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8年10月日本東京博物館舉辦“中國近代繪畫巨匠——齊白石”以及前不久在上海的“世世太平——齊白石精品大展”之後,11月12日,“此中真味——齊白石藝術裏的中國哲思”將在希臘B&M Theocharakis古典藝術及音樂基金會美術館開幕。

此次展覽由北京畫院、B & M Theocharakis古典藝術及音樂基金會、中希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主辦,展覽將從哲學角度出發,通過“不似之似”、“象外之意”、“物我之際”三個板塊,借白石之作,與希臘觀衆討論中國人的形神觀、意境觀與宇宙觀。展期爲2019年11月12日至2020年1月12日。

展覽海報

2019年11月12日,“此中真味——齊白石藝術裏的中國哲思”展覽在B&M Theocharakis古典藝術及音樂基金會美術館開幕。

齊白石一生作畫,巧奪天趣,融人生智慧於其中,是中國寫意藝術的集大成者,被稱爲詩書畫印四絕。北京畫院現藏有兩千餘件齊白石作品與文獻,堪稱海內外最豐。

這些年,北京畫院美術館除齊白石常設展外,多次舉辦齊白石專題展覽,如“胸中山水奇天下——齊白石筆下的山水意蘊”展覽,2018年在故宮博物院舉辦的“清平福來——齊白石藝術特展”,其後的10月又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齊白石大展。

主辦方此前透露,此次展覽的一百多件北京畫院館藏齊白石作品展覽也開啓了希臘B&M Theocharakis古典藝術及音樂基金會美術館、北京畫院(BFAA)、中希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CHAECD)之間的合作。

對於在希臘舉辦齊白石展覽,主辦方在推介的文章中表示,公元前9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不同地域的人類文明在這一時期先後迸發出對於“終極關懷的覺醒”。人類開始思考世界的本源,存在的意義,甚至拷問思維的本身。此時的希臘,荷馬、畢達哥拉斯、巴門尼德、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賢哲如雲、思辨立言;而此時的中國,老子、孔子、莊子、孟子、墨子、韓非子……百家爭鳴、寰宇縱橫。就在此後的不久時間,東西方之間敞開了一條路,經貿與文化不斷交融,那就是“絲綢之路”,不同文明間的聲音在這裏唱響。同爲文明古國的希臘與中國,代表了西方與東方兩種不同的文化精神與審美體系。希臘人崇尚真理、科學,所以其雕塑能夠準確地表現出人體肌肉的起伏變化。中國人崇尚真意、神思,所以其筆墨流暢婉轉,在似與不似之間體現生命的真實。每個民族的文化藝術都有其紮根的土壤,如果從此種角度來思考齊白石作品來到希臘這件事情,無疑會摩擦出不少新的火花。

希臘雕塑注重人體比例的科學,以塊面造型,追求體積感。

中國繪畫注重人物刻畫的神態,以線條造型,追求靈動感。

齊白石舊影

據悉,此次展覽的作品均來自北京畫院,其中包括《羣雛圖》《清平福來》《寒夜客來茶當酒 》《桃花源》等代表作。

在藝術上,齊白石主張“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爲媚俗,不似爲欺世”。他衰年變法後繪畫風格逐漸褪去徐渭、朱耷、昊昌碩等人的風格和筆法,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墨彩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這種藝術風格的轉變在齊白石的題識中亦可見出。如他在《酒食圖》題識中寫道:“寄萍堂上老人齊璜,此立幅乃予初來京華時棄去八大變如此畫法,殊可惜也。”

主辦方認爲,細細品味“似與不似”之間的妙意,也許會讓希臘觀衆打開一扇洞察中國文化的大門。

羣雛圖?齊白石137cm×34cm無年款 軸?釋文:畫過八千絹,方不似雞子,不似之似乃真是。白石山翁並題。鈐印:老白(白文)

芙蓉小魚 齊白石 133cm×33cm 無年款軸?釋文:池上有芙蓉,倒影來水中。水中有雙魚,浪碎芙蓉紅。三百石印富翁並題。鈐印:木人(朱文)

對於此次展覽的部分作品,北京畫院在文章中介紹,如水中游魚是齊白石喜愛的繪畫題材之一,《芙蓉小魚》,畫面下方有兩尾小魚相伴而遊,從容自在。魚兒的周圍做了留白處理,雖然看不到水紋,但魚兒繾綣靈活的姿態令人感受到水的流動;在畫作的上半部分,大片的荷葉以及兩朵盛開的芙蓉花自上而下伸展開來,與下面的魚兒相互呼應。《清平福來》描繪了一位手持青色瓷瓶的老者,一隻蝙蝠從遠處飛來。“清平”乃爲安寧閒逸,以“青瓶”指代,蝙蝠則喻指“福來”。這種幽默而意味深長的漫畫形式,是齊白石特有的人物畫創作風格。

《小品冊頁》 齊白石 22cm×31.5cm

《清平福來》曾作爲故宮大展的海報

桃花源 齊白石 101.5cm×48cm 1938年 軸?釋文:平生未到桃源地, 意想清溪流水長。竊恐居人破心膽,揮毫不畫打魚郎。戊寅,時居燕京城西,白石齊璜。 鈐印:齊大(白文)

齊白石的山水作品中,《桃花源》描繪了他內心深處的一處避風港。畫中除描繪桃花源的美景,但卻不見隱居桃花源的鄉親,叢林中的房間屋舍也皆躲躲藏藏。原來創作這幅作品正值抗日戰爭時期,北平淪陷,民不聊生。75歲高齡的齊白石,在家閉門作畫。畫家體味到了一千五百年前陶淵明的內心苦楚,他不願把山外戰亂紛爭的消息帶到內心所營造的一片淨土中,破壞桃源人安寧平靜的生活。因而畫面空無一人,屋舍也都躲起來,讓人不禁感慨白石老人的畫外之意。

借山圖 齊白石 30cm×48cm 1910年

據北京畫院介紹,1902年,齊白石開啓了歷時八年(1902-1909年)的“五出五歸”遠遊之路。他走過了大半個中國,飽覽祖國山河美景,結識了很多文人名士,品鑑了大量名家名作,自此眼界大開。1910年,齊白石結束遠遊回到家鄉,將遊歷得來的山水畫稿重新繪製,彙編成《借山圖》,一共有52幅,後來多有散佚,北京畫院現藏有22幅。這套《借山圖》冊頁取材於遠遊中真實山水的寫生稿,屬於實景山水作品,體現了中國畫意象的簡約表達。遠遊之前,齊白石的山水畫主要以《芥子園畫譜》和明末清初的“四王”的山水風格爲主。之後,齊白石憑藉遠遊時的印象,以自己獨特的方法將原型山水進行了概括和提煉,初步形成自家山水面貌與風格。

蝦 齊白石 134cm×33cm 無年款 軸釋文:餘之畫蝦已經數變,初只略似,一變畢真,再變色分深淡, 此三變也。白石山翁並記。 鈐印:木人(朱文) 白石翁(白文)

工作人員在現場布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