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rhard Richter

格哈德·裏希特

德國, (1932-)

格哈德·裏希特,1932年生於德國Dresden,格哈德·裏希特被稱爲尚健在最受敬重的藝術家。

—— By ArtYouhua

裏希特作畫過程沒有wifi也得看

他的勇氣和成功

是世紀之交藝術領域的一個奇蹟。

但他本人卻常在嘴邊掛着口頭禪:

我無知,我無能,

我一無所有。

他敢於在浪漫主義、照相寫實主義、

抽象表現主義、抽象主義,

極簡主義、構成主義和波普藝術

之間跳來跳去,

決不堅守自己的符號領地。

他不怕受衆對他無法辨識,

毫不猶豫地變了又變,

他的勇氣和成功是世紀之交藝術領域的一個奇蹟。

2008年在倫敦蘇富比,

他的一幅名爲《燭》的油畫

(Candle,1983年創作),

以1050萬歐元成交,

使裏希特成爲

在世德國畫家中身價最高的一位。

《燭》

他從來都和任何流派保持距離,

拒絕被俘虜定位。

他在科隆別墅區的大房子

被鄰居們稱爲碉堡:

竟沒有一扇窗戶,

這正是他的性格。

裏希特出生於1932年的東德德累斯頓的一箇中產家庭。和其他同代人一樣,他的親人被捲入到納粹運動中。他的舅舅死的時候是一個納粹官員,但他的姑姑則被關在集中營。嚴酷的觀念和死亡困擾着裏希特的童年,這可能是他終身厭惡任何方式的觀念的原因。

格哈德·裏希特:用繪畫處理人類情感

1951年他開始在德累斯頓美術學院學習美術。他畢業作品是陳列在德累斯頓德意志衛生博物館樓梯層間的大幅壁畫。該作品展示其豐富天才,爲他畢業後成爲成功的自由藝術家打下基礎。,他於1961年3月離開了德累斯頓,逃往西德。那年的秋天,他在杜塞爾多夫國立美術學院重新入學,畢業後都留在了杜塞爾多夫。

裏希特是一位變化多端的藝術家

經常被人稱爲“變色蜥蜴”

因爲他從來都和任何流派保持距離

拒絕被俘虜定位。

他拒絕理想完美、真實主觀、構造色彩關係等

任何總結他表達模式的定義

認爲風格是有粗暴含義的詞

只有希特勒纔有自己的風格

裏希特在過去的40年內跳躍式地

變換着繪畫風格和題材

法國報刊評論他的作品是

“分毫不差的德國風格”

無論是輪廓不明的速拍式家庭照片繪畫

還是尖銳而具有飛速流動感的抽象繪畫

都可以隱約地感到藝術家更多地依賴於內心直覺

表現出的繪畫特徵既精確細緻

又與之保持距離的風格

他是畫照片者,他說:“我做的,白癡都會做”

他生活規律,看重家庭

喜歡自然真摯、說話溫柔的女人

1960年,在家鄉德累斯頓的起居室內,裏希特的妻子Ema與女友

裏希特每天的作息都很規律,6時15分起牀,爲全家做早餐。7時20分帶小女兒去上學,8時到工作室。下午1點,從工作室穿過花園回到家裏。花園裏的草是未經修剪的。他很自豪地指出這點,他說,即使是這些細小的地方也是他自己選擇的,而不是偶然形成的。午飯後,回到工作室,工作直到晚上。“我的生活通常都是有嚴密的安排”,他解釋道,“唯一變化的只是比例。”

裏希特曾有3次婚姻,生有3個子女。他的首任太太爲他生了一個女兒。20世紀70年代中葉他遇到了Isa Genzken,他在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的學生,他們1982年結婚。

兩個有強烈個性的藝術家之間的婚姻的結果可想而知。“我的前任妻子非常有個性,有競爭性,這對我們兩者而言都很難相處。”

於是,1995年,他和第三任妻子扎比內·莫里茨生活在一起。她是一個美麗的、自然真摯的、說話溫柔的女人,她打理着裏希特的嚴格作息生活,撫養他們的兩個孩子。

這位明星畫家給人以十分莊重和嚴肅的印象:滿頭的灰白色短髮,沒有任何緋聞,不事張揚。他不介意別人批評他保守主義,他看重家庭、道德、天主教。雖然抗拒所有形式的祈禱,仍然虔誠相信基督拯救人類的希望和藝術的力量。

這位冷靜沉穩自我反省式的油畫家

沒有大張旗鼓的宣言與盛氣凌人的魅力

只有一如既往、天天如此的繪畫實踐

“我相信繪畫”。

作爲當代藝術的標誌性人物,

至今還以他多變、

多產的作品影響着世界藝壇。

- END-

溫馨提示:圖片、文章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爲學習分享,不作商用,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