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體育消費成爲新的消費潮流之一,體育產業也隨之風起雲湧,國內體育運動市場蓬勃發展。

當然,競爭也在進一步加劇。在國內市場強大的消費需求刺激下,不管是國際運動大牌,還是本土老牌運動品牌,都紛紛加入這一戰場,誰穩坐頭把交椅?誰又在步步緊逼?新一輪排位賽即將上演。

近期,各個品牌的2018年年報陸續揭曉,《聯商網》從近兩年的營收、淨利潤以及品牌在國內外市場的不同表現等方面切入,對比了國際四大品牌(耐克、阿迪達斯、彪馬、安德瑪)和國內四大品牌(安踏、李寧、特步和361度)的最新戰績,一窺各品牌的勢力版圖演變。

八大品牌營收淨利對比 耐克依然領先

營收對比:

備註:按4月29日匯率換算

數據顯示,過去兩年耐克的營收遙遙領先,是唯一一個打下2千億營收規模江山的國際運動品牌,阿迪達斯緊隨其後,也躋身千億俱樂部,但與耐克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國內方面,安踏一枝獨秀,2018年營收更是超過其他國內三大品牌營收之和。

淨利對比:

備註:按4月29日匯率換算

與2017年相比,由於受美國稅改影響,耐克淨利呈斷崖式下跌,但仍略高於阿迪達斯;阿迪2018年淨利則創下了19.5%的增幅,大幅拉近了與耐克的差距,幾近持平;彪馬淨利也實現了38%的增長;安德瑪過去兩年淨利均爲負數,虧損仍在持續。

與全年營收增長一樣迅猛,2018年安踏的淨利亦超過其他國內三大品牌之和,更超過了國際兩大品牌彪馬和安德瑪,真正實現國產運動品牌的完美逆襲。

大中華區/亞太地區成國際運動品牌業績增長引擎

無論是營收還是淨利,耐克依然穩坐體育運動品牌界的頭把交椅。整個2018財年,耐克公司營收達到363.9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449.3億),同比增長約6%;不過受美國稅改影響,全年盈利19.33億美元,同比下降54.41%。相比起全球其他市場,耐克在大中華區的風頭保持強勁,財報上也拿出了亮眼的成績。數據顯示,大中華區2018財年營收達51.34億美元,在匯率不變的基礎上,同比增長18%,息稅前利潤達到18.07億美元,同比增長20%,連續十六個季度實現兩位數增長。這是耐克大中華區第一次突破50億美元營收。

緊隨其後的是阿迪達斯,2018年阿迪達斯營收同比增長8%至219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644.1億),淨利潤增長20%至17億歐元。全年北美和亞太地區均收穫15%的銷售增速,其中,大中華全年增長23%。值得注意的是,阿迪達斯大中華市場的業績四季度增速明顯放緩,營收同比增幅爲13%。在本季度之前,阿迪達斯在大中華區已實現連續11個季度增速超過20%。

彪馬的2018全年銷售額達到了46.4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48.94億),同比增長12.4%(剔除匯率因素,增長17.6%),再次創下歷史新高。息稅前利潤則增長了37.9%至3.37億歐元,淨利增長38%達到1.874億歐元,毛利率同比增長110個基點至48.4%。從地區來看,亞太地區的增長依然尤爲強勁,2018年銷售額達到12.36億歐元。

在四大國際運動品牌陣營裏,安德瑪顯然最爲弱勢,當前依然危機重重。2018年全年,安德瑪雖然營收增長了4%至5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49.9億),但卻淨虧損4600萬美元,合每股虧損0.1美元。45.1%的毛利率與前一年持平,剔除重組支出影響後上升30個基點至45.5%。與前述三大國際運動品牌所倚重的區域一致,亞太地區成爲拯救安德瑪業績的稻草,其2018年在亞太地區的收入增長了29%,位居各區域之首。

安踏創有史以來最佳業績

2018財年,安踏依然表現搶眼,根據公告,安踏全年實現收益241億元,同比增長44.4%,股東應占溢利爲41.03億元,同比增長32.9%,各項經營指標健康,創造了安踏集團有史以來的最佳業績,而且已連續5年保持雙位數增長。

近年來,李寧以國潮之姿打了漂亮的翻身仗,品牌形象煥然一新,反饋到財報上也有了明顯的變化。2018年全年營收達到了105.11億元,較2017年上升18.4%;實現歸屬淨利潤爲7.15億元,淨利率從5.8%提高到6.8%。毛利則較2017年的41.76億元上升21.0%至50.53億元。

特步國際2018財年的收入營收增長25%至63.83億元,淨利潤較去年同比增長61%,達6.57億元。經營利潤上升44.1%至10.443億元,經營利潤率增加2.2個百分點至16.4% 。

361度集團2018實現收益約51.87億元,同比增長0.6%;經營溢利約7.82億元,同比減少約20.78%;權益持有人應占溢利約3.04億元,同比減少約33.51%。

