繁殖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七,准确选配,严格避免近亲繁殖。

第八,采用先进的试情配种方法和适宜的种公母鹿的配种比例。

第九,采用现代繁殖技术手段,如鹿的人工授精或同期发情技术时,要有相应的查漏补配等技术措施。

第十,做好保胎和产仔时的各项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