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简单的例子就是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时候,总会有人跳出来担当各种角色,会有个领导者组织大家讨论,确保在时间结束之前每个人都能发表意见,还会有一个人出来担任计时的工作,此外,还有人会担任记录员,把每个人的意见整理下来,供最后的汇报员使用。平台本身需要允许员工犯错误,他们才会勇于负责任,否则,没有人愿意承担风险。

当今社会,年轻人都讲究个性,张扬自我,传统的一味管控型管理越来越吃不开了。

但依然有很多领导者重掌控而轻成果,习惯制定流程,制度,把人限制在一个很狭窄的领域里。

优秀的人才往往不愿意在一个处处掣肘的环境中工作,他们渴望释放自己,实现目标。

而这种掌控虽然可以保证企业运营的顺畅,却忽视了人的创造力。

现在的管理已经不是领导时代了,而是引导时代。

每一个领导者都该明白这个道理:员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我们要做的是引导而不是控制。否则结果总是不如人意的。

那么,如何在减少对员工掌控的同时,激活员工主动性,提高团队创造力,做到管得更少,效率更高?

《引导力》一书介绍了 5 大技巧。

尊重差异,让团队更有凝聚力

很多领导者喜欢一团和气的氛围,他在台上讲得唾沫横飞,底下的人被动地听讲。当他讲完的时候,问问还有没有什么不同意见,没有人举手,于是领导者很满意,皆大欢喜,散会回家。

事实上,员工不可能总是没有意见,只是他们迫于集体压力而无法表达。于是,一团和气的团队往往发现不了问题,等到把事情搞砸了,领导者再来发脾气,抱怨为什么大家之前就没有提出这些问题。

事实上,如果领导者能够想办法尊重差异,就能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鼓励人们保持差异化的诀窍,有 3 个办法可供参考。

❶ 问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谁有疑问吗?”

比如在会议上,突然有人站出来打破一言堂,说出自己的异议时,你就可以适时引导,问:“还有谁有疑问吗?”

此时,内心同样有想法的人就会举手,因为他发现场上有了个“同盟”他便不会再屈从于集体压力。

如果没有人举手,你可以再环顾四周,强调一次说:“我想重回一分钟前某某某提出的那个问题,还有谁有同样的想法吗?”

通过这样的暗示,有不同想法的人就会陆续发言,越来越多。

❷ 用小集体来防止两极分化

有时候,人们不是不愿意发言,而是差异化升级产生冲突,也就是两极分化。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在会议上,小集体被激活了,越来越多的人提出了反对的意见,反对声变成了抱怨,进而变成了冲突,会场形成了两派,唇枪舌剑,好不热闹。如果不加以控制,局面可能会失控。

此时,你作为领导者,就无法无为而治了。你可以试着这样引导他们,首先示意大家停止争吵,然后让支持A观点的人举手示意,接下来让支持B观点的人举手示意,这样你就划分了两派的人员。

接着,你给A组5分钟的时间,让他们互相交流意见和建议,而B组必须耐心倾听,不能发言。然后,让B组讨论,A组不发言。当双方都冷静下来倾听后,不仅能听出对方合理的地方,也能找到共同点。

❸ 耐心听完每个人的发言

为了引导员工的自主性,你不需要出面阻止,当大家都发言完毕,言论里没有什么新东西之后,就是时候收尾了。

因为当大家都充分发言之后,总会有一个人站出来说:“好了,我们都是为了公司好,每个人的观点都有道理”,然后总结陈词。

不管结果怎么样,这都是员工们思想激烈碰撞的结果,总而言之,这些结果能够激发他们的思考,保持团队的创造性。

02

寻找共同点,把大家拧成一股绳

尊重差异,但不是说我们不要形成共识,组织只有形成共识,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充分调动组织内的人,这样的组织才有战斗力。

两个人,观点再有分歧,也总能找到共同点。比如,一组人反对堕胎,另一组人又主张将堕胎合法化,彼此争论不休,但实际上,他们两组人可能在兴建托儿所的事情上却是一致的。

在一家公司里,共同点总比分歧要多,如果能找到共同点,就能降低目标的模糊性,让大家都能带着干劲去工作,而不是在分歧点上内耗。

比如两个部门,设计部门指责营销部门对他们的工作加以干涉,而营销部门又指责设计部门太自我,做出来的东西客人不喜欢。

那么,这两个部门的共同点是什么呢?那就是服务客户,为客户创造价值,两个部门都是为了客户好,为了公司好,找到这个共识,就能求同存异。

那么,寻找共同点的方法有哪些呢?

