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商產品裏的“購物車”功能,就是一個獨立性較高,複雜度較高,由多個頁面構成的功能,我們可以嘗試用場景分析法,對其進行分析。我們嘗試通過功能的作用,尋找到該功能的適用場景,這很簡單,我們可以模擬沒有購物車時,對電商產品的使用方式。

多數電商產品,不應該做“購物車”

簡介:購物車並不是電商的必備功能,不滿足條件的電商產品,不應該實現購物車功能

引言

上週給大家分享了基於可視化頁面的產品分析方法:排位分析法,但有的功能是由多個頁面構成的,功能本身也比較複雜,獨立性很強,應該怎麼分析?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場景分析法”,針對獨立性高的,複雜度高的,且包含了多個頁面的功能,這個方法對我們的產品思維也有很好的塑造作用。

場景分析法

場景分析法是在我們對功能無法進行有效分析時,將對功能的分析轉變爲對功能使用的場景進行分析。

通過對場景的思考,掌握場景的特徵,並對這些特徵進行更深度的分析,從而推測功能存在的理由,以及更深刻的理解該功能所能發揮的作用,和他所針對的問題。

產品經理的本職工作是對某種問題進行分析,從而提出該問題的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的最終表現形式就是用戶可使用的“功能”。

場景分析法的本質就是通過功能的作用,效果反推該功能被用來解決什麼樣的問題,這是一種逆向思維,需要我們對功能的誕生方式有一定的認知。

可能存在一些拍腦袋的想法,但比較成熟的功能,已經被廣泛使用的,而且使用了很久的功能,就一定是被處心積慮的設計出來的。

功能的流行,存續,必然是因爲有效解決了某種問題,纔會被大部分企業與行業從業人員所認可和所接受。

簡易的思考路徑如下:

爲什麼要做這個功能?【對功能提出質疑】

該功能的作用是什麼?【還原解決方案】

缺少該功能,會怎麼樣?【還原場景】

以缺少該功能爲前置條件,對原場景進行分析。【場景分析】

電商產品裏的“購物車”功能,就是一個獨立性較高,複雜度較高,由多個頁面構成的功能,我們可以嘗試用場景分析法,對其進行分析。

“購物車”應該成爲電商的標配嗎?

購物車已經成了電商產品的標配,許多電商創業團隊,一開始就將購物車納入了基礎建設的範圍,也就是被劃入了1.0版本的開發計劃,多數團隊在做這個決定之前,甚至沒有思考“購物車”存在的必要性。

在一些電商產品人的潛意識裏,沒有購物車的電商,就不配稱之爲電商,購物車成了電商產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有這麼一款電商產品,沒有購物車,但市值已經在短時間內超過了京東,他就是拼多多,從一開始到現在,都沒有“購物車”功能。

2019年11月11日,京東市值484.78億美金,拼多多市值502.49億美金。

所以,我們可以思考一下,沒有購物車的拼多多超過了京東,有購物車的各類型電商,距離京東仍然遙遙無期。

購物車應該成爲電商產品的標配嗎?【對功能提出質疑】

還原功能場景

購物車的表面作用是允許用戶一次性爲多個商品買單,系統會將這一次的支付行爲,自動按照每個商品的價格進行拆分,儘管用戶只產生了一次付款行爲,但背後的邏輯依然是多筆訂單。【還原解決方案】

我們嘗試通過功能的作用,尋找到該功能的適用場景,這很簡單,我們可以模擬沒有購物車時,對電商產品的使用方式。

在購物車缺失的情況下,我們要買10件商品時,需要執行10次下單行爲,意味着點擊10次立即購買,跳轉10次下單頁,點擊10次支付按鈕,輸入10次密碼,再返回10次商品列表頁。

在有購物車的情況下,我們要買10件商品時,需要執行10次加入購物車行爲,訪問1次購物車,跳轉1次下單頁,點擊1次支付按鈕,輸入1次支付密碼。

這意味着沒有購物車,我們要買10件商品,需要多執行36次操作行爲,買的東西越多,操作行爲的數量差異越大。

購物車被設計出來的目的,就是讓人們的消費行爲變得更加便捷,是爲了減少消費者的重複操作,也是爲了讓購物更加省心。【還原場景】

場景分析:購物車

通過功能的作用進行逆向分析,我們很容易得到功能被設計出來的場景,但這只是第一步,並不是結果。

有時,我們很容易將起點理解成了終點,這會導致我們的思考過早結束,難以觸及更深層次的思考,產品經理,應當迴避過早結束的現象。

現在,我們已經得到了 “購物車”的應用場景,就可以將對功能的分析,轉化成對場景的分析,場景分析也才正式開始。

原場景如下:

