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一刻,是朱棣與朱允炆叔侄倆的悲劇開始,也是之後全國數百萬人的悲劇。但是,即便朱棣撒謊自己是嫡子,但如無意外,大明王朝的皇位,他還是沒有機會坐上去。

明成祖朱棣,在大明王朝的歷史上有着不可忽視的地位,他迷信暴力,相信肉體消滅可以讓人敬畏服從。朱棣也用鐵血的殺戮成功了,成爲了歷史上偉大的皇帝。

這篇文章將從例外一個角度簡單的講述“篡位者”——朱棣他背後的故事。

一、不爲嫡長子喪失繼承權

有人說,做大事業的人的稟賦之一是敢於說謊,並且要敢於把謊話一千遍地重複下去,使之成爲真理。

朱棣就具有這麼一個成大事者的稟賦,他從小就說自己是馬皇后的嫡子,但實際上馬皇后終身不育,沒有什麼嫡子,只不過她特別喜歡小孩,從小就把朱棣撫養在身邊,視若己出。

之所以朱棣要在生母問題上撒謊,這就涉及到古代禮法中的一大問題——嫡庶之分。嫡是嫡長子的嫡,庶是庶出的庶。嫡庶之分是古代維持社會秩序的一種等級制度的劃分。

(圖:孝慈高皇后)

在古代,妻生下的男孩子就是嫡子,妾生下的就是庶子。只有嫡子才能繼承他的一切,包括財富、地位和榮耀。

所以朱棣在生母問題上撒謊,爲的就是能在法理上有機會獲得皇位。但是,即便朱棣撒謊自己是嫡子,但如無意外,大明王朝的皇位,他還是沒有機會坐上去。

爲什麼?因爲他在馬皇后撫養的嫡子中只排名第四,不是嫡長子。在古代封建社會,下到黔首百姓,上到皇室權貴。

只有嫡長子纔是父親地位、榮耀、財產的天然繼承人,無論這個嫡長子是否缺心眼兒或是缺德,這個規則都不會改變。

把王朝的興衰寄於個人賢愚,這種聽天由命的做法無疑是十分不理智的。但是這種不理智的做法有其背後的現實原因。

就是在一個封建社會爲了維持穩定,必須要在地位和財產繼承上採用某種制度。如果是以孩子的能力高下分,那每一次財產繼承都將會是兄弟之間的龍爭虎鬥。

這不利於家庭、社會的穩定。而如果將財產繼承寄於命運選擇,也就是出生時間,那兒子們也只能接受。畢竟命運註定,即便是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性,也不能讓自己早出生幾個月。

就這樣,朱棣就成爲了這禮法制度的犧牲品,即便他再怎麼自命不凡,像他的父親,他也很難跨越禮法的鴻溝,挑戰天下所有讀書人。

二、曾一度有機會獲得皇位

不過,命運曾經一度向朱棣露出過微笑,皇位在向他招手。那是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做了二十四年太子的朱標最終沒能熬過朱元璋,帶着遺憾撒手人寰。

此時朱棣三十有二,正當壯年。朱元璋曾經屬意立朱棣爲太子,但是被羣臣攔住,並在大臣們的極力建議下立朱標的兒子,當時年僅十六歲的朱允炆爲太子。

(圖:朱元璋)

從此,朱棣再也沒有合法的機會獲得皇位了。擺在他面前的路並不多,要不成爲案板上的豬,接受隨後的削藩;要不就九死一生向着皇位持矛衝鋒。

這一刻,是朱棣與朱允炆叔侄倆的悲劇開始,也是之後全國數百萬人的悲劇。他們將會成爲朱棣奪位之戰的犧牲品,用血肉託舉他升向至高無上的皇位。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初十,執柄天下三十一年的朱元璋駕崩在應天府。隨即,朱允炆在萬衆矚目下登基爲帝,後人稱建文帝。無論哪一方面,朱允炆都是帝國最理想的繼承人。

