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曹雪芹這首古詩對仗不夠工整,卻像一面鏡子,道盡林黛玉的孤傲

大觀園內衆人寫詩,黛玉、寶玉等人都提筆寫下,其中林黛玉寫下了一首《問菊》,雖然和其他幾首相比略有遜色,但也十分精煉,將黛玉的內心世界以及對於未來的思考暗含其中。這首詩看似是林黛玉所作,其實是曹雪芹的自我感慨和評價,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黛玉內心的所思所想,也照出了曹雪芹的坎坷人生,一起來品讀這首經典古詩。

曹雪芹

詩名爲《問菊》,爲清代曹雪芹所作,詩歌如下:

欲訊秋情衆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

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爲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鴻歸蛩病可相思?

休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話片時。

這首詩的體裁爲七言律詩,整體讀來富有音律美和畫面感,且頷聯和頸聯末尾的兩個問句引人深思,尾聯則有種大義凜然和曠達之意,字裏行間無不透露出曹雪芹的思考和感慨。但是從律詩的格式和對仗上看,部分地方有些不夠工整,比如詞性等,但是這也並不妨礙理解這首詩,以及感悟這首詩所帶來的對林黛玉和曹雪芹的思考,我們逐句來進行品讀。

黛玉

先看首聯,首聯兩句說的是尋思着秋天是否到來,可是無人能夠知曉,於是乎揹着手去詢問東籬。這兩句點明瞭季節特點,也和詩題相對照,即秋天。其次,這句運用了指代和擬人的修辭手法,“東籬”指代地點,那裏種了菊花,看菊花是否開放便知秋天是否來臨,而“問”字則擬人化了,即人和花對話。

再看頷聯,這兩句說的是菊花十分孤傲,開在隱蔽的地方很少有人知曉,同樣都是花,爲何秋菊開放得這麼遲呢?這兩句是詩人的內心所想,承接首聯的“問”,這兩句便是“問”的具體內容。表面上寫秋菊的性格孤傲,沒有什麼可以喝秋菊一起隱居開放,實際上是暗指林黛玉,黛玉寄人籬下,在大觀園裏處處謹小慎微,傷感而又敏感的心思正好對應着黛玉的性格。

秋菊

接着讀頸聯,這兩句說的是庭院裏已經鋪滿了霜露了,園圃裏的秋菊是否孤獨,此時也已大雁南飛,蟋蟀也在低聲吟唱,秋菊是否會感到孤獨呢?這兩句也是問句,同樣亦是詩人的內心所想所思,秋菊開在隱蔽的地方,但是秋天漸漸變涼,大雁南飛,蟋蟀低聲吟唱,秋霜滿園,這番景象下問秋菊是否孤獨,這一問也是對黛玉的發問,亦是對自己的發問。黛玉的孤獨,曹雪芹人生坎坷後的孤獨,和這秋菊相比,誰更孤獨呢?

最後看尾聯,尾聯兩句說的是這世間彷彿沒有人能夠和秋菊說說話,如果秋菊懂得人說的話,那麼是否能夠和我敘敘舊呢。尾聯兩句看似陳述句,實則亦是反問,這首詩在《紅樓夢》小說中本爲黛玉寫的,黛玉內心的孤傲和孤獨,想有個人能夠傾訴心聲,曹雪芹亦是如此,秋天的菊花開放,詩人問菊,多麼希望菊花能夠聽懂人的話語,也比自己一個人心裏默默承受要更好。

人生

整首詩圍繞着“問”字,將詩人的內心世界表達地淋漓盡致,既表達出林黛玉的孤傲,又表達出自己坎坷人生的無奈,“菊”不過是一個詩歌意象,借秋菊來表達內心的所想所思,令人感慨。

人生有悲歡離合,亦有大起大落,我們要怎樣去度過或歡喜或艱難的日子,這亦是生活的哲學。對未來充滿嚮往,從經典詩歌中汲取知識和感悟,感悟人生和智慧。(文/雲冗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