讓人們的消費行爲變得更加快捷,減少消費時的重複操作。

在這個場景裏,有兩個概念,一個是“更加快捷”,另一個是“減少操作”,這就是需要我們進行分析的敏感詞彙。這兩個詞彙都是建立在將“多”變爲“少”的基礎之上,換言之,操作次數越多的場景裏,購物車的必要性越強,反之則越弱。

更加快捷,減少操作是購物車存在的必要條件,延展出的含義則是當消費方式已經是最快捷的,已經是最少操作步驟時,購物車就失去了意義,需要購物車的場景,也就不存在了。

有沒有這種情況呢?

對於淘寶,京東等電商老大哥而言,消費者經常買很多東西,這裏就構成了“多”的場景,購物車對於這些電商大佬而言,是一個非常好的功能。

消費者買的東西越多,購物車發揮的作用越大,買十件商品就是節省了36次操作,買100件商品就是節省了360次操作,有100個人買十件商品,就會減少3600次操作,如果是有10000人買10件商品,就會減少360000次操作。

消費者的規模,消費者平均購買的商品數量決定了購物車的實際價值。

但是,對於一些新的電商產品而言,消費者買的東西並不多,當然,新電商產品用戶規模也不會太大,購物車的價值就很小了。

對於一些沒有背景,沒有資源的電商產品,甚至不具備購物車產生作用的必要條件,也就是

將“多”變“少”的必要條件。

因爲,購物車並不能讓購買一件商品的操作步驟變得更少,也無妨讓沒有消費行爲的電商產品更加便捷。

深度場景分析

根據對場景的分析,我們得到了一個結論,“購物車”並不是一個電商的標配功能,他不應該出現在1.0的版本里,他屬於產品發展過程中,被“迭代”出來的一個功能。

有的電商產品擁有資源,可以在產品上線初期就能打開市場,大面積獲得用戶,此類型產品,並不適用這個結論。

比如,一個由傳統行業老闆投資的電商產品,背後可能有上萬家線下門店的資源,可以在短時間獲得大量用戶,就不適用這個結論了。

我們還可以對這個場景進行更深度的思考。

消費者購買多件商品是購物車產生價值的必要條件,不具備這個條件的電商產品,並不需要實現購物車功能。

同樣的一位消費者,同樣的一堆商品,爲什麼消費者願意在淘寶一次性購買數十件商品?但在一些新的電商產品裏,只會購買價格最底的一件商品?

那麼,是什麼因素,決定了消費者購買的商品數量?

如果你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話,可以關注我的公衆號,我會在下週一與你一起探討。

順帶一提,“購物車”功能其實開發成本非常高,背後的邏輯包含了合併訂單,拆分訂單,表面的可視化頁面則至少影響購物車頁面,訂單頁面,商品詳情頁面。

並且,針對單個商品的消費行爲,購物車不僅不能簡化操作,反而會增加用戶的操作成本。

單件商品的消費場景:

無購物車:商品詳情-下單-支付

有購物車:商品詳情-加入購物車-訪問購物車-下單-支付

這裏也建議新的電商團隊,背後沒有較大資源,無法確保短時間打開市場的情況下,將購物車放在後續的版本迭代中實現,優先圍繞用戶的“首單”問題,思考產品設計方案,將有限的資源放在最迫切解決的問題上。

總結

場景分析法的本質,就是將對功能的分析轉移成對功能應用場景進行分析,這會讓我們避免過度關注功能的作用,而去思考功能產生作用的必要條件。

每一個功能都是有作用的,但這些作用要產生效果,或多或少都伴隨着一些“必要條件”。

購物車發揮作用的必要條件就是:一次性消費多件商品,當必要條件不被滿足時,不僅不能減少用戶的操作步驟,反而會增加單件商品的操作步驟。

場景分析的思考步驟如下:

爲什麼要做這個功能?【對功能提出質疑】

該功能的作用是什麼?【還原解決方案】

缺少該功能,會怎麼樣?【還原場景】

以缺少該功能爲前置條件,對原場景進行分析。【場景分析】

作者介紹

枯葉,9年經驗產品人,

公衆號:枯葉咖啡館

寫寫自己的心得,經驗和方法,組建了產品經理交流羣,與大家一起探討,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