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刻,是朱棣与朱允炆叔侄俩的悲剧开始,也是之后全国数百万人的悲剧。但是,即便朱棣撒谎自己是嫡子,但如无意外,大明王朝的皇位,他还是没有机会坐上去。

明成祖朱棣,在大明王朝的历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他迷信暴力,相信肉体消灭可以让人敬畏服从。朱棣也用铁血的杀戮成功了,成为了历史上伟大的皇帝。

这篇文章将从例外一个角度简单的讲述“篡位者”——朱棣他背后的故事。

一、不为嫡长子丧失继承权

有人说,做大事业的人的禀赋之一是敢于说谎,并且要敢于把谎话一千遍地重复下去,使之成为真理。

朱棣就具有这么一个成大事者的禀赋,他从小就说自己是马皇后的嫡子,但实际上马皇后终身不育,没有什么嫡子,只不过她特别喜欢小孩,从小就把朱棣抚养在身边,视若己出。

之所以朱棣要在生母问题上撒谎,这就涉及到古代礼法中的一大问题——嫡庶之分。嫡是嫡长子的嫡,庶是庶出的庶。嫡庶之分是古代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等级制度的划分。

(图:孝慈高皇后)

在古代,妻生下的男孩子就是嫡子,妾生下的就是庶子。只有嫡子才能继承他的一切,包括财富、地位和荣耀。

所以朱棣在生母问题上撒谎,为的就是能在法理上有机会获得皇位。但是,即便朱棣撒谎自己是嫡子,但如无意外,大明王朝的皇位,他还是没有机会坐上去。

为什么?因为他在马皇后抚养的嫡子中只排名第四,不是嫡长子。在古代封建社会,下到黔首百姓,上到皇室权贵。

只有嫡长子才是父亲地位、荣耀、财产的天然继承人,无论这个嫡长子是否缺心眼儿或是缺德,这个规则都不会改变。

把王朝的兴衰寄于个人贤愚,这种听天由命的做法无疑是十分不理智的。但是这种不理智的做法有其背后的现实原因。

就是在一个封建社会为了维持稳定,必须要在地位和财产继承上采用某种制度。如果是以孩子的能力高下分,那每一次财产继承都将会是兄弟之间的龙争虎斗。

这不利于家庭、社会的稳定。而如果将财产继承寄于命运选择,也就是出生时间,那儿子们也只能接受。毕竟命运注定,即便是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也不能让自己早出生几个月。

就这样,朱棣就成为了这礼法制度的牺牲品,即便他再怎么自命不凡,像他的父亲,他也很难跨越礼法的鸿沟,挑战天下所有读书人。

二、曾一度有机会获得皇位

不过,命运曾经一度向朱棣露出过微笑,皇位在向他招手。那是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做了二十四年太子的朱标最终没能熬过朱元璋,带着遗憾撒手人寰。

此时朱棣三十有二,正当壮年。朱元璋曾经属意立朱棣为太子,但是被群臣拦住,并在大臣们的极力建议下立朱标的儿子,当时年仅十六岁的朱允炆为太子。

(图:朱元璋)

从此,朱棣再也没有合法的机会获得皇位了。摆在他面前的路并不多,要不成为案板上的猪,接受随后的削藩;要不就九死一生向着皇位持矛冲锋。

这一刻,是朱棣与朱允炆叔侄俩的悲剧开始,也是之后全国数百万人的悲剧。他们将会成为朱棣夺位之战的牺牲品,用血肉托举他升向至高无上的皇位。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初十,执柄天下三十一年的朱元璋驾崩在应天府。随即,朱允炆在万众瞩目下登基为帝,后人称建文帝。无论哪一方面,朱允炆都是帝国最理想的继承人。

从外表看,风度翩翩,一表人才;从天赋看,也是聪明伶俐,智力过人;从学识看,勤奋好学,熟读经典;最重要的是,他还有着儒家最推崇的品德,仁孝。

史载:“仁明孝友”。父亲生病了,他伺候在旁,昼夜不离。祖父临终前,衣不解带,不吃不喝,形销骨立。在政治上,朱允炆也有别于祖父暴烈严酷,对事都是宽大处理。

所以,朱允炆继位后,全国人民虽不是载歌载舞,但内心也是舒了一口气。旧皇已死,新皇当立,圣明仁孝,天下之幸。

在一片欢喜的局面中,围绕在新皇朱允炆身边的核心智囊们却并不乐观。他们在为老皇帝留下的历史问题头疼。

老皇帝为了帝国长治久安,吸取前代王朝失败经验,他发现如唐朝和五代,权宦能轻易废立皇帝,其原因就是无皇族统兵于外。为此,他大封诸王,控制要害地方以分制海内。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给诸王以一定的典兵之权,护卫甲士少者3000人,多者至2万人,在诸王的王国中,不仅置文官,还设武将。

