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9世紀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下圖是梵高當做禮物送給高更的自畫像,背景被簡化處理成溫潤的藍綠色,視線集中在人物的面部,臉部的輪廓線條十分明顯,可以看到顴骨突出,眼神冷厲、篤定,像極了東亞人的神態。

相信在當下的年代,每個人身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自拍達人”。當代不自拍感覺自己都Out了,那在還沒有發明“自拍神器”時代,想自拍怎麼辦呢?藝術家們的字典裏可沒有“自拍神器”和“放棄”兩個詞,雖然沒有電子設備,但有畫筆啊!於是,自畫像閃亮登場了。藝術家們通過自畫像來“記錄”自己的容貌,同時也傳達當下內心的情感。今天,我們就來打開文森特•梵高在19世紀的“自拍世界”——他的“自拍”你會不會點贊呢?

文森特·梵高“自拍照”大賞

▲圖片來源於網絡

“自拍達人”的藝術之路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9世紀荷蘭後印象派畫家。1853年出生於荷蘭一個牧師家庭。 27歲決心當畫家,十餘年間創作了兩千多幅作品,包括約900幅油畫與1100幅素描。早期風格主要受荷蘭傳統繪畫以及法國寫實主義的影響,畫風樸實、色調灰暗,主要以荷蘭的農民和工人爲對象進行創作。

文森特·梵高“自拍照”大賞

▲ Van Gogh《The Potato Eaters》,c.1885,72x93cm,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之後受到浮世繪作品、印象派以及新印象派的影響,逐漸形成了色彩濃烈鮮亮,自成一派的繪畫風格。在阿爾勒時期更是將色彩運用到了極致,畫面充滿張力和動感。

文森特·梵高“自拍照”大賞

▲Van Gogh《Still Life: Vase with Fourteen Sunflowers》c.1889,95x73cm,National Gallery,London

梵高的藝術是自我精神訴求的真實表達,並對後來的野獸派以及表現主義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文森特·梵高“自拍照”大賞

▲Van Gogh《Starry Night》c.1890,73.7x92.1cm, Museum of Modern Art,United states

PS?不存在的,“拍”的就是真實

梵高的自畫像既不同於丟勒的“精修派”,將自我的形象融入到其他的主題中,使其更具有表現力;也不同於倫勃朗的“記錄生活派”,將自己的人生經歷悉數以畫的形式保留下來;梵高的自畫像屬於“真情流露派”,他毫無保留的將最真實的自己表現了出來。

文森特·梵高“自拍照”大賞

▲Albrecht Dürer《Self-portraits》c.1500, 67.1x48.9cm , Bavarian State Painting Collections ,German

文森特·梵高“自拍照”大賞

▲Rembrandt《Self-portrait》c.1640,102x80cm, National Gallery , London

同樣是畫家,爲什麼他們卻多以自我爲主題進行創作?難道是他們人緣不好、還沒錢找模特,所以自己當模特?這個猜想看起來荒謬,但卻適用於當時藝術創作全靠弟弟接濟的窮畫家梵高。更重要的是,在當時的藝術家們看來,畫人物對提高自己的繪畫技巧有非常大的幫助,並且通過自畫像能夠讓他們進行自我對話,有助於更好、更全面的瞭解自己。

下圖是梵高的第一幅“自拍”。緊鎖的眉頭下,眼神十分堅定,他深刻的領悟到了“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句話的真諦。梵高曾說過:“我喜歡畫人的眼睛勝過那些教堂,在眼睛的深處藏着一種無論多麼感人,多麼肅穆的教堂都沒有的東西。我關心人的靈魂而不是結構……”

文森特·梵高“自拍照”大賞

▲Van Gogh《Two Self-Portraits and Several Details, Drawing, Paris》 c.1886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帶黑色氈帽的男子》繪於1886年,當時梵高還沒受到印象畫派的影響,畫面和色調都很深沉,顯得十分的壓抑。這時的他還飽受病痛的折磨,經常食不果腹。爲了掩飾削瘦的面容,他續上濃密的鬍鬚。這波操作是不是和在自拍時用“頭髮擋臉顯瘦”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人家是真瘦,而小編…對不起,打擾了……

文森特·梵高“自拍照”大賞

▲Van Gogh《Self-Portrait with Dark Felt Hat》c.1886 ,41.5 x32.5cm,Van Gogh Museum , Amsterdam

《戴草帽的自畫像》則表達了作者對農村生活的嚮往。梵高深受偶像米勒的影響,一直把農民的勞動和生活場景當做他的創作內容。但更重要的是受到了印象畫派和浮世繪的影響,畫面開始變得鮮豔明亮起來。從此梵高在追求色彩的路上,策馬奔騰,一去不復還了。

文森特·梵高“自拍照”大賞

▲Van Gogh《Self-Portrait with Straw Hat 》c.1887 ,40.6 x31.8 cm,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下面這幅是梵高1888年早期在巴黎畫的最後一張自畫像,他自己將它稱爲"死亡之臉"。他在寄給提奧的信中寫道:“透過這張面對鏡子畫的自畫像,我得到了一個關於自己的概念:桃灰色的臉上長着一雙綠眼,死灰的頭髮,額前與嘴周滿是皺紋,呆僵木訥,非常紅的鬍子,被忽略而充滿哀傷。”。而梵高的弟媳說,這是他所有自畫像中最像的一張。

