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白居易《忆江南》。虽然西坞的众多祠堂古建大多已毁或重修,但尚有遗存,其中颇有名望的有后畈阊门、高丰小洋房、古弄通道等。

浙江宁波,奉化,西坞古村。

这是一个美丽的江南水乡古村落,名字都满带着江南柔情。

西坞村,历史悠久,形成于春秋时期,因处于水网地带,自古商贾云集,明清建筑星罗棋布,有“水陆通明州”、“小宁波”的美誉。

这座水乡古村里,一座座桥梁连接纵横的街巷,微微晃动的船只在水面荡出清波......

西坞最令人过目难忘的就是桥和水,到了这里的人会不由自主地感叹:“君到西坞见,人家尽枕河。”

西坞村四面环水,东西南北四条河流形成“井”字形围绕着村庄。行走亦或是坐船游在村中,随便一低头或是抬头,便会有桥跃入眼中。

说到西坞的桥,则不得不提居敬桥。

居敬桥位于西坞街道的北端,是一座东西走向的三孔石砌拱桥,始建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后又在明清时期经历数次重修、重建。

居敬桥最早名叫龟径桥,取龟的长寿延年之意,是奉化有确切年代记载的最古老石拱桥,更是西坞村的代表。

传说早先时期,西坞学子在科考前都要来居敬桥走一走,图个吉利。后来风俗演变,西坞的人民无论是嫁娶、过生,还是孩子上学等,也都要走一趟居敬桥,把美好祝愿带回家。

西坞的桥数目众多,或历经岁月而古朴庄严,或簇新精巧,桑园桥、聚星桥、永丰桥......见证着西坞的繁华与平凡。

一座桥静静伫立水面,男人们在桥上谈天说地,女人们在桥下洗衣涤荡,孩童雀跃其间,两端连接起质朴的生活与喧闹的集市。

西坞历经2000多年的时光,依旧较好地保留了历代以来逐渐发展成形的江南传统水乡格局和众多历史文化遗产。

步入西坞,就能领略到浓浓的古宅韵味,那一排排依河而建的民居透着历史的悠远。

西坞的民居沿井字河四面铺开,有49条古弄贯穿其中,形成了路路相连、弄弄相通的格局。

老人们喜欢将西坞村叫作西坞镇,700多年来一直流传“36个祠堂、72个堂前”之说。因为檐廊相连,即使下大雨,从镇北走到镇南,穿过10弄22个墙门,也不会滴水沾衣。

虽然西坞的众多祠堂古建大多已毁或重修,但尚有遗存,其中颇有名望的有后畈阊门、高丰小洋房、古弄通道等。

后畈阊门位于西坞村居敬,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晚清宅第民居古建筑,前厅后堂,金钱纹砖贴,在岁月侵蚀下已经斑驳却仍不掩风华。

“九代不分家”的九代阊门、500多年前遗留下来的花花祠堂、随意经过的一个阊门的旧木梁上雕刻着花卉纹......

一直悬挂在新祠堂大门上的“名阅钜宗”牌匾承载着故事。相传宰相叶向高来江南巡查,就决定到西坞看看门生邬元会。当叶宰相得知如此大的西坞村是一个姓一个大族时,连连称赞:“确是名门钜宗,名门钜宗!”并应邀给新建的祠堂题匾额,赐墨宝“名门钜宗”四字。

叶宰相走后,邬元会自觉邬家自称“名门”未免过于托大,在“名门”的“门”字内加了一个“兑”,变成了“阅”字,希望后代子孙多读圣贤书,多出能人贤才。

西坞的小弄多由红石板横铺而成,曲径通幽,临弄的窗户是造型细致雕刻精巧的石花窗,街巷深处的阊门小院仿佛依旧传来朗朗读书声,令人油然而生一股思古之情。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唐·白居易《忆江南》

两千多年过去了,西坞依旧是令人向往的江南水乡古镇模样,就像是京剧里的花旦,灵动而活泼,秀美而可爱。

西坞村由桑园、西仲、李师等9个自然村组成,是西坞街道所属的中心村。

现在的西坞虽然有了更多的称道,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有了更多的现代建筑,焕发了整洁新面貌,但传承的历史韵味却并未流失。

江南水乡古镇的韵味也并未流失,河道边、老屋里的人们依旧悠悠闲闲地生活着,遇上一个流连于阊门雅致的游客,还会招呼道:“要看进来仔细看吧!”

黑瓦白墙,层层叠叠的马头墙,精心修饰后的村落更加楚楚动人,东街河的晨曦与西街河的晚霞,迎来送往在西坞的每一场胜景,不变的是原汁原味的古韵。

“阊门晓严旗鼓出,皋桥夕闹船舫回”

有一种向往的生活,叫做西坞。

你,又可曾来过?

古村记转载自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