朱元璋为此洋洋得意,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眼中起到“藩屏国家”作用的藩国,在朱允炆和他的幕僚们眼中却是一个个能威胁帝位的独立王国。为此,朱允炆下定决心削藩。

三、以“清君侧,靖国难”的理由发动兵变

中国政治很有趣的地方就是相互猜忌。朱允炆怀疑叔叔们觊觎王位,而诸王也担心年轻气盛的小侄子对他们痛下杀手。二者都在以最大的恶去揣测对方,但双方都不敢轻举妄动。

但这种僵局只是暂时的,皇帝和藩王已经陷入了“囚徒困境”中,只要他们为了自保,他们就置对方于死地。

第一刀,由自以为熟读历史的朱允炆开始。小皇帝自以为厚黑,继位的第三个月就雷厉风行地削藩,先后将平日有诸多劣迹的亲王,如周、湘、齐、代、岷废去爵位,贬为庶人。

但殊不知此时的他已经陷入道德低地,对叔叔们如此手辣心狠实在和他仁明至孝的人设不相符。

更致命的是,朱允炆还没能厚黑到底,因为燕王朱棣一直谨小慎微,朱允炆没抓到他的把柄,所以一直没能下手。

但是西方一个政治思想家叫马基雅维利的人就说过:真正做大事的,并不需要借口,有借口要做,没有借口创造借口也要做,只要能做成,事后自然有人为你制造冠冕堂皇的借口。

这一方面,朱棣就暗合马基雅维利的思想。一年后,他就以“清君侧,靖国难”的理由发动兵变,历时四年,死伤几十万,从北京打到南京,最终夺得皇位。

四、登位后,以暴力慑服人心

朱棣登位后,开始以利益纠结党羽,以暴力慑服人心。在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他就很急公好义,但凡手下有需求,只要合理一概不拒。

等他坐上皇位,更是将这一传统发扬,对追随他的靖难功臣他高官厚赏自不在话下,对那些卑微之徒,他也铭记不忘。

朱棣希望让帝国所有人都知道:他,帝国新的皇帝,有恩必赏,有功必报。只要对皇帝效忠,必然得到赏赐。

这种做法,相当有效果,很多建文旧臣毫无负担地向新皇效忠,继续高官厚禄。但总有那么几个忠臣,并不买朱棣的账,依旧视他为乱臣贼子。

对于这些反对他的人,朱棣将会让他们知道,太阳不仅仅是温暖,也是酷烈的。

当时削藩的提议者,叫黄子澄。因痛骂朱棣,就被朱棣夷族。黄子澄全家包括妻族三百八十口被斩首;抵抗朱棣的将领铁铉被割耳挖鼻,碎尸万段。

礼部尚书陈迪与朱棣辩君臣大义,朱棣就让人抓住陈迪的两个儿子,割下他们的耳鼻,给陈迪吃,最后父子三人都被凌迟。

最为暴烈的是,他为了报复朱允炆之师方孝孺,发明了“诛十族”,将与方孝孺有关的八百七十三人磔(zhe)杀于市。

历史上有一段特写,充分暴露了朱棣是一个比他的父亲朱元璋都暴虐冷酷的野兽。那是永乐十一年正月十一,教坊司的官员向朱棣禀奏。

“齐泰的姐姐,两个外甥媳妇,再加上黄子澄的妹妹,拢共四个妇人,平均每天被二十条汉子侵犯。年少的怀了孕,除夕夜生了个孩子,还有一个三岁的女儿。”

朱棣闻听,回道:“小的长到大,便又是一棵摇钱树。”

朱棣用恐惧巩固了权威,但也在历史上留下了他染血的背影。朱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的幽灵还在我们这个民族精神中游荡。对权力的崇拜,对暴力的迷恋,一直未能离我们远去。

下一篇我们将讲和朱棣同样迷信暴力,崇尚权利的明末农民军领袖张献忠。点个关注,敬请期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