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话说聪明子携灵猪、灵狗随同大禹治水走南闯北,不知移动了多少座山,开挖了多少条河,圈升了多少片大地,治水大功终于告成。猪山、狗山是以形命名,只要站在洺河北岸阳城一带南望,不难看出二山之形,恰似一头猪、一只狗雄踞在那里。

相传大禹治水的时候,在太行山有位修炼得道的地仙叫太乙真人,他受玉皇大帝之命,派自己的道童聪明子携本庄豢养的得道灵猪、灵狗前往协助大禹治水。临行前,太乙真人将具有无穷法力的令符分授给聪明子与灵猪、灵狗。使聪明子具有了移山填海的法力,灵猪具有了拱地成河的法力,灵狗具有了圈地升高的法力。并严令他们必须于某月某日某时辰回山交令,否则,就要获罪于天帝,不仅法力顿时消失,仙体也将化作山石,永远不可复生。

话说聪明子携灵猪、灵狗随同大禹治水走南闯北,不知移动了多少座山,开挖了多少条河,圈升了多少片大地,治水大功终于告成。此时九州大地,山河纵横,各居其位,洪水消退,百姓安家,天下一片太平。大禹被拥立为帝,大会会稽,赏封大功之人,聪明子他们眼看归山时间已到,便谢绝了大禹的封赏挽留,挥泪告别直奔太行而来。

转眼已从会稽云步到邯郸上空,恰在此时,只见从太行深处涌出一股洪流,直向冀南大地扑来,其汹涌之势,好像立时就会将整个冀州大地吞没。

原来造成大水漫天的是水魔大洪的小儿子洪易,洪易一直对治水者怀恨在心,本来被禁锢在太行深处一水潭中,此时见聪明子等回山交令,一时性发,挣断锁链奔涌而出,欲与聪明子等再作一番较量。

聪明子一看易水来势,大叫不好,忙令灵猪开挖河沟,迫易水改向东北、流向勃海。这便是现在的洺河河槽。又令灵狗圈地抬升,给百姓们一个立足避水之地。这便是现在的三里岗。自己忙佛尘一扬,默诵咒语,移来山梁一道,挡在大川之口,这便是现在的黄腰岭一脉。接着佛尘一挥,便将下游的百姓移到了岗岭之间的高地上。

此时的洪易恼羞成怒,大声咆哮着,涌起一股浊流,绕过山梁北头,转身直向西南扑来。聪明子、灵猪、灵狗为了护住百姓,一齐站身在西岭东岗之间的北口,要与洪易进行一场搏斗。他们三位归山的时辰越来越近,法力眼看就要消失,便相互催促对方快回山交令,让自己留下来对付洪易。最后洪易也被他们这种为民献身的精神所感动,只得乖乖地向东北流去。此时,只听晴天一声霹雳,聪明子等三位顿时失去了法力,不能再飞升了。渐渐地他们委身于地,变化形成了三座大山,这便是现在的聪明山、猪山和狗山。人们为了纪念他们,让世代子孙牢记他们的恩德,弘扬他们为民献身的精神,便在山脚建祠,逢时遇节来祭祀他们。

这个故事讲了三山的来历,实际上三山的命名还另有来处。猪山、狗山是以形命名,只要站在洺河北岸阳城一带南望,不难看出二山之形,恰似一头猪、一只狗雄踞在那里。至于聪明山之名,当为多次演变而成、当时,与黄腰岭、紫山、红山一样,是以颜色命名,聪,当初为“葱”字,青绿色,与我国西部的葱岭一样,是因山崖葱翠而得名。可见早年的“葱山”是满山草木的。后来,大约汉代,改易水为洺水,山也随称洺山。这样,葱山,洺山,聪明山相续演进,到唐代就已是聪明山之称了。

聪明山拔地而起,西眺太行,北望洺水,真可谓灵山秀水。故赵国建都邯郸后,依周礼取三十里为郊,便选此山为祭祀天地、山川、社稷的圣地。汉以后,历代赵王、官绅都要来此致祭,故山下寺庙建筑便蔚为大观,香火也就世代兴盛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