中國市場將是重中之重

除了財報以外,還有一組數據顯得很有趣。在2018天貓雙11的“運動戶外”銷量榜上,前四強分別是耐克、阿迪達斯、安踏和李寧,而彪馬僅排第六,安德瑪、361度則並未上榜。這與八大品牌在2018年財報的數據排位幾乎相一致。

在市場快速變化的今天,耐克、阿迪達斯一直以超高的品牌價值、獨特的品牌標識、精準的品牌定位、成功的營銷策略牢牢抓住了中國消費者的心。

據2018年環球網聯合環球時報輿情調查中心就外資品牌相關話題展開網民對外資品牌好感度的調查顯示,在外資運動、戶外用品品牌中,耐克和阿迪達斯分別以53.9%和48.4%的佔比摘得受訪者最喜歡的外資運動品牌,和排名第二的運動品牌。

事實上,以耐克、阿迪達斯爲代表的國外運動品牌早已在無形中滲透了中國的運動消費市場。2018財年,耐克在大中華區營收達到51.34億美元,在匯率不變的基礎上,同比增長18%,要是換算爲人民幣,約合345.96億元,僅大中華區就已經超過了安踏的全年營收。

阿迪達斯的財報中也特意提及了大中華區23%的增長推動了整體的數字;彪馬指出亞太地區的增長主要受中國和韓國的高增長推動;安德瑪則在今年1月簽下中國女排隊長朱婷,其主席兼首席運營官Kevin A. Plank在財報後的電話會議中一開頭就提到了這位“世界排名第一的排球運動員”,也顯示了其對於中國市場的重視。

種種的數據反饋和品牌策略表明,以中國爲核心的亞洲市場正在成爲並且將持續成爲各大國際運動品牌未來發展的戰略重地。

國產運動品牌集體“出海” 安踏、李寧正邁出第一步

當然,在國內體育市場宏觀需求持續穩健增長的情況下,加之運動品牌自身的發展,國際運動品牌與本土運動品牌之間的距離已在縮小。

整體來看,2018年,上述四家國內運動品牌是“三家歡喜一家愁”,安踏、李寧、特步營收、淨利潤都實現大幅增長,而361度收入幾乎零增長,淨利潤大跌三成,幾乎回到了五年前的水平。其中2018年安踏總收入241億元,比李寧、特步、361度加起來還要多;淨利也達到41億元,且遠遠高於彪馬、安德瑪,在這八大品牌中排名第三。

昔日的“老大哥”李寧也很努力。2015年李寧實現扭虧爲盈後,在以產品爲核心,構建渠道、供應鏈、零售運營能力的方式下,通過三年調整,開始復甦。2018年,李寧營業收入首次突破百億,股東應占溢利同比增長近四成。但是要想超越安踏,重回國產體育品牌第一的位置,李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同時,中國本土運動品牌不再滿足於國內的“一畝三分地”,也將視線投放到海外,走向國際市場。目前,安踏正通過收購國際品牌的方式,“借船出海”邁出第一步。2018年,安踏攜手其他投資方組成的財團,宣佈以46.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71億元)收購芬蘭體育用品集團AmerSports,2019年3月宣佈收購完成。

李寧則通過紐約時裝週大放異彩,讓國潮成爲年輕人的心頭好;特步也開始在2018年于越南和印度開店,361度則從2014年起進軍巴西、美國、歐洲,但目前海外業務尚未盈利。

競爭加劇 運動品牌迎來洗牌期

事實上,對於許多運動品牌來說,中國市場都有着不小的魅力。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不少人開始注重運動健身,隨之而來的就是人們對運動服飾、器材等需求的增加,體育行業迎來重重利好。

另一方面,國產運動品牌們正在迎來分水嶺,有人努力爬坡並且有望登頂,也有人正在迅速滑坡,跌落谷底難再起。在以安踏、李寧等品牌迎來業績增長的同時,更多傳統體育運動品牌正節節敗退直至折戟沉沙,如德爾惠,喜得龍、金萊克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內運動品牌正處在洗牌期,未來或將出現一到兩家巨頭。

另外,全球體育運動領域上一直不乏優秀的品牌,除了耐克、阿迪兩位“瑜亮兄弟”,近年來更是殺出不少黑馬,來勢洶洶,包括斯凱奇、new balance、匡威等運動品牌的快速崛起也正在引起市場的注意。

目前雖然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是消費者喜好度,以耐克、阿迪爲代表的國外運動品牌比本土品牌要勝出不少,但是在國產品牌的奮起直追下,雙方的差距正在一步步縮小。再加上越來越多的品牌擠入這條賽道,亞軍阿迪的強力挑戰,耐克想要坐穩龍頭老大的位置,可能也要費一番功夫了。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品牌,正如華爲引領國產手機走向世界,令無數西方消費者競折腰,或許有一天,國外的消費者們也會爲了一雙安踏或者李寧的鞋通宵排隊,而國人也將爲國產品牌自豪。

來源:聯商網

如有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