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瑞指出,自2008年以來,依託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放假安排形成了相對分散的格局。日前,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2020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對明年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國慶節放假調休日期做出了具體安排。

原標題:五一5天十一8天:2020年爲何如此放假?

來源: 國是直通車

日前,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2020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對明年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國慶節放假調休日期做出了具體安排。

其中,五一五天小長假和十一八天的超級長假引發關注。爲何會有這樣的放假安排,國是直通車採訪權威專家幫你問!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宋瑞指出:2020年的放假安排有三大考量。

考量一:遵循慣例,形成固定預期

宋瑞介紹說,追根溯源,爲了統一全國年節及紀念日的假期安排,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先後經歷了三次修改,已形成固定的制度安排。

根據2013年12月最新修訂的《辦法》,全年共有11天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其中元旦、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各放假1天。

對於這幾個節日,按照慣例,以週三爲界,如在前兩個工作日,則調休上週週末,如在後兩個工作日,則調休下週週末,如恰在週三,則不調休。

從2020年的具體安排來看,元旦、清明節、端午節等三個節日的放假安排便是遵循了這一慣例。如此安排,有利於引導社會形成固定預期,做好生產和生活計劃。

考量二:分散放假,實現綜合最優

宋瑞指出,自2008年以來,依託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放假安排形成了相對分散的格局。相比而言,這種方式可在文化傳承、促進消費、保護生態等維度達到相對綜合最優。

從文化傳承的角度來看,有利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都是中國傳統節日,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悠久的歷史傳承,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粘合劑。重視這些傳統節日,並通過公共假期的方式讓人們得以親身體驗和參與相關活動,有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

以民生保障的角度來看,有利於人們放鬆休閒、緩解工作壓力。這幾個“小長假”分別處在春季和秋季,相對分散並均勻分佈的“小長假”能夠讓更多人有更多機會踏青遠足,或結伴郊遊,或休閒娛樂,或參觀博物館、科技館、展覽館,或觀看電影、戲劇等等,從而豐富生活內容,緩解工作壓力。

由促進消費的角度看,有利於釋放內需潛力。目前消費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已經超過一半,而居民消費中,文化娛樂和旅遊等消費又處於上升趨勢。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等幸福產業面臨很好的發展契機。通過分散假期能夠更好地促進包括文化和旅遊在內的國內消費,對於持續釋放內需潛力具有重要意義。

若從保護環境的角度看,有利於緩解景區和目的地的接待壓力。相比集中放長假的方式而言,分散假期在一定程度上可均衡遊客的時間分佈,緩解集中出遊所帶來的各種環境壓力和接待壓力。

考量三:回應關切,滿足民衆需求

宋瑞表示,觀察變化,今年放假安排中最大的亮點在於“五一”勞動節。其具體安排,既是對2019年休假安排的延續擴展,也是對社會廣泛關切的積極回應。

2019年,國務院有關部門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將2019年“五一”勞動節調休時間調整爲5月1日至4日。這既體現了對民意、民情和民生的高度重視,也符合人們的消費習慣。

2008年之後的十餘年裏,每年的五一假期均是通過調整週末和工作日調休,形成三天左右的“小長假”。略有不同的是,在多數年份裏,“五一”勞動節均處在一週的前兩個或後兩個工作日,便於和前後週末進行調換,形成3天“小長假”。

而2019年“五一”恰逢週三,通過與週末調休形成4天“小長假”,實質性地增加了一天節日休假時間。

2020年則是在延續2019年“五一”休假安排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通過調休再多增加了一天節日休假時間,從而形成了5天的“小長假”。

提醒:假日疊加,需要提前準備

宋瑞表示,2020年休假安排中另一個較爲突出的熱點是,10月1日恰好是農曆中秋節,國慶節和中秋節完全重疊,從而形成了較爲罕見的8天假期。從遊客的角度來看,長達8天的“超級假期”爲人們安排長途旅行、參與文化活動、回鄉探親訪友、全面放鬆身心等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

從交通部門、旅遊景區、目的地城市等角度來看,長達8天的“超級假期”對其管理和運營而言,則是不小的考驗,需要進行全面和系統的安排,做好各方面接待計劃、安全部署和工作預案。

宋瑞表示,年節及紀念日的安排涉及到全體公民,關係到一年全社會生產生活等各方面的安排。按照往年做法,一般是上一年11月底或12月初公佈。今年的公佈時間略微有所提前。提早公佈有利於政府機構和企事業單位做好工作安排和生產經營計劃,有利於廣大民衆根據自身的情況安排生活和出行,也有利於行業企業和景區做好接待計劃。(周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