❶ 推迟解决问题

对于分歧点,有时候不用急着去解决,先搁置,否则会阻碍大家达成共识。

当你们在讨论的时候,出现了分歧,有的公司会为了节省时间,急于解决问题,然而这样做的后果是让讨论变得更加无效。

此时你可以建议大家把这个争议放一放,记录在本子上,下次再讨论,这样大家也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各自的共识上。

一旦出现争议,你就再让他们放一放,这时候你就会有一个清单,上面都是你们没有解决的争议,这些争议可以在讨论结束后再发给大家,让他们回去再冷静思考,而不是在会议上争吵。

❷ 聚焦在目标上

一家企业往往都会设立一个共同目标,这个共同目标就是整个企业的共识。有时候我们在一些分歧上有太多争论,也是在如何实现目标的细节上过于执着。

比如要提高销量,到底要多开实体店,还是加强电子商务的投入,不同部门就会争论不休。此时应该跟他们强调说,我们的共同目标就是为了提高销量,大家都是为这个目标考虑的,那么有些人就会开始冷静下来,理解其他人的想法。

❸ 成为一名整合者

什么是整合者?

比如项目经理,他们是某个项目的领导角色,他们负责整个项目的进行,并对结果负责,对此,他就必须保持客观,不能偏袒任何一方。

整合者的角色是中立的,客观的,并且解决问题本身就是分歧双方的共识,因此,双方都会听整合者的安排,最终把事情做好。

做好了员工的统一工作,再来看第三个管理技巧。

03

合理有效地安排工作

有效安排工作的定义,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合,找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所以,作为领导者,选人用人是第一位的。

那么,如何挑选合适的人呢?你需要遵循以下 5 项要求。

❶ 寻找全系统的人

合适的人才必须具备5个要素:拥有做出行动和决定的权力;拥有能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有专业知识;有对任务的充足信息;能按照需求来完成任务。

当你找到这些全系统的人后,你会发现他们的附加价值是非常巨大的。

宜家家居前董事长曾坦诚就在2000年初,即使是在中国市场,他们的典型工作方法还是在讨论中排除中国员工,认为他们对质量和宜家的全球使命不太了解。

然而当他们开始信赖当地的供应链组织,其中大多是中国人,在上海的团队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这个既有资源又有知识,以及对于中国本土的充足信息,执行力强的供应链组织一旦获得行动权力,成为了全系统人才,很快成为了宜家在中国复制成功的关键。

❷ 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找到某个领域的专才,让他负责这个领域。

你不可能让一个内向、谨慎的财务专家负责客户服务的工作,但一个庞大的项目又少不了财务专家的支持。

❸ 给大家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全系统人才都是职场上的佼佼者,他们不喜欢只是听命行事,按部就班,相反,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为了引导他们的自主性,你必须给他们表达意见的时间,不要吝啬这些时间,匆忙开工,否则后面会出很多问题。

❹ 创建责任担当表

把责任落实到人,遇到问题才不会踢皮球。

04

让员工自己承担责任

紧盯着员工是工业时代的做法,管理层设置流程和制度,员工只需按部就班,也正因为如此,员工无需承担责任,也无需做决定,只要执行上头的决定就行了。

在需要标准化,大批量,低成本的工业时代,这种管理方法不能说没有效果,然而,太多的工作规则会削弱生产力,而被当做机器的员工,也无法施展自己的创造力。

特别是,这样的工作方式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就连雷军也指出,小米是去KPI的。

