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臺灣爲何被叫做“便利之島”

臺灣便利店密度全球第二,深受外食族追捧。 
  資料圖片臺灣便利店密度全球第二,深受外食族追捧。   資料圖片
7-Eleven臺中後糖門市內部造型獨特。
  黑中亮攝7-Eleven臺中後糖門市內部造型獨特。   黑中亮攝

臺灣有“便利之島”的美稱,便利商店密度高居全球第二,2018年平均每2148人就有一家連鎖便利商店,僅次於韓國。而印象中便利店遍地開花的日本,卻以平均每2235人一家便利店的密度不敵臺灣。

臺灣目前四大便利店有7-Eleven、全家、萊爾富、OK,大多爲24小時營業且終年無休。截至今年5月底,這四大家總營業店數超過1萬家,其中7-Eleven以5000多家居首位,佔比近五成。

據統計,2017年,臺灣幾家主要便利店總來客數近30億人次,平均每人每年去便利店約126次,幾乎不到3天就去一次,平均每次消費約77元(新臺幣,下同),民衆對其的依賴程度可見一斑。而當年臺北的便利店密度,有5.78家店/平方公里之高,在各縣市中首屈一指。

出門沒走兩步就能見到,又能在那裏滿足日常生活幾乎所有需求,臺灣的便利店如何成爲民衆“第二個家”?說起來,臺灣便利店出現在1979年,統一集團從美國引進7-Eleven,更因臺灣隨之而來的經濟起飛,適應都市生活節奏的便利店走俏。

從街道和小區起步,便利店門市布點從都市延伸到鄉村,上山下海,遍佈全臺,連離島和阿里山上都有,還能在學校、醫院、購物中心和機場車站中找到。數十年過去,便利店的功能和設置也日趨多元。

從臺灣便利店銷售額來看,商品銷售佔比超過九成五,其中煙品,飲料,便當、三明治及熱食排在銷售前三位。飲料以現磨咖啡爲主,是上班族提神醒腦的性價比佳選。便當、三明治及熱食的品種已衝破2000項,包括可在店內加熱的風味料理,常見的關東煮、蒸包、地瓜和熱銷款茶葉蛋,越來越受外食族追捧。

不少便利店還設置了座位區和洗手間,有點類似KFC等連鎖快餐店。簡易的用餐區是靠窗的一條長桌和圓凳,另有店面較大的便利店設有專門的區域,桌子和靠背椅排排坐。無論上班族或學生黨,都能在那裏迅速搞定一頓飯。有人還在便利店就餐區一坐半天,對着筆記本電腦工作,累了就發呆望向窗外。

島內便利店的各式服務和功能五花八門,從水電瓦斯等基本民生消費,到手機話費、交通罰單、學費、信用卡、地價稅等,都可由其代收。還能在那裏使用ATM機提款、寄收快遞,在ibon機上購票、打印、傳真……臺灣平均每人每年都要在便利店龍頭7-Eleven,使用超過22次臨櫃與ibon繳費等服務。

爲了進一步吸引客源,有便利店推出“一店一特色”項目,在裝潢設計上突出設計感,成爲當地熱門觀光打卡景點。比如7-Eleven打造過粉紅糖果屋、彩色樂高積木屋、藍色集裝箱屋,還以繽紛彩虹色和櫻花鐵道風讓人眼前一亮。有些店內設置兒童閱覽室,並配合政府或小區活動,進一步融入社區。

便利店近年來也不斷開發新品,推出特色冰淇淋、現調茶飲等攬客,與藥局、快餐店等結盟,發展特色門市和複合店經營模式,比如美妝複合店、運動複合店和販賣機迷你便利店等。店家還大舉引入扭蛋玩具機,成排的各式扭蛋陳列店前,吸引迷你玩具愛好者投幣體驗。

由於便利度很高,日用商品和服務觸手可及,臺灣民衆已經習慣了有便利店陪伴的生活,線上服務需求反倒沒那麼旺盛,致其發展相對遲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