文森特·梵高“自拍照”大賞

▲Van Gogh《Self-Portrait in Front of the Easel》,c. 1888, 65x50.5 cm,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在這之後,梵高以不願再當弟弟提奧的累贅爲由,離開了巴黎去到阿爾勒。畫風日趨成熟、技藝越發精湛的他信心大增,真誠地邀請了許多同行前來共創“南方畫院”,但卻只收到了高更的回應。孤獨的梵高得知高更要來,喜大普奔欣喜若狂,還爲友人精心佈置了房間。後來,這兩位性格迥異的天才藝術家在阿爾勒度過了短暫而美好的時光。

文森特·梵高“自拍照”大賞

▲Paul Gauguin 《Van Gogh Painting Sunflowers》c. 1888 , 73x91cm,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下圖是梵高當做禮物送給高更的自畫像,背景被簡化處理成溫潤的藍綠色,視線集中在人物的面部,臉部的輪廓線條十分明顯,可以看到顴骨突出,眼神冷厲、篤定,像極了東亞人的神態。梵高還把頭髮剃了,顯得背景就像一個圓環圍繞着頭,眼部周圍也同樣採用了弧形的筆觸。

文森特·梵高“自拍照”大賞

▲Van Gogh《Self-Portrait Dedicated to Paul Gauguin》c.1888., 61.5 x 50.3 cm,Fogg Museum,United States

可惜好景不長,這對“好基友”因性格與意見不合爭吵不斷。高更宣佈:“我必須得前往巴黎,文森特和我無法和平共處,我敬仰文森特的非凡才智,就此離去,分外痛心。但離開是絕對必要的。”之後便離開了阿爾勒。被好朋友“拋棄”的梵高做出了藝術史上令人震驚的自殘行爲——割下自己左耳的一部分,並通過兩人都熟悉的人轉交給高更。包着“左耳”的毛巾上還寫着“別忘記我”。

“割耳事件”之後,梵高畫了幾幅包紮着耳朵的自畫像,下圖是其中的一幅。畫面上的他看不出痛苦,反而顯得很從容,嘴上還叼着菸斗。然而背景的紅色與橙色和前景的綠色夾克之間形成了強烈的視覺衝擊感,也暗示了緊張不安的氣氛。

文森特·梵高“自拍照”大賞

▲Van Gogh《Self-portrait with Bandaged Ear》c.1889,51x45 cm, Private Collection

梵高擅於使用象徵性的顏色來凸顯內在的情感活動,在誇張的色彩與跳躍的筆觸下,一種獨特、旺盛的“生命力”躍然紙上。在這幅畫中,背景和夾克都使用了同一種偏深紫的藍色,頭髮很黃,鬍子也用了相近的橘黃色,這顯得整個頭部格外突出。臉部泛着綠,眼神裏透露着不安與迷茫。梵高在給提奧的信中寫到:"這是我能夠起牀活動後的第一天畫的。當時我又瘦弱又蒼白, 樣子像個鬼。"

文森特·梵高“自拍照”大賞

▲Van Gogh《Self-Portrait》c.1889 , 57x43.5 cm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隨着精神問題的不斷惡化,梵高常常被人當作瘋子看待。最終他的鄰居們不堪其擾,聯名請求市長將他送進了精神病院,一待就是一年零八天。在此期間,精神清醒時的他仍然堅守着畫家的信念一直作畫。

這幅自畫像被梵高看作自己神志正常的標誌,藍色的筆觸、水紋狀的線條描繪出了看似正在顫動的背景。茫然呆滯的眼神、平靜的面孔、充滿生命力的背景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文森特·梵高“自拍照”大賞

▲Van Gogh《Self-Portrait》c.1889 , 65.0 x 54.5 cm,Musée d'Orsay, Paris

《沒有鬍子的自畫像》作爲送給母親70歲的生日禮物,可能是梵高的最後一張自畫像。爲了讓母親放心,他剃掉了亂糟糟的鬍鬚,讓自己看起來更加健康,整個人也顯得整潔了許多。然而,這些努力依舊掩飾不了眼底透露出的絕望。1889年,梵高選擇開槍結束自己的生命,藝術史上的一顆明珠就此隕落。梵高的這張“自拍”已永遠處於發送當中……

文森特·梵高“自拍照”大賞

▲Van Gogh《Self-portrait without beard》c.1889, 40x 31 cm, Private collection

無論是“自拍”還是“自畫像”,都是記錄生活的一種方式。適當的“自拍”可以增添樂趣、記錄生活的某一瞬間、賦予生活故事性。但是,不要專注“自拍”而忽略生活的本身,珍惜、享受當下的每時每刻遠比日後看着“自拍”來回憶要美好得多。

文森特·梵高“自拍照”大賞

文: 糖葫蘆的蘆丨編輯 : 耘菲

監製:大G小r迷你帆

校對:summerjing、Christina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