從外表看,風度翩翩,一表人才;從天賦看,也是聰明伶俐,智力過人;從學識看,勤奮好學,熟讀經典;最重要的是,他還有着儒家最推崇的品德,仁孝。

史載:“仁明孝友”。父親生病了,他伺候在旁,晝夜不離。祖父臨終前,衣不解帶,不喫不喝,形銷骨立。在政治上,朱允炆也有別於祖父暴烈嚴酷,對事都是寬大處理。

所以,朱允炆繼位後,全國人民雖不是載歌載舞,但內心也是舒了一口氣。舊皇已死,新皇當立,聖明仁孝,天下之幸。

在一片歡喜的局面中,圍繞在新皇朱允炆身邊的核心智囊們卻並不樂觀。他們在爲老皇帝留下的歷史問題頭疼。

老皇帝爲了帝國長治久安,吸取前代王朝失敗經驗,他發現如唐朝和五代,權宦能輕易廢立皇帝,其原因就是無皇族統兵於外。爲此,他大封諸王,控制要害地方以分制海內。

不僅如此,朱元璋還給諸王以一定的典兵之權,護衛甲士少者3000人,多者至2萬人,在諸王的王國中,不僅置文官,還設武將。

朱元璋爲此洋洋得意,但他做夢也沒有想到,他眼中起到“藩屏國家”作用的藩國,在朱允炆和他的幕僚們眼中卻是一個個能威脅帝位的獨立王國。爲此,朱允炆下定決心削藩。

三、以“清君側,靖國難”的理由發動兵變

中國政治很有趣的地方就是相互猜忌。朱允炆懷疑叔叔們覬覦王位,而諸王也擔心年輕氣盛的小侄子對他們痛下殺手。二者都在以最大的惡去揣測對方,但雙方都不敢輕舉妄動。

但這種僵局只是暫時的,皇帝和藩王已經陷入了“囚徒困境”中,只要他們爲了自保,他們就置對方於死地。

第一刀,由自以爲熟讀歷史的朱允炆開始。小皇帝自以爲厚黑,繼位的第三個月就雷厲風行地削藩,先後將平日有諸多劣跡的親王,如周、湘、齊、代、岷廢去爵位,貶爲庶人。

但殊不知此時的他已經陷入道德低地,對叔叔們如此手辣心狠實在和他仁明至孝的人設不相符。

更致命的是,朱允炆還沒能厚黑到底,因爲燕王朱棣一直謹小慎微,朱允炆沒抓到他的把柄,所以一直沒能下手。

但是西方一個政治思想家叫馬基雅維利的人就說過:真正做大事的,並不需要藉口,有藉口要做,沒有藉口創造藉口也要做,只要能做成,事後自然有人爲你製造冠冕堂皇的藉口。

這一方面,朱棣就暗合馬基雅維利的思想。一年後,他就以“清君側,靖國難”的理由發動兵變,歷時四年,死傷幾十萬,從北京打到南京,最終奪得皇位。

四、登位後,以暴力懾服人心

朱棣登位後,開始以利益糾結黨羽,以暴力懾服人心。在朱棣還是燕王的時候,他就很急公好義,但凡手下有需求,只要合理一概不拒。

等他坐上皇位,更是將這一傳統發揚,對追隨他的靖難功臣他高官厚賞自不在話下,對那些卑微之徒,他也銘記不忘。

朱棣希望讓帝國所有人都知道:他,帝國新的皇帝,有恩必賞,有功必報。只要對皇帝效忠,必然得到賞賜。

這種做法,相當有效果,很多建文舊臣毫無負擔地向新皇效忠,繼續高官厚祿。但總有那麼幾個忠臣,並不買朱棣的賬,依舊視他爲亂臣賊子。

對於這些反對他的人,朱棣將會讓他們知道,太陽不僅僅是溫暖,也是酷烈的。

當時削藩的提議者,叫黃子澄。因痛罵朱棣,就被朱棣夷族。黃子澄全家包括妻族三百八十口被斬首;抵抗朱棣的將領鐵鉉被割耳挖鼻,碎屍萬段。

禮部尚書陳迪與朱棣辯君臣大義,朱棣就讓人抓住陳迪的兩個兒子,割下他們的耳鼻,給陳迪喫,最後父子三人都被凌遲。

最爲暴烈的是,他爲了報復朱允炆之師方孝孺,發明了“誅十族”,將與方孝孺有關的八百七十三人磔(zhe)殺於市。

歷史上有一段特寫,充分暴露了朱棣是一個比他的父親朱元璋都暴虐冷酷的野獸。那是永樂十一年正月十一,教坊司的官員向朱棣稟奏。

“齊泰的姐姐,兩個外甥媳婦,再加上黃子澄的妹妹,攏共四個婦人,平均每天被二十條漢子侵犯。年少的懷了孕,除夕夜生了個孩子,還有一個三歲的女兒。”

朱棣聞聽,回道:“小的長到大,便又是一棵搖錢樹。”

朱棣用恐懼鞏固了權威,但也在歷史上留下了他染血的背影。朱棣已經離我們遠去,但他的幽靈還在我們這個民族精神中游蕩。對權力的崇拜,對暴力的迷戀,一直未能離我們遠去。

下一篇我們將講和朱棣同樣迷信暴力,崇尚權利的明末農民軍領袖張獻忠。點個關注,敬請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