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在东坝乡,越来越多的像奔跑布达一样的贫困户正在改变陈旧的观念,规划未来的生活。自脱贫攻坚战役全面打响以来,草山不多、没有牛羊的奔跑布达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那时,他靠着一年300根虫草的收益维持着整个家庭。

奔跑布达在自己的新居前。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10月25日,立冬前夕。

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东坝乡果永村,硬化路是干净的,路灯是新的,50岁的奔跑布达站在40号门牌前,思量着如何收拾自己的新房。

离新房一公里的地方是还没有拆的旧房,土木结构的房屋里黑乎乎的,好在奔跑布达和妻子是个爱收拾的人,干净的桌子、炉子与架子上整齐的摆设,给这间老屋增添了几分“生机”。

作为低保户的奔跑布达家里有4口人,为了改变贫困的境遇,深知读书重要的他,把两个女儿送去玉树市八一职业技术学校上学,希望他们能学有所成,改变自己的命运。

自脱贫攻坚战役全面打响以来,草山不多、没有牛羊的奔跑布达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那时,他靠着一年300根虫草的收益维持着整个家庭。

说起家里这几年的变化,奔跑布达算起了这几年的“脱贫账”。

算清“观念账”。世代“逐水草而居”的奔跑布达以前也是有牛羊的,他也曾有“惜售”观念,但自从因灾没了牛羊,“惜售”观念成了他脑海里“奢侈”的词汇;说起易地搬迁,新房有80平方米,建在村里的一块“黄金地段”,虽然也舍不得自己的老屋,但“优胜劣汰”的观念支持着他,老地方虽然世代居住,但房屋老旧,翻新代价大,不切实际,两个女儿的教育也是要一直支持下去的。

算细“资金账”。自从奔跑布达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源源不断的好政策就“光临”了。2015年至今,低保户一个人享受每年3500元的资金补助;每年每人有500元的草原补助;村里合作社每年每人有200元的分红;这几年发展,有了15头牛;每年300根虫草的收益也不能少;平时闲了还打些零工增加收入。

奔跑布达家的老屋里,他的妻子在做家务。

奔跑布达说他近来又有些新想法,把这几年赚下的牛都送到合作社入股,自己在合作社里专门牧牛,每个月拿工资,年终拿分红,岂不美哉。

“其实,在东坝乡,越来越多的像奔跑布达一样的贫困户正在改变陈旧的观念,规划未来的生活。”东坝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陈鸿雁说。

东坝乡位于囊谦县西部,距县城120公里,全乡5个村因地制宜,各展身手:“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易地搬迁项目顺利实施,村集体经济起来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壮大了,扶贫加油站、温泉度假村等扶贫产业落地了。更为可喜的是,在干部群众的相互交流交往中,许多贫困户孩子上学的观念变了,牲畜出栏的观念变了,一起奔小康的观念越来越强烈了。

陈鸿雁是来自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汉族干部,一口流利的藏语,拉近了汉藏干群的距离。不可否认,团结奔小康,是这场脱贫攻坚战役结出的另一个可喜“果实”。

陈鸿雁说:“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才能让干部一心为群众服务,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今年扶贫工作是重点,东坝乡今年脱贫不成问题。”

离开时,回望站在门口的奔跑布达,仿佛他也在努力向前“奔跑”。奔跑吧,果永村;奔跑吧,东坝乡……未来的“幸福路”还很长哩。

相关文章