小米是让员工自我驱动的典型,秘诀就是让员工有决定权,让他们自己承担责任。

比如小米的售后客服可以在不需要上级领导同意的情况下,以2000元以内的预算,自己决定怎么做来赔偿这个顾客。

管理层不需要对这些细节都给予掌控,其结果是,小米的客服不仅做得很好,客人很满意,管理层也省心,不必付出过多的管理精力。

鼓励员工承担责任,要注意4个技巧:

首先,允许员工犯错误。平台本身需要允许员工犯错误,他们才会勇于负责任,否则,没有人愿意承担风险。

其次,自己做得越少,别人就做得越多。有的管理者就是喜欢做太多,但如果你后退一步,别人才能自告奋勇。

每当你看到他们犯了错,然后帮他们去修复的时候,他们反而失去了学习的机会。

雷军在金山担任CEO的时候,就是出了名的劳模,但缺点就是太劳模了。当他看到员工的桌子乱七八糟时,会亲自帮他收拾干净,甚至当他看到员工的代码写错了之后,也会忍不住地亲自坐下来帮他修改。

在创立小米的前几年,雷军痛定思痛,觉得自己这样做不仅浪费了自己作为CEO的时间,对于员工错误的改正也于事无补。

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只提出你的目标,然后让员工自己说出计划,你的工作就是支持他们的计划,让他们自己落实,并为自己的计划负责,而不是凡事插手。

再次,鼓励自我管理。如果一个工作小组里面一半以上的人都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你就能省掉很多负担。

简单的例子就是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时候,总会有人跳出来担当各种角色,会有个领导者组织大家讨论,确保在时间结束之前每个人都能发表意见,还会有一个人出来担任计时的工作,此外,还有人会担任记录员,把每个人的意见整理下来,供最后的汇报员使用。

实际上,没有人给他们指派角色,每个人担任的角色都是自发形成的,这也说明了,如果你鼓励员工自我管理,其实他们都能做得到。

最后,鼓励开诚布公。在职场,很多人出于自我保护,认同“枪打出头鸟”的观念,都不太愿意发表意见。

领导者应该一开始就建立开诚布公的文化,在会议上鼓励每个人发言,直到每个人都发表过想法为止。

在发言中,一定会有冲突和反对的声音,否则一团和气就没有意义了。因而,你需要通过建立机制或者规范的方式来避免争执,同时又能让员工没有顾虑地开诚布公。

当员工开始承担责任,走出舒适区后,他们不免在工作中产生焦虑,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五个技巧,如何处理焦虑。

05

如何处理焦虑

在商场中,业绩不好,你会感到焦虑。在会议上,有冲突和争辩,你也会感到焦虑。当你面对焦虑时,你可以采取以下 4 种方法,对自己,也对员工加以引导。

❶ 深呼吸

焦虑是人体对紧张的某种生理反应,而深呼吸的作用就是缓解这种反应。

如果你碰到一个不讲理的客户,或者在会议上与人针锋相对的时候,实在没有别的办法的话,那就做两下深呼吸。

通过深呼吸,让自己缓和20秒的时间,把那些负面的情绪和想法呼出去,这样你的心情也会缓和,头脑也会更加冷静。

❷ 运动

没有什么比运动更能解除焦虑,在万科,跑步成为了公司文化的一部分,总裁郁亮就是一个跑步达人,从800米喘到跑完马拉松,甚至前副总裁毛大庆都承认,跑步治好了他的抑郁症。

你自己,你的员工,当大家想远离工作压力的时候,运动就是个极佳的选择。你可以试着在户外一边散步一边探讨问题。

❸ 咨询别人的意见

有时候,我们因为焦虑,就会缺乏思路,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如果咨询别人的意见,往往能听到一些想不到的答案。

❹ 直面问题

比如开反思会的时候,查问题的会议可不好开,你不如就干脆豁出去,不再逃避,先让员工汇报坏消息,如果坏消息你都能接受,那接下来就没有什么可让你焦虑的了。

你也可以在会议的一开始就告诉员工,亮出你的态度,通常,你作为管理者,首先宣称自己要直面问题,就事论事地讨论的时候,他们也会响应你的态度。

引导力不同于传统的领导力,而是通过耐心、方法来影响员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领导力,值得每一个领导者学习和践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