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公冶長》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後來這句話流傳幾千年,現今也成爲許多老師的常用語,但意思已然變味。回看《論語·公冶長》這一章,我們會了解到,其實孔子說這句話含有鞭策之意。

宰予這個學生從小聰明伶俐,思維敏捷,但是毛病也很多,心直口快,經常說出傷人的話,而最最讓孔子感到無奈的是他的懶惰,不去上課,白天在家睡覺,但孔子也深知宰予是個人才,對他的教育嚴格之餘也帶有悉心教誨,“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便是孔子無奈傷感之下的話語,旨在鞭策宰予。後來宰予終不負衆望,學成後成爲了齊國大夫,是一位著名的外交家。

這是關於“朽木不可雕也”的典故,下面,我們來說說與其意思相近的一句話——“孺子不可教也”。這句話經常被用來與“朽木不可雕也”搭配使用,成爲“孺子不可教也,朽木不可雕也”,同時也常被誤解爲是出自孔子之言,而事實不然。

“孺子不可教也”,原是“孺子可教”的延伸及反義。

孺子可教,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裏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說的是張良獲得《太公兵法》過程的一個故事。原意是小孩子可以教誨,後形容年輕人有出息,可以造就。再後來就演變出其反義的“孺子不可教也”,形容年輕人愚笨,無法造就,含貶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