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北部戰役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5年4~5月在意大利北部實施的進攻戰役,英軍向南斯拉夫邊境推進,意大利北部地區人民舉行起義,解放米蘭、都靈和熱那亞。

激戰

克拉克指揮的美第5集團軍在薩勒諾灣登陸後,遭到德軍的猛烈抵抗。德軍南線總司令凱塞林元帥將所屬8個師中的6個師編組爲第10集團軍,由菲廷霍夫指揮,在薩勒諾抵抗盟軍並試圖將其趕下海去。

9月12日,德軍發起反攻,當天衝進了美第6軍和英第10軍之間的缺口。13日在對美軍左翼發動的一次攻擊中將美軍逐出佩薩諾,使美軍來了一次總退卻。但是盟軍利用強大的海空軍向薩勒諾橋頭堡緊急調派增援部隊。至16日,美第5集團軍已擁有7個師,200多輛坦克。16日早上,德軍對英第10軍發起的攻勢在盟軍大炮、海軍艦炮和坦克的打擊下被粉碎。凱塞林終於認識到把盟軍趕下海去不過是白日做夢,遂於當晚決定停止戰鬥,邊打邊向北撤。並一路上破壞橋樑、公路、隧道和鐵道設施,阻止盟軍前進。克拉克揮師向意西海岸進軍。10月1日,美第5集團軍佔領了那不勒斯。同日,蒙哥馬利的英第8集團軍佔領了東海岸的福賈。10月14日,美第5集團軍攻佔了卡普亞,同東面的英第8集團軍會師,從而在意南部建立了一條120英里長的牢固戰線。

德反擊

2月28日,德軍發起大規模反擊,試圖一舉將盟軍趕下海去,但遭到盟軍空軍的大規模空襲,當天就損失了30多輛坦克,凱塞林不得不於3月4日下令停止了反擊,以5個師維持對美軍的包圍。

直至5月中旬,安齊奧成了美軍的陷阱,在4個多月中,被壓縮在灘頭陣地上,傷亡日增,一籌莫展。有位新聞記者對當時美軍的狀況這樣描述道:“美軍在這裏就像原始人那樣生活,他們那副樣子,揮舞棍棒也許比使用機槍還更像樣些。”

盟軍最初打算以登陸作戰從後面突破古斯塔夫防線的希望落了空,克拉克因此解除了美第6軍軍長盧卡斯的職務,任命特拉斯科特將軍爲美第6軍軍長。駐意德軍統帥凱塞林認爲,安齊奧登陸戰的真正錯誤不在盧卡斯,而在於“登陸部隊力量不強,缺少機械化部隊配合。這是一次不充分的進攻。”

強攻

在繞過德軍防線的企圖失敗後,山谷和海邊的盟軍都陷入了困境,盟軍統帥部沒有別的選擇餘地,只能實施強攻。5月11日晚,在盟軍空軍的協同轟炸之後,盟軍對古斯塔夫防線發動了全面進攻。法軍中的一支山地成長的驍勇善戰的摩洛哥土著騎兵部隊翻山越嶺,衝上海拔4850英尺的山峯,繞到德軍背後發動進攻。5月14日,經過激烈殘酷的爭鬥奪戰,波蘭軍第二支隊終於衝進卡西諾修道院廢墟。德軍“古斯塔夫防線”許多地段被突破,凱塞林被迫命令德軍撤至從臺伯河口到東海岸佩斯卡拉的凱撒防線。5月22日,被困於安齊奧灘頭的美第6軍也發起進攻,於25日同正面進攻部隊會師。德軍繼續北撤,退守至聖馬力諾至卡拉拉的哥特防線。6月4日羅馬宣佈爲不設防城市。當晚9時,美第5集團軍首先開進羅馬。佔領羅馬後,盟軍繼續向北推進,8月25日,進攻哥特防線,9月28日將該防線全面突破。在突破哥特防線後,由於在西歐登陸的需要,盟軍從意大利戰場調走了7個精銳師,使意大利戰場一度處於沉寂狀態。

1945年4月,西線盟軍和蘇軍同時對德國發起強大攻勢,德軍面臨全面崩潰的危機,意大利戰場也再度活躍。4月9日,由麥克裏裏指揮的英第8集團軍和由特拉斯科特指揮的美第5集團軍先後從東西兩翼發起攻勢,德軍士氣低落,無力抵抗,節節敗退。4月21日,英第8集團軍和美第5集團軍勝利會師。4月23日,盟軍全線進抵波河,俘虜德軍3萬人。接着,盟軍渡過波河天險,於26日攻克曼圖亞和維羅納,27日進佔熱那亞。

這時,意北部爆發了游擊隊起義,許多城市獲得解放。當天游擊隊在美國人尚未趕到之前便將他們槍斃,第二天他們的屍體被運到米蘭,倒掛於市中心廣場,以中世紀的方式示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